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互联网经济下的学生创业瓶颈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互联网经济下的学生创业瓶颈问题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互联网经济下的学生创业瓶颈问题

在信息化技术、互联网技术不断得到发展的背景下,不仅为高职教育提供了方便,同时也增加了高职学生创业的机会,但是在增加机会的同时,互联网经济也对高职学生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今我国高职学生创业的现状普遍不容乐观,在创业时往往会遇到一些困境,如果不能够合理分析困境,高职学生的创业之路就会倍加艰辛,甚至会影响学生对国家及政府部门的认同。基于此种状况,本文主要对互联网经济背景下高职学生创业中的瓶颈和困境进行了简单的探讨,提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渐提高,创业创新逐渐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基础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创业创新能力,这不仅仅能够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养,也能有效规避就业风险。但是在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时,高职院校管理者对学生创新创业支持力度不足,学校并缺乏合理有效的管理,使得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因此,今后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和成长时,应该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的资金支持力度,逐渐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而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建康发展。

二、互联网经济背景下高职学生创业中的瓶颈和困境

(一)创业教育体系有待发展高职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担任着主要和重要的角色,然而高职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时,偏向于创业教育理论知识的讲授,且创业理论教育模式缺乏创新,与学生其他的学习课程教授模式并无二样,且缺乏科学化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存在创业实践教育研究短板。若只针对创业教育开展理论教授和学习,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创业环境、过程,在理论学习中也很难积累创业的经验和应对创业中可能遇到的困境。在目前高职创业理论教育中,对于正确认识市场经济,有效规避市场风险以及创业相关的法律知识如经济法、合同法、版权保护法的了解和学习都远远不够。大学生作为特殊的创业群体,缺乏社会经验,在应对经济市场、有效利用国家政策、科学开展创业项目等方面都需要高职的培养和指导。除此之外,创业教育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多偏向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并没有立足于实际项目或典型创业案例来指导学生学习并了解创业的过程、难题、创业方法和实施创业的有效途径。另外部分高职针对创业教育的师资引进和培育不够,有些高职甚至让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教师承担创业教育工作,没有专业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和指导,也会让创业教育流于形式,学生完成课程学习获得学分,却没有真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创业观,获得创业知识和技能。

(二)创业资金缺乏保障国家想要持续地发展,就必须对学生的创业能力进行培养,尤其是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虽然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管理者已经认识到学历不等于能力,应试教育培养出的很多所谓精英不过是百无一用的考试机器,但是在应试教育短时间内无法得到彻底颠覆的情况下,重视学历仍然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整体理念。高职学生在学历方面相比较于普通高职学生存在劣势,因此就业压力较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另辟蹊径,自主创业,才可以在对学生就业压力进行缓解的基础上促进其自身的发展。在互联网经济背景下,高职学生进行创业既存在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在现有的创业瓶颈中,缺乏创业资金是最基础的问题。我国的人均生活水平远远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提并论,大多数学生都不具备家庭条件,所以必须通过自筹的方式来获取资源,目前学校和社会能够对学生提供的帮助可谓寥寥无几,学生在贷款的过程中,也会面临着审批手续较多、获取资金难度大的问题。

(三)创业素质有待提高由于国家的号召和支持,学校的鼓励和引导,许多大学生在没有充分认识自身需求和能力、全面分析创业机遇与风险的情况下,盲目随大流,选择在创业大军中一试身手。还有些大学生因为就业形势险峻、就业竞争压力大而选择创业。这显然并不是一个好的创业开端,由于盲从和逃避心理,对创业缺乏探索和研究的热情,也不能对自身有清晰的认识,更不用说利用自身的优势和专业特长去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应对项目开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了,这导致创业项目在被动的局势中开展,很容易在创业初期便止步不前,甚至还未完全开始就失败。对于有着创业热情、主动投身创业的大学生,还可能存在前期创业知识积累不足,缺乏对创业的正确认识,遇到问题容易打退堂鼓,没有自信,经不起创业瓶颈和风险考验,或者缺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不能合理利用高职所学习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国家和社会提供的政策帮扶服务机制来保障自己的创业项目顺利开展,并坚持到落地。大学生在高职学习的创业知识大多偏重于理论学习,真正参与到创业项目中的实践机会较少,缺乏实践技能,对于创业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认知较少,缺乏相应的经验积累,而创业过程中风险和难题会让大学生速手无策,不知从何下手,这对于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和信心也是一种打击。因此大学生创业能力的不足严重影响创业项目的有效开展和成功落实。

三、互联网经济背景下高职学生创业瓶颈问题地解决策略

(一)对创业空间进行拓展想要解决创业环境较差的问题,促进高职学生创业,就必须对创业空间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拓展,直到如今中国创业环境仍然缺乏完善的政策保护,尤其是在政策扶持与企业审批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都应该为高职学生创业提供平台,充分利用具体措施发挥作用,诠释价值。学校还需要与企业进行合作,开展高职学生创业训练计划,为学生创业行为进行指导,形成完善的创业体系,鼓励学生创业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学校在与企业进行合作的过程中应对互联网进行应用,开展比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积极对专业学习与毕业设计的机会进行利用,让学生在到企业进行实习的过程中了解互联网企业的运营过程,对互联网经济商业风险进行体验,为高职学生的创业行为打下基础。

(二)完善科学化的课程体系建设创新创业课程是培养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基础。在完善创新创业课程的过程中,要加强产教融合,形成校企共建创新创业课程的有效机制。校企共同参与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把企业技术人才补充到创新创业教师行列中来,使其把最新的市场发展需求和方向、创办企业的基本步骤编入到教材中,确保创新创业教材建设的科学性。在教学环节要加强引进企业技术人才,以弥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存在的不足。深化产教融合的教学方法,强化实践锻炼在课程教学中的权重,有助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三)加强学校支持力度我国高职院校管理建设发展过程中,应该制定合理有效的支持力度,使得学校创新创业课程能够合理有效地完成,防止出现一系列的创新创业建设性问题。第一,学校应该逐渐引入多媒体信息技术设备,高职院校学生想要真正掌握创业创新知识点内容,需要在课下时间及时对所学知识点内容进行复习等。因此学生在课下时间可以作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创新创业的视频和图片进行学习,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等。第二,学校应该加强师资投入力度,想要促进学生在较短时间对创新创业的知识点内容进行学习,使得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发挥其重要作用,创新创业老师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个有经验的老师,可以将学生所学知识点内容进行系统地概括,并在上课时将学生今后创业时出现的问题,进行统一讲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综合学习和应用能力,后期创新创业工作能够合理有效地完成。因此,在如今我国高职院校建设发展时,学校管理者更应该加强师资力量投入,为学生今后创业工作做出更加专业化的指导等。

(四)制定高职学生创业制度政府要不断完善高职科技型创业人才的法律保障制度,构建更加完整、有针对性的法律条款和制度。目前,针对高职学生创业单独立法在现阶段并不具有可行性。目前比较有效的措施是国家方向性调整,目标如下:首先,在资本方面给予高职学生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扶持,在注册流程上进行简化,在降低创业门槛上,可以借鉴日本政府对本国大学生创业的支持之策,即对于政府审核通过的高职学生创业计划,在资金筹集方面能够享受免去担保和保证人流程的服务。国家要重视对知识型创业中知识产权的保护,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活力。明确大学生创业的监督管理制度,加大对不法行为的惩处力度,采取联动机制实现多方位、多主体的监督,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公平的环境。各地方政府也应在遵守国家政策和法律规定的前提下,立足于当地大学生创业的实际和地方发展情况建立法规政策。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全面管理制度,特别时建立基地权力部门的管理制度,合理分工,厘清权责。基地权力部门设立主管人员,由基地所依托的高职专有部门选派人担任。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宣传、补贴或在其他方面给与政策倾斜来吸引、鼓励保险公司介入到大学生创业项目中,在项目开展之前,经大学生与保险公司沟通,保险公司根据项目开展前的经济评估,拟定一份有关项目的保险合同。对于通过评估的创业项目,在合同中设定相应的商业保险最小额度值,并约定合理的周期,若在规定时间项目盈利没有达到最小额度值,保险公司对负责项目的创业大学生会给予一定赔付。同时,创业大学生也应在签订合同后交付给保险公司一定额度的履行合同定金。

四、结语

如今我国高职学生创业的现状普遍不容乐观,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在现实中学校和社会能够为学生提供的帮助较少,学生在贷款的过程中往往总会面临着审批手续较多、获取资金难度大的问题,导致创业资金缺乏,由于缺乏经验,再加上核心技术壁垒远远无法达到应用的程度,所以高职学生在创业时往往会受到同类型企业的打压,很难与其进行公平的竞争;应将对高职学生创业的支持落实到实践当中,完成资金支持工作,完善基地建设,优化配套政策以及相关地设施;学校需要与企业进行合作,开展高职学生创业训练计划,为学生创业行为进行指导,政府部门也应该尽力维护互联网市场的公平环境。

作者:毛汝 单位: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