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互联网+出版人才培养策略探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互联网+出版人才培养策略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互联网+出版人才培养策略探讨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出版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当前,出版人才培养还无法跟上“互联网+”时代的要求,还存在脱离社会需求、缺乏市场敏锐性等问题。因此,在高校的出版人才培养当中,必须要培养具备媒介融合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出版人才,在观念与技术上都能适应时代的变革与发展。因此,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对复合型教师的培养、课程结构的优化与新型教学方法的使用。

关键词:“互联网+”;出版业;人才培养;课程优化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进一步打通与融合,也为出版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网络平台。出版产业开始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并在互联网领域中大展身手。网络直播、短视频、APP、公众号等新媒体都为出版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命力[1]。因此,出版人才的培养必须要适应出版产业的新变化,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加强融合,推动出版产业在“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

一、复合型出版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新兴媒体的不断冲击随着新媒体在“互联网+”时代的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从传统图书读者变成数字出版用户,越来越多的图书消费者也开始尝试全新的购书模式。例如,在网络“带货达人”薇娅的直播间中,5秒就卖光了3万本纸质图书——《人生海海》;与经济学家薛兆丰一起,一场直播卖掉6.5万册《薛兆丰经济学讲义》。2018年10月,果麦文化开设了抖音账号“好书博物馆”,仅在1个月的时间内就涨粉百万、100条短视频获得了10w以上的播放量,《诗经》更是在短短3小时就卖出5000本。这些都是传统图书销售途径无法想象的成绩。因此,如果出版企业不及时搭上新媒体的快车,将会很快就被时代与竞争对手所淘汰。

(二)复合型人才的缺口逐渐增大“互联网+”时代已经全面到来,却没有为出版产业带来足够的出版人才。在当前的出版社人员构成中,多是传统文字编辑人才与印刷、计算机等技术人才,真正能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型人才比例非常少,不能满足出版企业对于出版人才的需求,更无法跟上时代的潮流,迎接新的挑战与冲击。在高校出版专业设置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出版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却在不断增大。编辑出版学专业的毕业生虽在逐年增多,但却因无法满足出版企业的要求而面临求职困难,同时,出版企业也因无法招聘到合适的人才而阻碍了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出版产业正在面临技术、媒介以及人才应用方面的重大“换血”,这也必然导致出版人才在当前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变革,传统的出版人才培养方案在当前时代也无法体现出优势[2]。当前高校的出版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脱节出版专业是一门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学科,从理论层面讲,编辑出版史、编辑出版学概论、出版文化学都是出版专业的重要课程,这些课程为出版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从实践层面讲,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学生最终都要成为出版行业的从业人员,因此,必须具备出版从业人员的实践能力,如排版、设计、营销等。在“互联网+”时代,学生还要掌握网络时代新的传播特点、传播工具与传播技术。而在当前国内的各大高校中,能将两者进行合理有效结合的高校极少,部分高校注重理论与学术学习,而忽视了学生走向社会所需的实际工作能力;部分高校强调实践能力培养与操作能力提升,却忽视了对基础理论的学习,导致学生踏入工作岗位后成为毫无人文气息与文化积淀的“出版机器”[3]。这两种模式的缺陷都十分明显,无法培养与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导致学生在求职与就业中出现问题,也无法推动出版产业的进步与发展。

(二)市场观察能力与开拓能力的缺失同所有行业一样,出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要吸引足够的读者与用户,并将之转换为企业利润。因此,市场与销售人员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出版人才的营销能力也成为出版企业聘用员工时关注的焦点。而从当前的各行业的综合发展来看,出版企业在“互联网+”时代的行动往往都要落后一步。无论是踏足直播营销、短视频营销等新平台,还是使用病毒营销、口碑营销、IP营销等新方法,出版企业往往都无法抢占先机,无法在新的营销机会中崭露头角。从表面上来看,这是因为出版企业在意识转换中存在不足;从根源上看,则是因为出版人才缺乏敏锐的市场观察能力以及开拓新市场的能力[4]。因此,出版人才在培养过程中的弊端,已经成为阻碍整个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就对“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标准。

三、复合型出版人才培养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出版人才的培养方案必须根据时代要求进行调整,因此,高校需要从教师培养、课程优化及教学方法改革3个方面进行出版人才的创新型培养。

(一)以复合型教师培养为起点当前,高校内出版专业的教师或精通出版理论知识,或熟悉数字出版技术,具有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并愿意为之拓展研究领域的教师少之又少。要培养“互联网+”时代的复合型人才,必须将复合型教师的培养作为首要工作。只有教师真正实现了观念的转变,才能充分引导出版专业的学生进行思想与能力的转变。因此,复合型出版人才培养必须从高校教师的意识转变开始。理论型教师可以适当了解当前最新的技术应用,从而在理论知识讲授时,使学生明确理论知识如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实践型教师可以学习部分出版理论知识,从而在指导学生技术与实践学习时更具人文理念与理论深度。不同方向的教师要充分打破课程之间的壁垒,同时增加到业界实践与顶岗的机会,在真正的实践工作中看到出版单位的切实需求,进而将学到的知识带入课堂中,以精准的目标与科学的方法展开教学。

(二)以课程结构优化为核心针对当前高校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无法达到平衡以及无法适应时展的现状,高校教师必须进行课程结构的创新与优化。结合笔者对于当前实际出版课堂的走访与调查,出版类课程需要有以下构成:第一,理论类课程,以夯实出版专业基础、了解时展现状为课程建设的主要目的;第二,实践类课程,以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为主要目的;第三,探索类课程,以学习当前最新、最前沿的市场变化、传播媒介与技术应用为目的,辅以大量的实践案例与操作,让学生紧跟时代步伐,明确当前的出版环境与发展变化。其中,探索类课程为创新型课程,对该课程的设置可以有效避免由于人才综合素质欠缺而导致出版企业落后于时展这一问题的出现。三类课程需要共同进行,相互融合,互为补充与拓展,从而推动出版学科的课程优化与创新。在三类课堂中,要着重进行课堂环节的设计,讲授与互动要有机结合,传统的理论讲解要减少,学生的主动参与要增多;照本宣科、按部就班的知识灌输要减少,体现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实践活动要增多。只有结构的优化才能真正变革当前出版课程的弊病与不足,为复合型出版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以互动型教学方法为契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同样可以运用于出版教学。要使出版人才真正融入互联网时代,应运而生的信息化、现代化教学方法必然要成为传统教学的有效补充。2010年,国务院提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确立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发展战略,明确指出“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这一要求[5]。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探索未来教育教学新模式[6]。在政策优势的支持下,技术优势也在不断显现,云计算、大数据、移动计算、网络社群、学习社区与学习空间、学习分析等新兴概念不断兴起并被使用,让出版教学展现出了全新的活力。因此,高校要转变学生观念,利用先进教学技术,全面升级出版课程,为出版企业提供更符合当代需求的人才,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在新的交互式、创新式课堂中,实现出版技能的全方位提升,微课堂、VR技术、AR技术的应用与引进也必将成为出版课堂转型的重要方式。

四、结语

出版产业身处“互联网+”时代的浪潮,出版人才的新型培养方式势在必行。在不远的未来,复合型出版人才还将发挥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成为变革甚至颠覆出版产业的重要力量。因此,面对出版产业的巨大压力,面对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生求职的困境,必须改革当前的出版人才培养方式,从教师培养、课程结构、授课方法这3个方面入手,最终培养了解并适应当前数字时代变化、熟悉各项技术与业务、能够综合运用互联网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菊荣.基于数字出版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探究[J].传播力研究,2019,3(27):146-147.

[2]刘玲武.对媒体融合环境中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思考[J].出版与印刷,2019(03):68-73.

[3]沈秀,赵青.行业需求视域下高校出版人才培养思考[J].科技与出版,2019(08):149-152.

[4]丛挺,刘晓兰,徐丽芳.我国编辑出版学专业课程体系数字化演进探析[J].中国编辑,2012(5):72-77.

[5]徐丽芳,徐玲.美、英、澳出版学专业课程体系数字化变革一览[J].中国编辑,2012(4):84-89.

[6]李立云,蒋挺.我国高校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8(7):137-143.

作者:姚小菲 单位:河北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