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互联网主流媒体提升公信力对策探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互联网主流媒体提升公信力对策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互联网主流媒体提升公信力对策探讨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主流媒体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讲好中国故事,不断增强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作为主流媒体,要懂得网络传播规律,坚守媒体责任,守正创新,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大力发挥融媒体矩阵宣传作用,树立主流媒体的权威和公信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关键词:主流媒体;公信力;影响力;建设研究

伴随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应用,信息传播更加迅速,人们信息和获取信息更加方便快捷。那么,在互联网传播环境中,面对人人都掌握着麦克风和话语权的时代,作为主流媒体,如何适应新形势,借助互联网及众多社交媒体平台,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主流媒体,增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呢?

一、基本情况

(一)互联网使用现状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0亿,较2020年3月增长3625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7.0%,较2020年3月提升2.5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9.32亿,较2020年3月增长3546万;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2%,较2020年3月基本持平[1]。从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网民的数量,尤其是移动网民的数量,已经占绝对的主体地位;从移动互联网接入消费流量来看,图像和视频类信息已经成为当下信息传播不可忽视的另一个生力军。由此可见,打造媒体的公信力,必须以群众为中心,以群众喜欢的新闻信息和娱乐互动等样式,抢占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这两个阵地,两者缺一不可。

(二)互联网环境中媒体公信力在互联网环境中,公信力就是主流媒体取信于民的生命,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主流媒体在发挥舆论引导和服务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建设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受众要获取重要权威信息,其主要渠道仍然是公信力极强的权威主流媒体。民众越是信任主流媒体报道传播的信息,对于各种谣言和传闻的信任度就越低。而党报党刊党台党网等媒体相对于市场化媒体的公信力更高[2],更容易得到民众信任。因此,主流媒体要摒弃传统思维,大胆解放思想,立足智能终端和社交媒体平台,利用互联网思维深入研究互联网环境下移动终端和网络终端的传播方式、传播内容和传播效果,采访制作适合在该平台推广的信息,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传播党的声音,提升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二、存在问题

进入“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四全媒体时代后,人人都是受传者,同时也是传播者。在互联环境中,每个人手中都掌握着社交媒体的话语权,尤其是直播形式的出现实现了信息实时传播。网民众多,媒体素养参差不齐,他们信息多、信息量大,在大量纷杂的信息传播中,经常有一些不实信息、“反转信息”和“后真相”信息被,这些信息敏感,容易煽动人们的情绪,尤其是经网民和大V传播评论、互动后,往往会发酵形成舆论事件。主流媒体在应对舆论事件时的失声或者应对不及时,都会造成不实信息的快速传播,严重影响媒体的公信力。

(一)获取信息渠道发生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5G技术的投入使用,以智能移动终端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崛起并得到迅猛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再完全依靠广播、电视和报纸这传统的三大媒体。现在,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从以前的单一转向多元,手机上诸如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百家号等各种APP,都给用户提供了大量的视频、音频和图文信息,用户可以观看资讯及自己感兴趣的戏曲、电视和电影等,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灵活方便快捷。

(二)互联网时代主流媒体公信力现状网民主要从自己喜欢的社交媒体获取信息。在这些社交平台上,网红和网络大V粉丝众多,影响力极大。面对日益增长的网民数量,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网民数量的激增,网络平台成为主流媒体和自媒体相互竞争的阵地。第一,后真相时代个别主流媒体跟进滞后。在网络环境中和一些媒体社交平台上,个别自媒体和个别人为了获得流量、成为网红或单纯为吸引人眼球,故意恶搞、捏造虚假信息和倾向性明显的恶意攻击信息,引发网民关注和评论甚至引发舆情。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尤其是社会热点和突发事件,不实信息、恶意炒作往往容易得到快速蔓延、扩大,形成爆炸式的二次传播和多次扩散,过激、带有煽动性和恶意攻击的评论在经过互动后,更容易煽动诱发网民的不良情绪,引发大量的跟帖、转发和更为过激的评论,严重影响到干群关系、社会和谐,甚至造成恶性事件等。随着社会关注度的提升和媒体的介入,这些不实事件和虚假消息最后往往会出现翻转,媒体称之为“后真相”。但个别主流媒体跟进滞后,甚至把关不严,为蹭流量转播、传播“后真相”事件,严重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力。第二,网民知情权延时满足。网民获取信息不仅局限于两微一端,网络上大量的社交媒体是网民获取信息的另一个主要渠道。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百家号、抖音、火山小视频等均是网民获取信息的渠道,这些社交媒体拥有大量的用户,影响力大。面对一些社会热点和公共事件信息,主流媒体反应迟缓,网民的知情权得不到及时满足,或者只能得到延时满足,这就给流言和谣言传播留下了空间,从而引发网民围观,成为诱发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三、原因分析

(一)网络社交媒体迎合了群众的阅读习惯网络是融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于一体的媒介,网络传播涵盖了多个层面、多种性质的内容[3]。随着大数据运算的应用,社交媒体的多功能化更能迎合受众的阅读习惯和口味,可以给用户定向推送其感兴趣的内容或者用引诱性的标题吸引用户点击,使网民对社交媒体逐渐依赖并成瘾。各社交媒体都有其定位和固定的使用人群。QQ的定位是学生,微信的定位是成年人,而抖音的定位则是爱自拍、爱直播的时尚男女。信息的多样化和迎合性增强了用户对社交平台的依赖性,受众会通过社交媒体,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二)网络社交媒体增强了网民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够被别人关注,网民通过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上传照片和喜欢的文章等,以点赞、评论等方式与他人互动,从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彰显其存在感。

四、对策建议

主流媒体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守正创新,讲好中国故事,不断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一)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随着5G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主流媒体发展迎来了一次难得的机遇,融媒体综合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极大地丰富了新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走媒体融合之路,不是追求时尚和潮流,融合是要整合优化媒体资源,要实现质的变化和飞跃;要运用好融媒平台,发挥融媒体优势,保持内容定力,专注内容质量,扩大优质内容产能,创新内容表现形式,提升内容传播效果。主流媒体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做大做强主流舆论,从而掌握舆论场的主动权和主导权。

(二)增强新闻舆论传播力受众在哪儿,主流媒体的宣传就要到哪儿,要做到与时俱进。近年来,中央对媒体融合高度重视,各个主流媒体也不失时机地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紧抓融媒建设,纷纷入驻了今日头条、抖音、快手、一点资讯等多个主流社交媒体平台,以做大做强融媒矩阵,占领新兴传播阵地。目前,各式各样的社交平台很多,主流媒体要充分发挥融媒体“融”的优势,融入各个主流社交媒体平台,打造主流媒体平台的品牌效应,吸引粉丝关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三)坚持内容为王对于媒体来说,“内容为王”才是王道。作为主流媒体,要增强社会责任,不断推出文字、网络视频、短视频、音频、图片、手机电视、广播等全方位、立体式、H5等互动式、沉浸式新闻,推出高质量的作品和优质内容,传播先进的知识和文化,用正确的舆论引导网民、服务网民。坚持“内容为王”必须立足基层不断创新。只有坚持创新理念,记者才能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采写出有深度、有力度、内容优质的作品,根据融媒体平台的要求,制作出形式多样、体裁丰富、内容鲜活、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融媒体作品。

(四)打造一支本领过硬的采编播队伍媒体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竞争,要大力培养全媒体人才。增强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必须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人才队伍。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这支队伍要与时俱进,学习新知识、熟悉新领域、掌握新本领,成为全能型、专家型的记者。作为主流媒体,在互联网时代要适应网络传播和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全方位发挥好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五、结语

在互联网环境中,主流媒体要发挥好党和人民的喉舌功能,服务好工作大局,就必须走媒体融合发展之路,做大做强网络平台,掌握舆论话语权,增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同时,要适应信息技术变革的新形势,严格恪守新闻客观性、真实性、准确性原则,持之以恒地按照新媒体传播规律和入驻社交媒体平台对内容的相关要求,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讲好中国故事。

参考文献:

[1]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夏楸,杨一帆,郑建明.媒体报道、媒体公信力与债务成本[J].管理评论,2018(4):182.

[3]彭兰.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15.

作者:王召辉 赵艳红 单位:驻马店广播电视台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