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心理护理对老年心力衰竭情绪的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心理护理对老年心力衰竭情绪的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心理护理对老年心力衰竭情绪的影响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功能指标,SAS、SD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的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心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明显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指标,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护理;心功能;焦虑;抑郁

慢性心力衰竭属于老年人临床常见病,临床症状为浑身乏力、呼吸不畅等,常伴有心肌梗死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由于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较高,病情十分严重,因此一旦患病会增加患者与家属的心理负担,致使患者生活水平持续下降。研究[2]表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护理效果较常规护理更好。本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75.52±7.76)岁;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75.67±7.5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守临床护理要求开展相关工作。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音乐疗法:护理人员需结合患者的文化程度与个人欣赏水平,为其提供恰当的音乐,如鸟叫声、流水声等,或松弛平稳、柔和抒情的音乐等;针对有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可提供音调较为轻松、旋律较为欢快的音乐,以舒缓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针对有恐惧心理的患者,可提供舒服缓慢的音乐,以缓解患者的恐惧心理,如《摇篮曲》等[3]。②心理干预: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动态掌握患者的心理情况,展开对应的心理疏导。当患者心情十分低落时,护理人员要做好相应的鼓励与安慰工作,拉近医患关系,获得患者的信任[4]。同时向患者详细介绍疾病有关内容,如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充分的认识,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③饮食与生活指导:对患者饮食、生活方式进行指导,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5]。告知患者家属注意一些生活细节,在行为方面照顾患者的情绪,使患者以良好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心功能指标,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6]评价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焦虑、抑郁越严重;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评估办法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分为满意、较满意与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心功能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的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心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的SAS、SD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见表3。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状态,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医疗卫生问题[7]。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多半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尽管发病机制不明确,但有相关研究[8]表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可能与患者下丘脑功能障碍有关。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身体机能下降,生活质量降低,在长时间的治疗中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治疗依从性较低,对疾病康复十分不利[9]。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动态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对其开展相应的心理护理,舒缓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本研究中,观察组50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照组5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的LVESD、LVEF、LVEDD等心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心理护理能够明显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指标,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聂文红,李莉.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护理研究[J].心理月刊,2020,15(3):79.

[2]骆旭婷.人文关怀护理对慢性心衰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9,9(21):71-72.

[3]王琳.慢性心衰患者心理护理实践与研究[J/CD].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杂志(电子版),2019,3(9):99-100.

[4]吕巍,王琦.舒适护理用于老年慢性心衰护理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10):184-186.

[5]张储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护理[J/CD].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9,19(15):248,252.

[6]高桂琴.健康教育结合个体化心理护理对慢性心衰患者的影响[J/CD].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2019,4(6):186.

[7]杨瑶琳,赵一俏,靳文,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IL-27和IL-18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现代医院,2019,19(1):90-93.

[8]王志敏,冯泽瑞,夏凯,等.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调查分析[J/CD].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8,18(95):272,290.

[9]张园萍.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急性加重病人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CD].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8,5(88):123-124.

作者:董锦丽 单位:商丘市中心医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