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端管云分层接入的移动互联网管理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端管云分层接入的移动互联网管理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端管云分层接入的移动互联网管理论文

1.移动互联网分层模型建模背景

移动互联网的端到端管理模型建立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下5方面的因素:第一,技术层面要考虑到TCP/IP、3GPP等领域的规范;第二,管理层面要依托CEM(客户体验管理)的规范框架,构建CEI-QoEScore-KQI-KPI的4层指标架构体系;第三,数据结构层面需要采用PSPU(PerServicePerUser),即每用户每业务的颗粒度;第四,指标体系层面需要把传统的以网元为统计单元的KPI与以用户为统计单元的上层指标进行关联汇聚和分析,并做到“四可”,即可评、可视、可管控、可闭环;第五,客户体验层面需要考虑到影响用户感知的“端-管-云”三段关键路径。移动互联网分层管理模型根据建模背景中的5方面因素,在参考TMF的CEM指标体系架构、UMTS承载分层结构、TCP/IP架构等成熟模型的基础之上。

2.移动互联网分层管理模

2.1设计说明图1所示的横向三层结构的关系是:管道性能是业务质量的基础,业务质量是客户体验的关键因素,客户体验衡量管道性能和业务质量的最终表现。图1所示的纵向三段,涵盖了影响用户感知的“端”(终端)、“管”(网络)、“云”(应用SP)三个关键要素。

2.2管道性能层管道性能层包括以下三个子层级。

(1)资源层

网络是由网元相互连接而成,网络性能是建立在网元健康、可用的基础上。对于移动互联网来讲,除了物理网元,空中接口也是性能的重要基础,重点关注覆盖、干扰、容量、组网结构等指标。模型将网元与空中接口放在一起,称为资源层。

(2)接入

提供把网元接入到网络的承载服务,包括以下指标:接入性:接入时延、接入成功率等;保持性:链路中断概率等;完整性:误块率、误帧率、吞吐率、重传率等;移动性:同频切换成功率、异频切换成功率等;状态迁移性能:终端在各种状态间迁移的成功率等。(3)互联层:在相互连接的网络基础上,提供从终端到终端或终端到应用服务器的端到端承载。互联层是将影响用户感知的问题评估和分析的对象缩小到管道承载的那一段,也称为端到端承载,包括以下关注指标:接入性:接入成功率、寻呼成功率、接入时延等;保持性:中断概率;完整性:重传率、吞吐率、语音质量等。

2.3业务质量层业务质量层包括以下两个子层级。

(1)业务层

KQI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业务接入:语音业务接入成功率、视频播放启动时延大于XXs的比例等。业务使用:网页完整加载成功率、网页下载速率、视频质差出现频度等。业务释放:语音业务挂断成功率。上述分类参考TMFGB923a的建议。业务KQI对应的应该是用户可以感知到的质量要素,并使用用户可以理解的非技术性用语定义。有些业务的释放过程对用户不可见,如网页浏览,这种情况下可以不设计这个类别的KQI。

(2)应用层

在业务质量层基础上对各类APP进行专项建模分析,相关KQI指标参考应用层具体内容。

2.4客户体验层

用户层的指标来自用户调查或行为统计,与直接来自网络的KPI/KQI有本质差异。这些指标是综合性的外部因素,作用于复杂的、个性化的心理过程所产生的结果。这使得面向用户层指标的管理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更复杂。典型的用户层指标优化服务包含建模过程,将这些主观指标和可优化的KQI/KPI建立起关联。识别出影响这些主观指标的KQI/KPI后,并通过主观指标的监测通过学习方式来识别出相关性。客户体验层的相关指标包括客户满意度、投诉率、离网率、净推荐值NPS、CEI、QoEScore。

2.5“端-管-云”

对于影响用户感知的“端”和“云”的问题,需要从两个维度进行分析:第一,基于业务层KQI的定界错误码进行识别;第二,通过三比法则(同比、环比、周边对比)根据数据特征进行问题粗定界。依托华为SmartCare解决方案,当前上海联通已具备自动粗定界的能力,自动粗定界能力的关键要素是对KQI数学特征的学习并固化到故障树中,形成机器自动判决机制。模型的应用上海联通从2013年9月开始对该模型进行实践应用,并将KQI指标纳入2014年考核指标中。基于对该模型的实施管控,截至2014年9月30日,共发现476次影响用户感知的网络事件、网络隐性故障或性能类问题,通过网管中心管控流程,共计关闭其中454单问题,关单率为95.3%。绝大部分的网络事件,通常没有网管告警,且用户投诉还没有升级到网管中心。通过对该模型近一年的应用,2014年上半年每万用户移网本地投诉率从2013年同期的10.99降为6.80,降幅为38.2%。

3.结束语

基于“端管云”分层接入的移动互联网管理模型,可以对以下三方面的课题做深入研究:基于用户主客观关联分析寻找CEI门限;KQI与KPI异动关联分析;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建设与规划体系。

作者:沈洪波 刘彤 胡强 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