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糖尿病护理方法探讨(9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糖尿病护理方法探讨(9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糖尿病护理方法探讨(9篇)

第一篇:糖尿病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讨论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临床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使用人性化护理服务,对照组则使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疗效。结果观察组利用人性化护理效果为96%,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效果为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效果。

【关键词】糖尿病;人性化护理;护理效果;分析

随着近年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规律也在随之发生了改变,这种情况下,糖尿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而一旦出现糖尿病,长此以往,就有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鉴于这一原因,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对于糖尿病的治疗除了药物效果以外,与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1]。由此就可以看出在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给予其优质的护理干预,也能明显的提高疗效。随着近年来医学的不断进步,人性化护理已经成为护理中的一个新的模式这种护理方式更加注重对于患者心理、精神以及情感上的护理。本文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男36例,女14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52.69±4.01);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50.45±3.9)岁,两组患者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糖尿病的常规护理方法。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告知患者要保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果身体恢复到一定程度,能够进行小幅度的活动。那么就要进行适当的活动,不能太过心急,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另外还应该定期进行检查,如果年龄比较大,相应的活动最好以三部为主,活动的强度需要保证在心肺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否则就会造成并发症的出现[2]。此外,还应该告诉患者饮食健康饮食的重要性,确保患者按照相应的医嘱服药,如果患者有并发症的出现,就应该注意观察其精神系统以及心血管方面是否正常,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观察组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具体表现在,在接待患者以及对其进行护理的工作中,应该保持亲切的语气,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因为糖尿病时一种终身的疾病,所以患者难免会出现不良的情绪,面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该和患者多多沟通、将心比心,站在患者的立场去考虑问题,这样就能充分体会患者的心情,从而保证细心、耐心的对哦患者进行护理和沟通[3]。如果家属有一些疑问,护理人员也应该仔细的解答。另外,护理人员面对不同的情况,要使用不同的语气进行表述。比如在正常的沟通交流过程中,应该以问候为主,在患者情绪存在波动的时候,使用劝导性的语言,在查房的时候使用保护性的语言,出院的时候,则需要使用嘱咐性的语言。在进行滴注的时候,应该准确掌握滴注的方式,保证患者的双手的温热,如果患者存在紧张情绪,需要及时的进行消除,冬天进行滴注的时候,可以放置40~50℃的热水袋,保证药物的温度。

1.3疗效判定标准

以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所有的检测和记录的餐后2h的血糖数据,以及空腹的血糖数据作为判定标准。具体可以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种[4]。显效是指餐后2h以后的血糖<8.3mmol/L或者降低30%以上,有效是指餐后2h血糖<10mmol/L或者降低10%~30%。无效是指餐后2h血糖以及空腹血糖仅下降10%,或者没有明显下降。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效果对比,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人们的生活压力也在不断增大,不良的生活以及饮食习惯,导致了糖尿病的高发。糖尿病的主要特征是难以治愈、血糖含量高等。在临床上,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是就目前的现状而言,还没有一个可以根治糖尿病的治疗方案,只能通过对患者血糖的控制进行糖尿病的治疗。因为糖尿病本身的特点以及当前的医疗技术,所以大多人一旦出现糖尿病,从心理就产生了消极的思想,另外,因为来自经济方面的压力,很多人都会产生焦急的情绪,这种情况下,就应该通过人性化的护理,帮助患者尽可能的摆脱焦急情绪,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将护理工作从外在的护理转变为患者的一种自发的行为,通过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有效的展开治疗,从而获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在糖尿病的护理中,如果能够实现人性化的护理,就能够充分的使血糖得到控制,观察组在使用人性化护理以后,其治疗的效果远远高于对照组,同时因为采用的人性化的护理,将护理转变成了患者主动对生活习惯各方面的注意,这样一来,不管是从服药的科学性,还是平时生活中应该注意的各个方面,以及糖尿病应该注意事项的了解,都远远优于对照组的实施效果[5]。人性化的服务除了针对患者以外,患者家属如果有任何疑问也要进行解答,并且给予适当的安慰,通过与患者家属的交流,还可以了解患者的的身体以及心理状态,和家属的有效沟通可以使家属对具体的情况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这样也有助于患者的自信心的建立,因为家属的支持可以给患者增强信心,也能更加信任医护人员,对于糖尿病疗效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综上所述,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疗效,值得在未来的护理工作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淑芬.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9):242-243.

[2]吴有珍.糖尿病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6):917-919.

[3]杜晓玲.社区糖尿病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6,1(1):130-131.

[4]潘丽君.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2):559-560.

[5]袁向芳.人性化护理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6):257-276.

作者:米玉萍 单位:济宁市山推医院内科

第二篇:封闭式负压引流应用于糖尿病足治疗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在糖尿病足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38例糖尿病足患者,应用封闭式引流术治疗并给予科学的护理措施,总结在护理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护理重点是在糖尿病基础护理上,注意维持创面的负压及引流管的通畅。结果38例行闭式引流术治疗的患者,除3例发生引流管堵塞,重新更换引流装置外,其他患者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二期植皮全部成活。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应用于糖尿病足的治疗中,既可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痛苦,避免交叉感染机会,又能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快创口愈合,缩短患者住院天数,是糖尿病足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封闭式负压引流术;糖尿病足;护理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新型的卫生材料应用于临床,VSD就是其中的一种,即封闭式负压引流(VaccumScalingDrainage)。它是将聚乙烯酒精海藻盐泡沫敷料覆盖于创面并用半透明膜进行密封,连接负压动力源使局部处于负压环境,将创面坏死组织及渗液通过引流管排出体外,能有效防止污染和交叉感染,减轻组织水肿,促进坏死组织和细菌清除,加速创面肉芽组织生长,为创面的愈合和后期手术创造良好的环境[1]。我科自2013年1月-2015年6月应用VSD引流术治疗糖尿病足38例,除3例引流管堵塞重新更换引流装置外,其他患者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现将治疗过程中的观察要点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我手足显微外科通过VSD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38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3例,年龄52~70岁,平均61岁,皮肤缺损面积1cm×2cm~6cm×8cm。

1.2治疗方法

首先创面需严格清创,彻底清除坏死组织,直至露出新鲜组织出血[2]。彻底止血后,按照创区的形状大小,选择合适型号的VSD,面积应略大于创区,将其覆盖在创口处并缝合在正常皮肤上,然后用半透膜封闭,使其变成一个闭合的伤口,再连接VSD的硅胶管,另一端通过三通连接管与负压吸引装置相连,调节负压-125~-450mmHg。常规保持5~7d,然后根据创面幼芽组织的生长情况,或更换VSD,或行植皮手术。

2结果

本组38个病例中,除3人因引流管引流不畅,疗效受到影响外,其他患者创口渗出少,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无感染发生。从使用VSD至闭合创口平均14d。

3护理

3.1心理护理

由于糖尿病足患者病程较长,创口迁延不愈,患者往往情绪低落,焦虑不安,担心手术的效果,护理人员应给予耐心的解释,列举成功病例,或一些术后患者恢复的照片给患者看,并向患者讲解VSD的相关知识使其了解它的优点,如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换药带给他们的痛苦,同时减少感染几率,缩短病程,术后效果显著,使其对手术充满信心。

3.2基础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正确连接负压装置,保证引流通畅,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其扭曲受压,观察并准确记录引流物的性质、颜色及量。特别是手术初期要注意患者引流管内是否有新鲜血液流出,防止活动性出血。

3.3VSD的护理

3.3.1敷料的观察正常负压情况下,VSD敷料收缩,紧贴于创面,敷料内的引流管管型明显,敷料触之柔软。若敷料鼓起,不见管型,或有漏气的声音发出,考虑有贴膜或接口处有漏气的发生,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3.3.2负压引流装置的护理负压引流瓶每日更换,更换时先钳住引流管,防止管内的液体逆流到VSD敷料中,再关闭引流器,然后更换。定时巡视压力表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因为若压力过高可以引起压力性水泡等并发症;压力过低,引流物无法排出,因此需要密切观察压力的情况。3.3.3常见问题的处理3.3.3.1引流管堵塞当引流管堵塞时,先停负压,用生理盐水注入引流管,待堵塞物被泡软后,再接通负压,注意引流通畅。目前我科为了防止引流管堵塞,每天定期用生理盐水冲洗引流管2~3次,但要注意每次液体量不能太大,防止贴膜翘起,负压漏气。3.3.3.2漏气漏气常见于创面较大渗液较多,贴膜边缘与皮肤连接处翘起漏气,或者引流管连接处由于患者活动发生松动出现漏气,需及时查找原因,可以重新贴膜,使负压恢复。

3.4饮食指导

由于创面每日吸引的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所以应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糖饮食,维持负氮平衡,促进创口的早日愈合。

3.5药物治疗

首选全身应用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促进创口的早期愈合。根据创口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3]。应用低分子等扩血管药物,改善微循环。负压引流装置配有辅助冲洗管,可以在冲洗管接口与输液装置相连,每日用生理盐水加维生素B12和庆大霉素持续冲洗,可有效的预防创面感染并促进肉芽组织生长,而且防止冲洗装置堵塞。

3.6功能锻炼

术后第2天即鼓励患者做床上训练,做患肢的揉捏、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同时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行股四头肌活动和远端关节的活动,防止关节僵直和肌肉萎缩。

3.7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创面的自我保护和观察的方法,注意严格糖尿病饮食,注意营养均衡、功能锻炼及休息,定时随诊。

4小结

糖尿病足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由于病程长,迁延不愈,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的伤害。糖尿病足常合并严重感染及皮肤坏死,通过外科手术清创及VSD技术的应用,能有效控制感染,促进创口愈合,减少反复换药带来的痛苦,缩短病程,减轻经济负担[4]。缩短患者住院天数,实践证明VSD在糖尿病足的治疗中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其装置的维护、负压的调整,对于促进创面的愈合十分重要。是糖尿病足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朱丽萍,胡银华,钱丹.20例伴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断臂再植术后创面行负压封闭引流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2):154-156.

[2]杨淑盈,单岩,郑鑫,等.应用“创面床准备”方案处理糖尿病足溃疡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0):910-911.

[3]吴英,黄慧萍,林旋,等.糖尿病足溃疡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8):1182-1183,1185.

[4]周红.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的防治与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6,17(10):175-176.

作者:杨威 赵维彦 单位:吉林市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手外科

第三篇:糖尿病运动疗法的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运动疗法的护理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2月—2016年3月诊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运动疗法的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运动疗法加强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属重要环节。

【关键词】糖尿病;运动疗法;一般护理;护理效果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日渐提升,生活节奏加快,运动量减少、食用大量高热能食物、暴饮暴食、饮食结构倒三角等都可能造成血糖指标上升,加大了糖尿病的发生概率,新世纪里糖尿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既重要又极为常见的疾病之一[1]。糖尿病属于慢性病,在控制血糖的过程中仅依靠药物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临床上通常还配合饮食治疗和运动疗法,其中运动疗法在治疗糖尿病上起到了较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分析糖尿病患者采用运动疗法的护理效果,特收集我院2013年12月—2016年3月诊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3年12月—2016年3月诊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男31例,女29例,年龄42岁~71岁,平均年龄(56.5±5.5)岁;病程3年~10年,平均6.5年,采用数字随机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50岁~71岁,平均年龄(60.5±4.5)岁;治疗前血糖水平值(9.60±2.13)mmol/L;病程3年~9年,平均6年。观察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42岁~69岁,平均年龄(55.5±5.5)岁;病程4年~10年,平均7年;治疗前血糖水平值(9.59±2.26)mmol/L。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治疗前血糖水平值等基础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及其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病程在3年以上者;神经组织、语言能力无异常。

1.2方法

2组患者都在饮食上严格控制,并做好治疗前空腹、餐后2h和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工作。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健康教育、饮食干预、心理干预等基础性护理。观察组采取适当有计划的运动锻炼,每天运动时间0.5h~1h,上午下午各1次,可隔天进行锻炼,每周至少4次,观察时间为半年。运动疗法:①注意事项,要以饮食控制为基础,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运动计划,运动时严格遵照医嘱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打太极等。运动前做10min的热身练习,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并随身携带少许食物避免低血糖[2]。②运动方法,准备阶段应全身做舒展运动8min左右(冬季可灵活延长准备时间),比如做操、步行等。应进行一些中低强度的运动项目,使患者机体每个部位都得到活动。临近结束运动时应减缓运动行为,切不可快速停止。运动后出微汗、呼吸较平稳、食欲增强、体力休息片刻可自行恢复说明运动量适度,运动项目可根据自身爱好调整。③运动时间,避开药物作用期,饭后1h为宜,时间上从短到长慢慢增强。④每周4d~5d为宜,否则达不到运动调理身体的目的[3]。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运动是控制血糖最基础常见的治疗方法,糖尿病患者与疾病相斗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运动疗法指的是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采用有规律、长期坚持的运动锻炼,以达到控制并治疗糖尿病的目的[4]。据相关统计显示正常人每周运动至少1次,能将糖尿病威胁概率降低35%,因此多运动在人们生活中应受到高度重视[5]。本文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采取有效的运动疗法,一方面能改善患者的生活状态,提高其生活积极性,另一方面能较好地控制血糖,改善高血糖状况。综上所述,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应坚持既有规律又适宜的运动锻炼,有利于病情缓解,可较好地控制血糖,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属重要环节,可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陈迪,王斌.运动疗法对2型糖尿病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2,25(2):80-82.

[2]甘海鹰,李忠,朱子欣,等.糖尿病运动疗法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21):4675-4676.

[3]李艳.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CD].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38):276-280.

[4]陈德明,牛衍龙.糖尿病运动治疗方案中运动项目选择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4,32(2):87-96.

[5]曹芳.浅谈糖尿病的运动疗法及护理[J].中外医疗,2010,29(34):184.

作者:薛少青 单位: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

第四篇:循证护理模式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病人及其围生儿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循证护理模式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病人及其围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5年6月我院开展循证护理模式管理前后不同阶段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12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1年5月~2013年5月采取循证护理模式管理前孕产妇51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2013年6月~2015年6月采取循证护理模式管理后孕产妇72例作为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对比不同阶段产妇及围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围产期并发症率为16.67%(12/72),围生儿并发症率为13.89%(10/72),对照组患者围产期并发症率为45.10%(23/51),围生儿并发症率为35.29%(18/51),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管理可合理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减少患者妊娠期以及围生儿并发症;同时有证可循的护理方案将优化护理措施,保证高质量护理,促进护患和谐。

【关键词】循证护理;妊娠期糖尿病;围生儿;影响

妊娠期糖尿病属临床中较为多发的高危妊娠症状之一,可造成妊娠产妇多项并发症,并对胎儿发育带来不小的影响,增加畸形儿、巨大儿、胎儿窘迫等发病风险。因此有必要通过现代科学、专业的护理服务来帮助孕产妇调整改善妊娠期内的各项生活行为、意识,遵循个体情况做最为科学的护理,从而提高围生儿质量。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开展循证护理模式管理前后不同阶段对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的护理情况,探讨观察循证护理模式管理的实际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2015年6月我院开展循证护理模式管理前后不同阶段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123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明确诊断符合《糖尿病诊断、治疗指南》制定的妊娠期糖尿病标准;年龄25~37岁,平均年龄(29.15±1.64)岁,经产妇31例,初产妇92例,已排除变化认知功能异常,无法有效交流着。研究分组:将2011年5月~2013年5月采取循证护理模式管理前孕产妇51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2013年6月~2015年6月采取循证护理模式管理后孕产妇72例作为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两组孕产妇在疾病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①将护理人员纳入循证护理组,全面讲解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病情的护理知识及行为要求,保证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②结合患者自身护理需求提出循证问题;③列举相关护理需要的循证支持内容,为患者后期护理提供确切保证,制定个体化、优质护理方案;④循证护理实践,全面讲解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知识,让患者自身情绪明辨防治措施的重要性以及护理期间注意事项,确保妊娠期血糖水平的合理控制,增强自我护理防护意识;加强心理方面干预调节,减少负面情绪对机体及胎儿的影响,提高自身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增强护患间的信任感;帮助患者依据循证理论支持参考,制定合理的膳食结构,加强自身营养摄入科学化;指导患者自身对胎心监护观察,避免胎儿宫内窘迫;指导患者适度运动、锻炼,降低患者并发症风险。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阶段内的护理效果,记录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统计产妇及围生儿并发症率。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后血糖控制情况分析

观察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指标为(6.61±0.81)mmHg,餐后2h血糖指标为(8.39±0.63)mmHg;对照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指标为(8.26±0.88)mmHg,餐后2h血糖指标为(9.42±0.97)mmHg;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产妇及围生儿并发症情况分析

观察组患者围产期并发症率为16.67%(12/72),其中妊娠高血压3例,感染2例,羊水过量5例,胎膜早破2例,围生儿并发症率为13.89%(10/72),巨大儿1例,呼吸窘迫3例,胎儿畸形1例,黄疸症5例;对照组患者围产期并发症率为45.10%(23/51),其中妊娠高血压5例,感染6例,羊水过量7例,胎膜早破5例,围生儿并发症率为35.29%(18/51),巨大儿4例,呼吸窘迫3例,胎儿畸形4例,黄疸症7例;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沦

目前临床中对于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多选择保守血糖控制,即通过血糖指标的监测,药物控制、饮食摄入调控、运动及健康生活控制等方式进行。有学者研究发现,通过循证护理管理模式可极大的促进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质量,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自身血糖状况、妊娠周期、机体状况等实际问题做循证护理,将护理理论作为参考指导,合理运用至循证实践阶段,科学调整患者妊娠期内心里状态,改善生活方式,纠正饮食习惯,确保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自身血糖指标控制在稳定范围之内,减少高血糖因素对胎儿发育的病理性影响,遏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以此达到改善围生儿妊娠结局的治疗目的。在本次研究中发现,采取循证护理模式的观察组患者在3讨论剖宫产是产科解决异常分娩的常用方法之一,在现代医学条件下大都能顺利实施,然而术中大出血、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依然有待继续研究,相关研究表明,剖宫产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相对于自然分娩较高,其危险性也得到了临床界的广泛关注[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由于静脉回流受阻,引起下肢深静脉的血凝结,形成深静脉血栓,下肢水肿,下肢静脉曲张等,如果血栓脱落,会导致肺部急性栓塞,对生命造成威胁[3]。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与护理逐渐被人们所了解,这种护理方法能够有效预防术后红细胞的大量流失,血液产生高凝状态,对低分子肝素的注射,使红细胞聚集下降,促进下肢微循环,最终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通过中药足浴及穴位按摩能够借助药力、水的热力、穴位,经过皮肤毛孔吸收,经络传递,促进患者气血运行通畅。当血脉通畅之后,药物乘热吸收,直达病所,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调节各脏腑器官的功能,增强患者的预防能力和免疫力。根据中医学观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血痹、脉痹等范畴之内,是气虚血瘀。按照辩证施治原则,在足浴的中药配方中,赤芍活血祛瘀,川穹祛风止痛、善于走散,红花活血祛瘀、通经,鸡血藤、木瓜行血补血,桂枝、炮附子、制川乌头温经散寒、辛散温运止痛,伸筋草舒筋通络,桑枝祛风通络,细辛祛风散寒止痛,虎杖清热解毒,艾叶温经散寒,花椒舒筋通络,具有杀虫作用,水蛭破血逐瘀,透骨草活血化瘀,这些药物合用,可以达到活血化瘀、补肝益肾的功效。与此同时,要做好宣教工作,指导患者食用宜健脾胃易消化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尽量少食动物脂肪和高胆固醇类食物,忌辛辣食物等等。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临床指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了对剖宫产患者施行针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与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改善产后症状,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邹清,李林鲜,杨宇翔,等.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18):3982-3983.

[2]郭林芝,项君艳.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3,8(5):238.

[3]杨继红.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措施[J].中医学报,2013,11(B08):297.

作者:张艳艳 单位: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人民医院

第五篇:妊娠糖尿病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在妊娠糖尿病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5年6月-2016年5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妊娠糖尿病患者76例,按随机分类法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人性化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血糖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护理后,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2.11%,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3.69%,两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血糖的变化情况观察组也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对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可以有效帮助患者减少危险的发生,降低患者的血糖,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人性化护理;临床效果

0引言

妊娠糖尿病患者是一类高危人群,在分娩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危险的因素,对孕妇和胎儿均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而在妊娠期间给予一定的护理,能够帮助孕妇降低发生危险的几率,减少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就妊娠糖尿病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5年6月-2016年5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妊娠糖尿病患者76例,按随机分类法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护理组患者38例,年龄22-32岁,平均年龄(26.8±1.7)岁,孕周28-36周,平均孕周32周;对照组患者38例,年龄24-36岁,平均年龄(28.5±1.5)岁,孕周27-37周,平均孕周32周。通过对两组患者年龄和孕周等方面比较,两组患者的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患者入院后,进行生命体征的测量,询问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各项检查,测量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然后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治疗,叮嘱患者按时服药,按时休息。护理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护理:①在患者入院后,首先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病房,调节好温湿度,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谈,对患者基本的情况进行了解,然后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1]。②进行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其他并发疾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进食有营养易消化的饮食,指导患者多补充维生素和钙剂,多吃水果和蔬菜,均衡营养,以保证胎儿的健康发育。③心理护理:由于妊娠合并糖尿病会导致患者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患者会担心对胎儿造成伤害,从而出现焦虑、烦躁和害怕等心理,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多鼓励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促进身体的恢复。④用药指导:患者住院期间,应密切观察疾病的进展情况,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剂量,注意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2]。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实行不同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血糖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全文数据采用软件SPSS12.5进行统计计算,其中护理满意度为计量资料,行卡方检验,血糖的变化情况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两组数据对比差异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比较具体的护理方式,是将人文关怀与护理紧密结合的一种现代化护理方式,人性化护理不仅能够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还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而且护理人员还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护理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3]。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孕期和分娩过程中都会具有较高的风险,在此期间给予良好的治疗能够有效帮助患者减轻症状,而良好的护理也可以帮助患者降低血糖,减少风险的发生。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孕期和分娩期都是比较危险的,当患者的血糖较高时,为了防止胎儿发生畸形或使孕妇出现生命危险,必须终止妊娠,这对于孕妇及其家人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因此护理人员应尽量帮助患者减少各种危险的发生[4]。在常规的护理下对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给予患者生活、饮食和用药指导,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的血糖,减少患者发生危险的几率,提高患者和新生儿存活的几率,效果较为明显。综上所述,对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实行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帮助患者降低血糖,减少危险的发生,效果较为明显,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佐建华.糖尿病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07:134-135.

[2]李海英.人性化护理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5,22:110-111.

[3]姚永梅.糖尿病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价值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16:177-178.

[4]马莉莉.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4:262-263.

作者:李芳 帕提古丽•帕尔克扎提 单位:新疆吐鲁番市鄯善县鲁克沁镇中心卫生院

第六篇:综合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护理中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肌电图表现评价不同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同时比较患者对不同护理干预的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07,P=0.002<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6.222,P=0.013<0.05;两组患者的护理非常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44,P=0.010<0.05;观察组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941,P=0.026<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护理效果,同时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综合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满意度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的长期并发症之一,通常表现为四肢末端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其发病率高达50~80%,也是导致糖尿病足,甚至截肢的重要原因之一[1]。目前没有治疗药物能治愈,因此通过护理干预延缓该病的进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选取了2014年10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4例,予以不同的护理干预比较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64.20±12.37)岁,平均病程(6.83±4.0)年;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63.23±14.29)岁,平均病程(6.52±3.84)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组标准

(1)符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公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2)有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如手足麻木、刺痛、四肢末端浅感觉障碍等;(3)肌电图检查确诊为神经传导障碍;(4)已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周围神经病变;(5)无其他器官系统重大病变或恶性肿瘤等;(6)无神经精神疾病。

1.3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包括:(1)多重健康宣教:除常规入院宣教外,在患者住院期间定期组织小组讲课讨论,通过幻灯片、视频等形式,加深患者对DNP的认识,同时加强责任护士一对一的健康宣教,对相关知识进行反复宣导教育;(2)肢体按摩:患者每日浴足后,予以专业的足部按摩,着重对相关穴道如涌泉穴、太冲穴、三阴交等进行按摩,1次/d,20~30min/次;(3)康复锻炼:根据康复医师的意见,帮助患者每日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如脚跟脚尖运动、上下肢运动等;(4)心理辅导: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帮助患者缓解焦急、抑郁等不良情绪,建立对抗疾病的信心。在患者住院期间予以不间断的护理干预,2周后进行护理效果评价。

1.4观察指标

干预前后,采用肌电图测量患者的正中神经、腓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结合患者症状评价护理效果。护理效果评价标准[3]:显效: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神经传导速度>5m/s;有效:症状减轻,神经传导速度<5m/s;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肌电图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在患者出院时请患者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等级。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07,P=0.002<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2,P=0.013<0.05。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非常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44,P=0.010<0.05;观察组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1,P=0.026<0.05。

3讨论

DP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可能会出现周围神经功能障碍,如对称性疼痛、麻木、感觉异常,有时还会出现腹胀、出汗等自主神经病变表现。高血糖是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原因,但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普遍接受的观点是由于代谢紊乱、血管损伤、神经营养因子缺乏、免疫因素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对于DPN的治疗,主要以控制血糖为主,有研究显示严格控制血糖能够有效预防和延缓DPN的发生和发展,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加强血脂、血压等的控制,也对预防DPN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药物治疗DPN主要通过抑制DPN发病机理中的不同通路,使患者的症状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无法逆转或者治愈DPN[4]。DPN的相关临床症状,如感觉异常、疼痛等,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及时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是非常必要的。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DPN患者的临床症状,这与综合护理干预中着重健康宣教和复健锻炼有一定的关系。临床中发现,DPN早期患者往往轻视DPN造成的后果,对该疾病的认识不深,综合护理干预中加强了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使患者加深了对疾病的认识,从而提高重视度,有利于患者血糖的控制,同时增加了患者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另外,综合护理干预也增加了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使得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了很好的疏导,帮助患者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疾病,提高了护理的满意度。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护理效果,同时增加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春斌,李凯,黄松.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1):213-214

[2]李春红.综合护理干预改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8):254-255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30(10):26-89

[4]章志琼.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效果[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4):124-125.

作者:梁肖仪 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第七篇:健康教育用于糖尿病社区护理中的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健康教育用于糖尿病社区护理中的效果。方法从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我社区糖尿病患者中,选取68例纳入研究领域,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将研究情况纳入结果中。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餐后2h血糖低于对照组,糖尿病健康知识评分高对照组,护理满意率94.12%,高于对照组的82.35%(P<0.05)。结论针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加强健康教育,有利于控制血糖水平,增加糖尿病知识,提高满意率,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护理;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部分患者需终身服药,依从性相对较低。糖尿病患者在治疗的同时,接受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其认知水平,科学控制血糖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本文收集了68例社区糖尿病患者资料,分析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随机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社区68例糖尿病患者,男性39例,女性29例,年龄58~75岁,平均年龄(68.92±2.30)岁;病程1~21年,平均病程(10.81±2.34)年;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5例,高中(中专)14例,初中28例,小学及以下21例。入组标准[1]: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智力、听力、认知功能正常,具有一定的沟通交流能力;排除重要脏器严重疾病、恶性肿瘤、精神异常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原则,6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年龄、性别、病程、文化程度比较,均衡性高(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常规指导患者用药和饮食,健康教育随意性强。观察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建立社区糖尿病患者信息档案,便于健康教育方案的实施,具体方法为:(1)心理疏导。糖尿病为终身疾病,治疗时间长,患者易产生焦虑、恐惧情绪,加强患者心理疏导,给予其尊重、理解和鼓励,摆正患者心态,使其认识到良好心态的重要性。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饮食生活习惯,从专业的角度指导患者,有利于增强患者心理防御能力,消除心理压力,激发患者战胜病魔的决心,从而提高对护理、治疗的依从性。(2)认知干预。根据患者年龄、文化程度,采用恰当的语言,详细介绍糖尿病相关知识,包括糖尿病诱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危害、治疗方法、注意事项、饮食、生活、运动等,及时纠正患者错误认知,以免因不了解病情而导致二次心理伤害。耐心解答患者和家属的疑问,使其了解到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应放下心理包袱,坚持科学的治疗方案和日常保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样能幸福长寿[2]。(3)用药指导。由于老年人记忆力和理解力退化,护理人员应多次强调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耐心指导患者正确服药,切不可擅自停药、换药、增减药物,避免出现不良反应。指导患者和家属学会胰岛素正确注射方式,强调无菌操作的重要性,减少感染风险。一旦出现问题,需及时与社区医护人员取得联系,确保及时处理。(4)饮食指导。饮食指导的目的在于控制和恢复患者血糖、血脂、肾功能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在日常饮食中,应自觉遵循饮食计划,脂肪27%,蛋白质17%,碳水化合物56%,胆固醇摄入量控制在300内[3],减少酮症酸中毒风险。以清淡、低盐低脂、高纤维素饮食为主,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1.3评价指标

在干预前、干预后,对两组患者空腹、餐后2h血糖水平进行测定。发放糖尿病知识调查问卷,内容为自我护理、自我监测、药物、饮食、疾病基础知识等,以0~12分为评分范围,分值越高,表明掌握知识越多[4]。发放满意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护理技能、态度、环境、管理等,以0~100分为评分范围,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将非常满意和基本满意纳入总满意率中。

1.4统计与分析

记录68例患者数据,通过专业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和分析数据,研究出现的计数资料由(n%)形式描述,经Χ2检验;研究出现的计量资料(x珋±s)通过t检验,当P<0.05时,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糖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明显缓解,观察组患者空腹、餐后2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P<0.05),

2.2健康知识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2.3护理满意率比较

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显著提高(P<0.05),

3讨论

糖尿病属于内分泌失调症,一旦确诊,将终身患病,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尿毒症、肾病、眼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糖尿病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肥胖、乏力等症状,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我国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对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非常重要。健康教育是一种介入性治疗手段[5],通过为患者提供糖尿病知识、治疗知识、自我护理技巧等,增加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受到了社区医护人员、糖尿病患者的重视。本文针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心理疏导、认知干预、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等方面进行干预,缓解患者负面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纠正患者错误认知,增加健康知识掌握率,提高依从性;坚持科学的用药方案,合理膳食,有效控制血糖血脂,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健康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健康教育可提高糖尿病患者认知水平,有效控制血糖,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高达94.12%,高于对照组的82.35%(P<0.05),表明健康教育获得了患者的认可与好评,可在社区推广应用。

4参考文献

[1]史冬梅.健康教育用于糖尿病社区护理中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6):255-256.

[2]周琳,边利霞.健康教育用于糖尿病社区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6):344-345.

[3]邵俏平.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护理的影响分析[J].母婴世界,2016,09(8):215-215.

[4]兰家文.健康教育应用于社区糖尿病护理的效果分析[J].今日健康,2015,14(12):9.

[5]王秋.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护理的影响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5,08(19):152-153.

作者:李文苑 单位: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桥东社康服务中心(518081)

第八篇:运动疗法联合心理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运动疗法联合心理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5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血糖控制及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运动疗法以及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变化情况,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价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疗法联合心理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护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运动疗法;心理护理;妊娠期糖尿病;应用效果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女性在妊娠期内糖耐量出现异常的现象,该疾病对于孕妇以及胎儿均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威胁,如流产、早产、感染以及胎儿窘迫、巨大儿等,均会对产妇及新生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严重者可威胁及生命[1]。随着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的养成,妊娠期糖尿病在我国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在临床上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相关研究[2]显示,针对妊娠期糖尿病对产妇及新生儿的高危性,采用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较大程度上减轻对患者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运动疗法联合心理护理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探讨其应用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5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及排除标准[3]:①经相关检测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②排除合并患有其他妊娠期疾病的患者;③排除具有严重心肺以及肝肾功能障碍疾病的患者以及患有精神障碍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12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65例,年龄23~34岁,平均年龄(30.2±2.4)岁;孕周28~40周,平均孕周(34.5±3.2)周。对照组患者60例,年龄24~35岁,平均年龄(31.5±2.5)岁;孕周28~40周,平均孕周(34.7±3.4)周。所有研究对象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签订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血糖控制及常规护理干预模式,主要内容有:实时监测患者的血糖变化及妊娠情况;向患者及其家属仔细耐心地讲述有关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按照主治医师的医嘱进行药物护理干预。1.2.2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运动疗法以及心理护理。1.2.2.1运动疗法根据患者的体重、孕周以及营养情况为患者制定合理有效的运动计划,运动强度以及运动量均不宜过大,一般只进行一些体操、游泳以及瑜伽等较为缓和的运动项目,避免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4]。一般患者在住院期间可以由护理人员协助进行简单的快步行走运动,同时可以进行简单的孕妇体操,每天的运动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运动结束后患者的心率不宜超过120次/min。1.2.2.2心理护理由专业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主要内容有:对患者进行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介绍,使患者能够正确认识该疾病,并根据患者的家庭背景以及文化程度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沟通过程中要注意态度及语言,便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从而能够更为有效地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在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后应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有效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减轻心理压力,使其拥有良好的心态及信心来面对治疗[5]。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的焦虑情况进行评定,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焦虑状况越严重;应用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的抑郁情况进行评定,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抑郁情况越严重。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x±s)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及抑郁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研究[6]显示,妊娠期糖尿病对于患者及新生儿均具有非常严重的影响,引起了临床上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而且具有逐年增长的发展趋势[7-8]。因此,对于该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护理,对于提高胎儿的生存率以及改善产妇的不良结局具有显著的作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不良情绪对其血糖以及激素水平均具有非常严重的影响。目前,随着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水平等方面的个性化以及人性化护理,这对于改善患者的心理压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9]。本研究采用运动疗法联合心理护理的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结果显示,该种方式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并能改善患者的抑郁及焦虑情绪。综上所述,运动疗法联合心理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护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玲玲,严婷,刘俊,等.饮食运动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研究[J].华西医学,2014,29(11):2069-2072.

[2]陈丽青.社区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作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4,34(8):60,62.

[3]苏华,李明.心理护理联合运动疗法在妊娠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探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6):191.

[4]杨中方,陆伟明,臧悠程,等.妊娠糖尿病患者运动疗法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5,30(5):107-110.

[5]谢玲,赵得雄,李宗英,等.四君子汤合黄芪辅助饮食运动疗法治疗妊娠糖尿病气阴两虚证[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21):181-184.

[6]李翠吟,邹钢,尤晓玲.强化饮食和运动疗法对妊娠糖尿病母婴结局的影响[J].海南医学,2009,20(7):198-200.

[7]李丽华.心理护理联合运动疗法在妊娠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6,36(9):137-138.

[8]吴颖元,张丽霞,宁杰,等.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5,15(1):29-30.

[9]张趁儒,袁国军,刘璠,等.心理护理联合运动疗法在妊娠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4):205-206.

作者:黄志清 吕术昕 胡云英 单位: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门诊内科

第九篇:糖尿病护理团队合作思路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护理团队合作思路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糖尿病护理团队护理,比较分析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15.56%,对照组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空腹和饱腹血糖值都高于观察组。结论利用护理风险管理思路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防范意识和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能够提高护理的有效性,保证护理的质量,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团队;合作思路;护理风险管理

糖尿病是一类代谢性疾病,以持续高血糖为主要特征,主要是因为胰岛素分泌障碍导致。长期的高血糖会造成人体组织器官和神经系统的损害,引发功能障碍的衰竭,严重地甚至会引起体内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造成昏迷[1]。糖尿病患者一般会出现多尿、多饮、多食、体质量下降、视力下降、全身乏力等症状,糖尿病患者无法得到根治,只能靠药物稳定病情。另外,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也很重要,主要包括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尿糖和血糖的自我监测,如何正确使用降糖药物,如何对不良反应及时正确的处理以及如何防治并发症[2]。文章主要通过对两组使用不同护理方法的患者进行分析,探讨糖尿病护理团队合作思路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的对象是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来我院诊治的糖尿病患者90例,经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患者45例,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平均年龄(55.3±12.4)岁,其中病程在3年以下的患者有14例,病程在3~7年的患者有25例,病程在7年以上的患者有6例;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平均年龄(55.1±10.2)岁,其中病程在3年以下的患者有13例,病程在3~7年的患者有22例,病程在7年以上的患者有10例。比较2组患者基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3]: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护理,健康教育等内容,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糖尿病护理团队合作思路对患者进行护理,具体内容如下:建立一支由15名各科护理骨干组成的专业糖尿病护理团队,在其中选出一名有经验的护理人员作为组长,同时选出1名副组长协助组成完成各项事宜,组长要保证组员之间的良好交流和沟通,定期开展护理培训提高团队的护理能力。将团队成员分成健康教育组、足护理组、药物护理组和心理护理组,每个小组成员必须认真完成自己的职责。健康教育小组要为每位患者建立健康管理档案,及时记录患者的健康情况,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糖尿病足护理组要求护理人员正确掌握糖尿病足的症状和护理手段,每天定时检查患者病房,保证病房内的宽敞,地面没有杂物,防止患者被绊倒,并定时对患者进行足护理,告知患者能自己进行的护理方法。药物护理组护理人员要定时定量指导患者服药,指导患者学会自己使用胰岛素笔式注射器,细心指导患者填写血糖监测表。心理护理组要定期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情绪并予以疏导,排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护理持续3个月,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低血糖、糖尿病足等护理风险项目,另外,对两组患者的空腹、饱腹血糖进行观察。

1.3统计学方法:

统计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两组数据的组间差距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对比结果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组出现低血糖的患者有4例,出现糖尿病足的患者有3例,观察组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15.56%;对照组出现低血糖的患者有7例,出现糖尿病足的患者有5例,对照组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26.67%。对照组的护理风险比观察组约高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624,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值为(7.24±1.92),对照组空腹血糖值为(9.38±1.56),观察组饱腹血糖值为(9.64±1.51)mmol/L,对照组饱腹血糖值为(11.31±1.6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294,P<0.05)。

3讨论

利用糖尿病护理团队合作思路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对糖尿病及其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可以避免常规护理中工作遗漏现象的发生,通过团队护理的分工,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降低风险时间的发生率。团队分工护理也有利于对护理工作的监督,在发生问题时能直接问责到人,从另一个角度提升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5]。本研究中,对两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和护理团队合作思路护理,对比两组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15.56%,对照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空腹血糖值为(9.38±1.56)mmol/L,明显高于观察组的血糖值(7.24±1.92)mmol/L,对照组饱腹血糖值为(11.31±1.66)mmol/L,明显高于观察组的血糖值(9.64±1.5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将糖尿病护理团队合作思路应用于护理风险管理中,有利于降低护理风险,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德霞,赵淑坤,吕英华,马慧慧.糖尿病护理团队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1):974-976.

[2]李海霞,赵伟.糖尿病护理团队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探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4):109-110.

[3]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3,15(5):1161-1261.

[4]李琳凤,张毅,吕海瑛.品管圈在我国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1):800-801.

[5]徐华清,吴碧静,杨宇宁.护理协作团队合作在脑卒中偏瘫患者ADL训练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9):111-113.

作者:王春红 单位:抚顺市第二医院护理部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