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论互联网背景下的舆论传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论互联网背景下的舆论传播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论互联网背景下的舆论传播

在刀耕火种的年代,舆论的制造往往是通过大面积的口口相传来完成和打造。中国统治者或当权者,都知晓用舆论赢得人心这个道理。在一些历史转折时期或重大的政治活动中,总是想方设法制造符合他们意愿和有利于他们目标实现的语境,鼓动或拉拢他们所需要的政治力量。古有陈胜吴广为例。陈吴两人欲起义,为了让大伙相信他们,他们利用当时人大多迷信鬼神,想出了一些计策。他们拿了一块白绸条,用朱砂在上面写上“陈胜王”三个字,把它偷偷塞进渔翁刚刚捕到的鱼的肚子里,新兵买鱼吃,剖开鱼肚子,发现了绸条上的字,十分惊奇。到了半夜,吴广又偷偷地跑到营房附近的一座破庙里,点起篝火,先装作狐狸叫,接着喊道:“大楚兴,陈胜王。”兵士们听了,更是又惊又怕。你传我,我传他,全传开了,于是形成有利的舆论环境[2]。人际传播特点是速度慢、范围窄、效果不明显。

20世纪90年代至今,互联网的出现,社会发展逐渐进入到了一个新媒体时代,产生了一种新的传播方式———网络传播。网络传播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的特点于一身,是对以往诸种传播的一种全新延伸、全面超越和彻底整合。网络传播是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网络传播是近年来广泛出现于传播学中的一个新名词。网络传播是指以多媒体、网络化、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国际互联网络,是现代信息革命的产物[5]。互联网《原则宣言》指出:“每个人都有自由发表意见和自由言论的权利。”互联网的诞生和使用,使每个公民有了一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棃花开”的感觉,倾刻之间人人拥有了话语权,网络建立了一个充分自由和开放的社会。论坛、QQ、社区、博客、微博等等,打开电脑即可向世界自由发声。无名小卒可以在网上批评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草根百姓也可以抨击任何一个政治家或名人,这些言论随着网络的无边界、即时性而被无限放大而迅速传播。网络传播通过互联网这一信息传播平台,以电脑、电视机及移动电话等为终端,以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来传播信息。网络传播改变了以往的单向传播和线性传播,是一种交互传播,传播者和受众可以互为转换角色,受众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因此也可以归纳为互联网传播。网络传播不受版面、频道、时间等因素限制,实现以往各种传统传播手段的整合,满足了受众的多方面需要[5]。网络传播的特点是:开放性、即时性、交互性、虚拟性、娱乐性、全球化。

科技改变世界。互联网背景下的传播途径进入到了即时通讯———互动通讯———自媒体时代。电子邮件、BBS(论坛)、MSN、QQ、博客、飞信、微博、微信等传播载体的不断更新,使网络舆论相对于传统的媒体舆论具有更快、更便捷和更高效等特点。网络,甚至成了新闻事件最早的信息源。一个新闻事件通过网络,可以在瞬间被全世界的人们知道。几乎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发表自己对某件事情的看法,几乎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来新闻事件。互联网前所未有的言论自由、相对宽松的表达平台,以及匿名交流方式,使网络各种信息掺杂在一起,有益的、不良的信息鱼目混珠,呈现两多两少的特点,即“批评的多,肯定的少;情绪宣泄多,理性思考少”。各种舆论交锋,常常是负面舆论压倒正面舆论。而日益凸显的社会矛盾,也使社会上的仇官、仇富、仇警、仇医、仇师情绪在网络上被非理性地放大。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政府无一例外地成了网络舆论声讨的主要目标,这些舆论,在论坛、博客、微博、个人空间等网络媒介的推动下,给舆论引导和监督工作增加了难度。早在2008年6月20日,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就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而在2011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时的讲话中,总书记又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如何建立健全网络舆论管理和引导机制,如何对网络舆论进行科学正确的管理和引导,从而进一步发挥网络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

广西梧州市宣传管理部门以一个制度为基础,通过构建一个机制,搭建两个平台,创新网络虚拟社会管理,推进网络舆论引导和监督机制的建立。

1.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

网络发言人主要负责本单位的信息,网络舆情收集、处理、回复和与网友互动交流,纾解网民诉求、化解负面情绪,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在突发事件的处置中,网络发言人负责在第一时间完整、真实地进行信息,及时回应公众的质疑和建议,满足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消除公众疑虑,澄清小道消息,保障社会稳定。

2.构建突发事件舆情应对机制

近年来,突发事件多、热点话题多,网络舆论形势更为复杂。突发事件在网络上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有的甚至酿成全国性的舆论热潮。梧州市应对突发舆情处置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委宣传部与市委政法委、市政府应急办、市安监部门建立了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联动机制。突发事件发生后,各部门时刻保持互通互报,各司其职地开展工作。二是网上网下处置紧密配合。网下抓好调查处理工作,跟踪事态发展,全面掌握事实真相。网上及时正面信息,抢占主动权、话语权,压缩流言传播空间。三是网上处置两手一起抓。一手迅速对反政府、攻激性、煽动性、行动性等言论进行技术处理,防止虚假信息和过激言论流入网络,防止群体性事件发生;一手组织了解事实真相的人员引导、安抚网民情绪,使网络舆论朝着利我的方向发展。四是传统权威媒体与网络媒体相融合,发挥传统媒体的权威作用,使突发事件信息公开、透明,让群众理解、明白、支持。

3.搭建网络问政平台

开展网络问政,主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让广大群众直接参与、评议、监督社会管理和生活,成为舆论引导和监督的一个重要手段。2010年8月,梧州市推出广西第一个专门性的网络问政工作平台———零距离问政。零距离问政为市委书记、市长及各县(市、区)、各职能部门开辟了问政版块。截至2012年5月30日,零距离问政共受理网民的各种留言6371条,平均每个月有300条,办结率在90%以上。网络问政实施近2年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成为市委、市政府提高执政能力的推进器、权威信息的地、化解危机的灭火器以及服务百姓的有效载体。一批民生问题得到及时、妥善解决,一批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化解,一些不稳定因素因政府部门的及时解答而消除在萌芽状态。

事实证明,广西梧州市在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工作中的创新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互联网的大众传播是一个无穷大、全新的传播方式和途径,舆论引导和监督手段还需不断完善和提升,在管理理念上、在技术更新上要与时俱进。主流网站的影响力、网络发言人的素质、舆论应对和监控能力等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都要进一步改善和加强。互联网宣传队伍的建设要加强。把社会责任感强、政治素养高、网络知识丰富、竞争意识强的多栖复合型人才吸引和补充到网络宣传管理队伍之中。发掘和使用一批有一定政治鉴别力、文字表达力、人气汇聚力的管理员、版主、意见领袖,把他们组建成为一支有号召力的虚拟宣传队伍,对广大网民进行积极的正面舆论引导。进一步提高网民的文明素质和自律能力,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进一步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舆论引导和监督,才能真正营造良好网络环境。(本文作者:谭永军、林敏华 单位:梧州学院、梧州市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