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互联网新技术的高校双语教学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互联网新技术的高校双语教学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互联网新技术的高校双语教学研究

[摘要]由于工学专业课程具有系统严密性、逻辑严谨性以及对学生数学功底要求高的特点,从而导致高校在针对工学专业进行双语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举步维艰。除传统课堂教学困境之外,其在课程资源建设及师生交流方面也存在较大困难。故此,本文基于现目前国家大力发展互联网新技术的背景下,探讨如何合理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工学双语教学专业课程起到辅助作用。以提升教学效果为最终目标,阐述互联网新技术在高校工学专业课程资源建设及师生教学交流环节的具体改革措施。

[关键词]关键词:双语教学;互联网技术;工学专业;资源建设;交流

1工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网络资源建设困境

1.1工学专业课程特点

工学专业的教学内容具有系统严密性和逻辑严谨性,大部分公式定理推导需要较强的数学功底,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及空间几何模拟能力。理解教学内容的难度导致部分学生因为基础薄弱而难以跟上课程进度,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负面情绪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向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教学思路,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互相消磨。

1.2学习方法不得当

调查数据显示,工学学生对于专业课的学习有正确方法的人数不到两成(15.33%),反言之大部分学生对于专业课学习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刘春飞,2017)。大部分高校专业课的开设时间均从大学二年级开始,相比于大学一年级的基础课程学习难度较大,学生会突然感觉到学习压力增大,从而对专业课程丧失兴趣。

1.3网络课程资源匮乏且利用率低

加强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是我国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我国新一轮高等教育课程改革提倡教师要由原来的课程实施者转变为课程开发者,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为目标,从而最大化提升教学效果,网络课程资源的最大优势在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具有很大帮助。但根据调查统计,高校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主要依靠两条路径,第一条路径是依靠学生自主在“中国大学MOOC”网站进行选择性学习(李利荣、常春、吴丹雯等,2013),第二条路径是高校自身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其主要困境在于:第一,双语教学模式的专业课程数量很少;第二,一些国内外知名大学所录播的专业课程,其在课程难度及教学重点方面很难适应国内其他高校;第三,大部分高校自身网络课程效果不佳,资源较少,且存在录播效果不佳,学生参与率不高等问题。

1.4教师和学生缺乏教学性交流

由于工学专业课程的特点,导致传统专业课程教学过程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中心展开的,即教师负责其内容讲解、进度控制、方法选择,学生则演变成教学活动的被动承受者,因此导致学生对于专业课程学习效果的追求也仅仅限于期末考试及格。缺失专业课程兴趣的高校学生就很难在“专业课双语教学模式”中拥有突出表现(吴南中,2016)。根据“专业课程教学学生评价活动”的统计分析,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大部分高校普遍存在每一堂教学任务完成下课后,学生很难再见到专业课程教师,出现一些专业学习问题的积压,导致在后面的课堂学习中发生完全“不知所云”的情况;第二,学生自身对专业课程缺乏兴趣,对本专业前沿科技缺乏了解。据统计,工学专业学生毕业之后“转行”的人数超过了本专业人数的30%;第三,传统教育模式导致学生对教师言听计从,学生对教师有一种恐惧感,而教师缺乏对学生基础及学习情况的详细了解。

2加强网络课程在双语教学中的管理及应用

2.1网络课程的定义

网络课程即通过互联网网络平台对具体学科的课程内容资源进行集合,其按照教材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依托网络环境将教学内容在设定教学策略下进行教学活动(熊雪娇,2017)。传统课程经过长期教学实践,已成为一种成熟可行的教学机制。但其缺点在于教学方式、教学策略及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依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网络课程自身对于时间及空间的开放性,使得教学活动更具有灵活性。并且,由于其依附于互联网的背景,使得其同样具备教学资源共享型及教学组织多样性的特征。对于现阶段的高校全面推行双语教学模式改革,网络课程具有不容小觑的优势。

2.2优化双语网络课程管理

根据相关调查分析,现阶段一些高校对于网络课程的管理相对混乱,原因在于整个双语网络课程的管理机制并未系统化(张茂聪、秦楠,2016),本文从申报立项、规范标准、网络服务、质量监控及激励表彰等方面进行探讨。

(1)申报立项

针对双语教学的工学专业网络课程,学院应当给予申报立项的准许机制。在立项之时,应当合理分析该专业课的网络课程是否符合当前专业教学需求,是否具有可行性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特性。最后由学校相关部门集合网络课程建设的相关专家进行审批。

(2)规范标准

现阶段工学专业的网络课程资源除高校自身所建立的课程资源,还有大部分是一些教育网站及培训机构的课程资源,种类繁多,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知识架构不清、思维逻辑混乱的现象。有必要设立一个正确的且符合本校工学专业学生实际情况的外来资源准入机制。

(3)网络服务

本文重点强调针对建设网络课程中所反映的需求性服务。为实现高校全面推行双语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学校应当对双语教师建立网络课程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及专业技术支持,毕竟网络课程平台是需要长时间的后期维护才能保证其良好运行。学校应当为双语教师提供一个优良的建设氛围,定期组织参与工学专业双语教学的教师进行网络教学交流及培训。具体措施可以是组织网络教学经验交流会议,也可以邀请在网络教学方面有建树的相关专家进行培训。网络课程建设的相关职能部门与双语教师之间应当建立良好的沟通,要为双语教师建立网络课程给予帮助与支持。

(4)质量监控

学校教务部门应当在网络课程的教学质量审核及教学资源应用的环节进行评定,实时跟进双语教师的教学进度。对于每一堂网络课程是否符合教学大纲、教学方式是否符合教学要求、教师对于网络课程相关设备的运用是否正确等方面,进行监督与控制,并及时纠正错误,从而为高校建立一个良好的网络课程环境奠定基础。

(5)激励表彰

针对工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困难程度,此举旨在为了提升教师投身于工学专业双语教学网络课程的积极性,正确认识到教师在网络课程建设中的重要性。高校可根据自身实际条件对于一些在双语网络课程建设中有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精神及物质上的奖励,带动双语网络课程建设和发展。

2.3加强双语网络课程建设

(1)加强双语教师自身专业素养及外语能力的提升

作为工学专业双语教学网络课程的关键环节是,双语教师的自身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网络课程质量的优劣,高校应当加强对双语教师自身专业素养及外语能力的提升。同时,由于网络课程的特殊性,学校应当组织双语教师对网络技术及网络教学技巧进行学习,从而保证网络课程的质量。

(2)加强工学专业双语网络课程资源的共享

由于各高校对于自身的网络课程建设处于不同的阶段,且优势课程又各有不同。因此,通过建立“高校双语教学资源共享圈”进行优势互补很有必要。同时,由于网络课程的特点,运用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挑选出学生满意度最高的专业网络课程及双语教师,由学校牵头组织工学专业双语教学网络课程建设的教师进行观摩学习。

(3)树立正确态度对待网络课程建设

在“双语教学主题教师访谈活动”中,部分高校教师表示学校不重视网络课程,导致大家只是为了完成教育部门对于网络课程建设的数量和任务要求。一些教师只是采用简单的“读教材、讲例题”的方式应付,进行网络课程的录播,偏离了网络课程建设的初衷。因此,应当重新树立工学专业双语教学网络课程建设的正确态度,将网络课程视为课堂教学的完善和补充,其重点应当放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能力提升方面,重视学生对于双语教学模式下专业知识的运用情况,同时依托于其互联网优势,可以将教材中专业知识结合实际工程应用进行教授,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2.4双语网络课程的创新运用模式

(1)双语网络课程与AI技术的融合

AI技术,即ArtificialIntelligence(人工智能)技术,现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在我国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将AI技术融合进高校的双语教学网络课程建设,对于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的提升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根据相关外文文献显示,国外一些高校运用AI技术创设一个名为“学习伙伴”的可教授型虚拟机器人,其作用在于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去教授该虚拟机器人,解决虚拟机器人所提出的问题,纠正其错误,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使学生去自主学习跟本专业课程相关的知识。基于对我国现阶段AI技术的研究发现,同样设立类似“学习伙伴”这样的虚拟机器人在技术层面是完全可行的,同时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结合国内一些大型语言识别系统的开发企业进行语音搜索功能的配置添加。即由于工学专业课程的困难度及对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丰富度要求,在学生选择网路课程进行学习出现专业知识缺陷的时候,即可通过语音指令链接搜索引擎对该知识点进行巩固学习,课后依旧可以通过此方式直接在互联网数据库内调取相关的习题及课外知识,从而提升工学专业学生对双语教学专业课的学习热情,开阔专业视野及提高高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2)双语网络课程与VR技术的融合

VR技术,即Virtual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其模拟环境设计能够给予参与者身临其境的感觉。对于工学专业学生来说,未来的职业方向很大部分是投身于国家的工程建设领域。其除应当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素养之外,还应当熟悉实际工程现场以及具备娴熟的专业应用能力。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提升方面主要是依托于毕业前夕的专业实习环节。但是由于工程实习时间短促,以及工程实习潜在安全隐患,学生在工程实际应用方面的能力提升效果并不乐观。既然如此,那么利用VR技术使学生在开始学习专业课程期间就可以开始实际的工程现场。同时为满足双语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在VR环境设立中采用全英文或者混合式双语,迫使学生必须强化自身的外语能力,从而整体提升工学专业双语教学网络课程的教学效果。

3依托社交软件及直播平台改善师生交流困境

3.1社交软件对改善师生交流困境的实施措施及其优势分析

社交媒体,即互联网上基于用户的社会关系进行生产和交换的平台,是个体之间进行意见、经验及观点分享的工具和平台。通过对某大学本科三年级某工学专业三个专业班级共28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智能手机普及率为100%,QQ及微信开通率100%。而学生微信使用频率远高于QQ,而且每位学生最低每月拥有300兆手机流量。同时某大学对学校教学区及宿舍区已经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这就为社交软件作为一种全新教学工具奠定了硬件基础。同时针对微信及QQ的使用频率比对之后,故本文将微信作为代表性社交软件,阐述其是如何在工学专业双语教学课程中提供教学辅助的作用。

(1)微信公众号

根据工学专业双语教学课程的特点,在课前、课中及课后三项教学过程中采用微信公众号进行辅助性教学。微信公众号是一个资源推送型的软件功能板块,在针对双语教学模式下的工学专业课程,教师在成功建立微信公众号之后,可以在每一堂专业课开课之前采用图文及音频的形式将相关学习资料及外文文献进行推送,从而帮助学生进行课程预习。对课程中的重难点附以动态图片的形式辅助学生理解与运用。(赵利梅,2017)在学期期末还可以挑选一些考试重难点进行推送,从而帮助学生期末复习。依托微信公众号的数据统计功能,在每一篇推送文章下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反馈结果进行分析,在其中大部分学生都存在的专业知识难点进行统计,继而在课堂中再次进行讲解,使得双语教学模式下的专业课程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以微信公众号的自动回复功能及其庞大的数据库为依托,方便学生对自身学习难度较大的章节进行查找,即学生只需要对某一专业知识采用关键字查找的方式,立即可调阅跟该专业知识相关的所有教学资料。同时学生还可以就该专业课程进行相关学习成果展示,例如对于一些外文文献的总结翻译及相关专利展示,而教师则可以不受时间及空间条件的限制对其进行审查和提出改进意见。同时教师还可以对专业课程中的一些重点理论及典型例题进行课程设计,从而更加明确学生掌握的情况。

(2)建立专业课程微信班级群

微信群的设立,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和专业教师之间的交互率,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与老师只能在课堂进行交流的单一现象。在专业课程预习环节中,教师可以群消息的形式发送正确的预习流程,点明章节中的重难点,推送该章节学习中的专业词汇及相关语法知识,同时可通过签到和打卡的形式确保每一个学生在课前都进行预习,从而提升学生的听课效率。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群指导学生进行系统知识架构,辅导学生解决课程重难问题。对于一些较难的专业问题分析,组织学生进行群讨论,进而夯实学生基础的同时,培养良好学习氛围。

3.2利用好网络直播在双语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网络直播即借用互联网为传播媒介,结合通信技术手段进行互动性网络交互的一种活动。而对于高校工学专业双语教学模式改革而言,网络直播除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在时间及空间上的局限性。与此同时,还解决和优化了社交软件无法快速进行解答,以及专业公式定理推导过程无法进行编辑的缺陷。同理,网络直播具有相较于网络课程无法比拟的师生实时交互性。

3.3建立工学专业课程网络直播课堂的具体措施及优势分析

(1)直播课前准备

由于工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特点,课前的预习环节作用不容小觑。为此,学院可以安排专业人员或者各专业班级该课程课代表作为网络直播课堂助教,在开课之前上传相关学习资料或讲义大纲,协助专业教师组织学生上课打卡及维持直播课堂教学秩序。

(2)直播课中教学

在直播教学中,专业教师可类似于传统教学课堂一样,播放PPT及教学视频,运用相似的教学方法及策略组织直播教学。同时借助移动端摄像头,学生与教师可以进行面对面随时交流。在直播教学中专业教师除进行常规知识讲授外,教师可设立讨论互动专区,随堂开展学术讨论,同时解答学生的重难问题和进行随堂检测。(王春华,2019)利用直播平台的数据统计功能,快速得知学生错误率较高的题目,从而进行针对性教学。针对双语教学的特色,在课堂中鼓励学生采用双语或者全外语方式进行答题,学生在答题过程中能够避免传统课堂的禁锢感,可以活跃了课堂气氛。

(3)直播课后总结

网络直播课结束之际,专业教师可设置将直播视频保存于平台系统,方便专业学生随时调阅学习视频,并且就专业成果进行展示与总结,提升学生对于双语教学模式的专业课程积极性和自主学习性。

4结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我国全面的推广,尝试性将其运用在西部高校工学专业双语教学方面,对解决其现阶段教学资源建设困境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结合互联网新技术的强大优势,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交流能力以及互联网思维均能起到促进作用。总而言之,做好互联网新技术在西部高校工学专业双语教学模式改革中的辅助作用,其重点除了对双语教学网络资源的管理与建设之外,还应当继续对其进行发掘性探索及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白玉.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工科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08):116-118.

[2]陈丽.“互联网+教育”的创新本质与变革趋势[J].远程教育杂志,2016,34(04):3-8.

[3]何成.微信公众平台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9,20(03):161-162.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