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互联网金融创新推进乡村精准扶贫对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互联网金融创新推进乡村精准扶贫对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互联网金融创新推进乡村精准扶贫对策

摘要:精准扶贫战略在农村的落实、推广,既有赖于国家相关政策、制度的支持和保障,又需要得到互联网金融的充分协助。因此,应通过围绕进一步盘活存量资金、强化互联网金融投资的法治化管理、打造互联网金融扶贫平台,带动农村贫困人口就业、创业,有效消除内、外源性的致贫因素,从而实现互联网金融机制的深度改革与精准扶贫战略的稳步推进。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精准扶贫战略;融合发展

据国家统计局于2019年2月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为1660万人,相比上年同期减少1386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7%,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扶贫攻坚、消除贫困仍是现阶段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长期以来,贫困人口一直都制约着农村社会经济内生力与消费力释放,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而随着精准扶贫战略在农村的充分落实,合理借助互联网金融实现自我造血、不再完全依赖国家补贴完成脱贫致富,成为了加快当前农村扶贫工作改革进程的主流共识。而考虑到当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现实需求,应当将优化融资的成本、盘活存量资金、打造服务农户与小微企业的创业支持平台等,作为互联网金融机制创新的侧重点,从而有效缓解抵质押物的匮乏压力,夯实融通的信用基础,实现借贷、收益的良性转化,为农村贫困人口通过就业、创业脱贫致富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一、精准扶贫战略实施背景下乡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本态势

(一)网络全覆盖加快了乡村互联网金融的规模化、规范化发展。2018年6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了第42次全国网络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其中农村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6.5%,增幅为22.7%。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逐步覆盖,不仅改变了民众获取、传播信息的方式,而且也拓展了其自身的发展视野,促使不少农户开始利用网络进行购物、销售农产品来增加经济收入。而在这一背景下,互联网金融迅速与农业“互联网+”进行对接,进一步驱动了农村电子商务的井喷式发展。基于互联网搭建的P2P平台、金融服务咨询机构、依托电商公司营销金融产品服务的第三方组织等新型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展开宣传与推广,在传播现代化金融发展观念的同时,也为农村民众提供了更为便捷丰富的支付、融通、投资以及信息中介等金融服务,由此推动了农村互联网金融行业朝向规模化、规范化发展。

(二)创新乡村互联网金融体制成为农村扶贫工作的重心之一。近年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深入推进、全产业联动发展趋势的持续增强,互联网金融在缓解扩大再生产资金筹措压力、增加融资渠道等方面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显现。而在国家相关政策、制度的支持与保障下,由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组织合作构建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开始承担“杠杆调节”的重要功能,以推广小微贷款、小额贷款、支农贷款等多种形式,不仅建立起了包含投资、担保、贴现、信用保险、存款保险、利息补贴等多种业务的完整机制,而且也投放了大量契合乡村社会发展实际的创新型的金融产品,提高了客户支付、结算的效率与便捷性,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贫困民众、小型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在消灭赤贫人口上发挥了突出作用。

(三)精准扶贫战略与乡村互联网金融的融合度进一步提高。在当下农村,以P2P融资平台、信息化金融机构、大数据运营以及众筹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在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其中P2P融资平台凭借相对灵活的融通方式,通过线上、线上同步操作提高了资金的流通效率,大大降低了贫困人口的融资成本。而扶贫众筹借助推广潜力大、收益高的项目和产品,有助于提升捐助投资和收益的转化效率,为贫困人口提供了更为多样化的增收途径。而这些用户使用体验突出、获益稳定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也让精准扶贫战略的落实、推进,有了具体、有效的实现方式。尤其是移动化、云计算、智慧管理等新业态的普及,使得精准扶贫工作,更能充分对接当前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多样化需求,以切实可见的预期收益,去鼓励、吸引贫困人群,借助互联网金融进行就业和创业,由此进一步提高了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以互联网金融创新推动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的侧重点

(一)围绕互联网设置多类型的金融机构,增加扶贫资金融资渠道。互联网银行的发展壮大,为互联网金融的推广奠定了基础,由此衍生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小贷公司和金融中介机构等组织,也成为当前农村贫困人口融资的主要对象。精准扶贫战略强调精准识别、精准帮扶以及精准管理。而考虑到当下农村贫困人口希求融资渠道多样、手续简便、提现快捷等的需求,应利用互联网技术更新现有的经营管理机制,增设一些机动性高、运营灵活的中小型的线上机构,重点围绕有意创业的个人、小企业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升级,推广远程开户、交易结算、自助设备等人性化业务,逐步形成授信数量多、贷款额度高、覆盖层次广的运作格局,为乡村贫困人群提供更为丰富、实用的选择渠道。

(二)推广小贷公司互联网业务模式,满足贫困人口的多样化需求。互联网小贷这一全新的融通项目,通过其丰富、灵活的金融产品和业务,为数量庞大的小额信贷客户群体,提供了更加多样、高效的资金获取方式和渠道。准确进行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是精准扶贫战略的核心之一。对于农村贫困人口而言,互联网小贷所具备的低成本、低风险的优势,能够有效缓解其短期内筹集资金的压力,有助于解决创业启动资金匮乏这一难题。而考虑到当前农村金融市场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则应采取试点推广互联网小贷的方式,切实依据贫困人口对于创业资金的实际需求,将加强线上小贷与乡村电子商务的融合度作为突破口,打造独具地域特色的小贷品牌,围绕生态休闲旅游业的全域发展,整合相关联的周边、伴生产业,推动产业集聚化运营,借助资金的高效流通,进一步挖掘、释放乡村本地各类资源的经济潜力,真正实现贫困人口的本地就业、鼓励和引导小型企业,加快乡村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速度。

(三)扩大互联网金融对农村产业的辐射面,增加扶贫资金总量。金融网点数量不足、分配不均以及资金总量偏低,是长期以来阻碍农村互联网金融业延伸的主要因素。精准扶贫战略倡导创新创造、多元合作,应凸显贫困群众的主体地位,优先解决涉及其切身利益的基本问题。因此,农村地方政府应在相关制度的引导下,进一步加大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适当增加资金投放总量,出台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增设下辖网点,逐步下放借贷、保险等权力,充分发挥当前农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信息传播优势,转变农村贫困人口的发展观念,促使其借助互联网金融运营思维进行就业、创业,以实现快速增值与收益。尤其是对于吸纳大量乡村贫困人口就业、创业的旅游业与物流业,更需给予信贷、结算、融资投资等环节上的政策优惠与制度扶持,大力推动乡村本地企业朝向互联网企业转型,以此去不断扩大、提高互联网金融对于乡村各类产业的覆盖面与辐射力。

三、借助互联网金融推进乡村精准扶贫战略落实的措施

(一)稳步改革乡村金融体制,坚持以市场为核心导向的扶贫原则。首先,应进一步加大农村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开放力度,依据乡村产业发展、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实际情况,重点打造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媒介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以人性化、高效率的定制推送,释放乡村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发展活力、潜力;其次,需要完善专家库管理机制,强化市场发展导向,引导贫困人口、小微企业利用低成本资金、增加增信等方式,不断降低涉农贷款成本,提高乡村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定价能力;第三,参照乡村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变化趋势,对应增加和扩展贷款品种、范围,在将资金充分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产业扩大再生产等的同时,也要兼顾对于保险、医疗、养老、教育等领域的覆盖,从而为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奠定坚实的保障基础。

(二)提高乡村互联网金融网点覆盖率,推广专项保险扶贫项目。一方面,可以依照市、县、村镇的行政区划,施行多层次、立体化的互联网金融网点布局模式,构建集监管、反馈、指导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运作机制,增加乡镇地区的办公网点数量,为乡村贫困人口提供专业、高效的金融业务,充分利用互联网与客户进行实时沟通、信息分享;另一方面,应契合乡村农业、工业的生产实际,有针对性地投放类型多样的涉农保险产品,实现现有的金融业务的互联网转型,增设以贫困农户、小微涉农企业为主体的金融扶贫项目,持续优化互联网融资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合理调整保险补贴的额度,进一步减少因自然灾害导致的返贫、致贫的风险,增强贫困人口对于互联网金融的认同感。

(三)加强投资者权益制度保障,打造互联网金融创业扶贫平台。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统筹、管理的职能,严厉整治互联网金融活动中的非法集资、诈骗等违法行为,建立完备的投诉通道、纠纷解决程序以及赔偿机制,确保乡村贫困人口能够理性、科学地参与互联网金融的信贷与投资。打造基于互联网金融的扶贫创业发展平台,通过健全普惠制度、优化风险分担流程、加大税收减免优惠与职业培训补贴力度,鼓励、引导贫困人口自主创业。此外,也要加强互联网金融扶贫创业平台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到村到户扶贫活动,推广最新的投资理财方式,增加增收致富的渠道,充分激发乡村贫困人口参与、支持互联网金融和精准扶贫战略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从而建立更具创新性、发展发展潜力的立体化扶贫网络。

参考文献

[1]于玲燕.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互联网金融发展与农村金融生态体系的构建[J].农业经济,2018(06):29-30.

[2]高梅书,季甜甜.优势视角下农村精准扶贫模式创新路径探索[J].理论导刊,2018(03):81-84.

[3]艾明令.浅析振兴乡村生态旅游之优化乡村产业结构[J].当代旅游,2017(15):15-17.

[4]张洁妍,陈玉梅.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村金融改革路径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8(12):15-17.

作者:赵阔 单位: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