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互联网+高速公路收费系统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互联网+高速公路收费系统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互联网+高速公路收费系统研究

摘要:以“互联网+”高速公路收费系统设计作为切入点,简述设计思路、系统工作流程和核心优势,在此基础上,论述系统的核心结构和功能,最后通过模拟分析的方式检测系统的价值,可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高速公路;收费系统;高速公路机电

0引言

要求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使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我国高速工作也可以借助“互联网+”实现工作上的优化。2017年底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经突破13.2万公里,全国各地建有超过1500个收费站,本文就“互联网+”下的高速公路收费系统进行分析。

1“互联网+”高速公路收费系统设计

1.1设计思路

“互联网+”强调的是传统行业和互联网的深度结合,而非互联网的简单应用,在此背景下,拟在高速公路收费系统的设计中添加更多的智能化元素,使包括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在内的各个环节,在智能技术的支持下自动化作业。如监控系统,在设计中以单片机作为核心结构,以“集中管理、分布监控、数据统一”为基本原则,将所有环节的监控工作独立起来,依靠单片机中的数据模型进行实时监控和问题分析、远程通信警报,保证工作的效率和实时性,智能优势明显。

1.2工作流程

“互联网+”下,高速公路收费系统的工作带有典型的模式化、流程化特点,以智能化、信息化技术为支持,以小范围物联网为工作平台,以通信技术作为交互手段,工作高效、有序。如某监控系统位于收费站前方300m处,当出现车辆逃避收费时,监控系统可以记录车辆外观特点、车牌号等关键信息,并留下影像资料,该信息需要经过单片机的加工和筛选,提炼核心内容,如较为清晰的图片、逃避行为的证据等,之后利用物联网提供的有线信道进行传输,终端为高速公路收费管理处,在管理处的信号接收设备中完成数字式转化,供管理人员了解车辆情况,进行后续管理。其他环节的工作也带有类似特点,强调自动化和实时性。

1.3核心优势

本次设计中,“互联网+”下的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带有三大优势,一是模式化工作可以提升总体效率,二是以物联网为载体保证了工作实时性,三是智能化的平台能够降低错误率,也能实现信息积累,为其他工作提供帮助。信息的积累是系统的一个衍生优势,在持续性的工作中,收费系统可以不断将各类工作信息(收费站收费总额、车辆总数、违法行为总数)进行叠加,并以电子数据的形式保存,便于管理人员随时调取和查看,了解收费站工作态势以及未来工作重点,提升工作水平[1]。

2“互联网+”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核心结构与功能

“互联网+”下的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包含多个环节,如物联网、硬件设备等,在此以高速公路机电设备作为重点,进行系统核心结构与功能介绍。

2.1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是系统工作的执行结构之一,以“集中管理、分散工作”为原则,布置在收费站周边各处,每个监控设备小组相距不得低于300m。所有监控设备借助通信线路与管理终端实现远程连接和通信,由于高速公路附近可能存在电磁场环境,为保证信号传输有效性,本次设计中,拟采用单一的有线方式实现执行终端(监控系统)与管理终端(收费站管理部门)的连接。所有分布在各处的监控设备均可以独立工作,并由1个以上监控器进行作业,避免遗漏。监控器内置单片机,拟设计500mb以上缓存空间,以便临时保留监控图像和视频[2]。

2.2收费结构

收费结构是系统的另一个执行结构,可以自动完成收费工作,拟采取多方式并行的收费模式,即信息收费和纸币并行的方式。以“互联网+”为着眼点,系统与其他具备良好信誉的缴费平台进行合作(如微信、支付宝、银联等),应用超短距射频识别技术进行信息辨识,需缴纳费用的车辆,由车主提供可识别的、带有唯一性的证件信息,放置于对应的识别处,系统自动完成识别,并根据车辆类型扣除费用,之后限行杆抬起,车辆通过。纸币收费模式,需要车主自助缴费,车主提供常规信息证件,如驾驶证、身份证等,系统核对车主信息无误后,由车主将应缴纳的费用投入收费箱中,之后限行杆抬起,车辆即可通过[3]。

2.3通信系统

本次设计中,拟在收费系统中应用两大类通信技术,一是远程有线通信技术,二是超短距无线射频通信技术,二者均纳入物联网管理系统中。远程有线通信技术主要用于人员与人员之间、执行机构和管理终端之间、人员与执行机构之间、人员与管理终端之间的通信作业,如上文所述的监控设备信息传输,即借助远程有线通信进行。人员与执行机构之间的远程通信以计算机为载体,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控制执行机构作业,如分布于某处的监控器发出警报,人员可调取该监控器信息画面、视频进行报警分析。超短距无线射频通信技术应用于缴费和管理认证。为避免非法人员侵入系统造成破坏,需要管理人员提供带有唯一性、网络合法性的证件,经系统认证后,方可进入收费管理系统进行操作。

2.4辅助系统

辅助系统包括不间断电源系统、硬件设备系统、应急工作系统等。上文多次论及本次设计对物联网的要求,物联网本质上看是互联网的延伸,考虑到收费站工作的特殊性,不能在开放式网络下进行作业。与此同时,由于本系统在工作中依然以电能作为主要工作能源,为保证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和持续性,设计涵盖常规电源、蓄电池和太阳能的立体化、不间断电源系统。正常模式下,由电源进行供电,电源端出现异常,启动蓄电池作业,蓄电池可以满足至少6h工作需求,并以太阳能的光电转化系统为蓄电池提供电能补充,使其工作时间延长2h,保证系统工作需要。

2.5系统应用模拟

选取山西省太原到旧关(太旧)高速公路某段进行模拟,收集该段基本信息并将其代入计算机中,生成工作模型,再带入本次设备的高速公路收费系统进行模拟。观察指标为:问题识别率、反应时间、信息识别率、累积错误率、建设资金、运维资金六个方面,模拟期为一年。新系统在问题识别率、反应时间、信息识别率、累积错误率方面较为理想,但建设资金和运维资金较多。后续工作中,各地可以结合实际需要决定是否进行收费系统的更新。

3结语

综上,高速公路的发展对与之相关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收费系统也需升级。本次设计主要强调“互联网+”下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以电子自动化作业代替人工作业,提升工作效率、降低错误发生率。收费系统由四大部分组成,即监控系统、收费结构、通信系统、辅助系统,各部分相对独立同时协同工作。模拟分析证明了系统的价值,可作为参考推广于后续工作中。

参考文献:

[1]芦娜.基于“互联网+”的下一代高速公路收费技术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17):321.

[2]马腾飞,姬建岗.基于“互联网+”的下一代高速公路收费技术研究[J].中国交通信息化,2017(5):78-81.

[3]张明月,韩彬.高速公路联网机电系统运维管理体系研究与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3(10):331-335.

作者:李靖博 单位: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