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创新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创新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创新探析

[摘要]近年来,互联网与农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了新模式。针对“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进行整体分析、实例分析和“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现存的问题,提出了“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创新建议,希望可以促进完善我国“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发展,推动我国现代化农业进程。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发展;发展模式

引言

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在各个领域都积极引进并实施了“互联网+”的概念,利用互联网思维有效推动经济发展。农业作为国之根本,其发展也是备受关注,现如今机械化虽然已经有所普及,但传统农业仍然存在效率低、安全性差等问题,而“互联网+”的引进不仅可以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将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解决信息闭塞、经营受限等问题;还可以实现农业生产“零问题”、农业销售“多门路”、农业产品“绿色化”,成功实现农业经济的高效集约发展。故此,文章将概述“互联网+”农业的发展现状,结合现存的“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进行分析,提出发展模式创新的具体建议,旨在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

一、“互联网+”农业的发展现状概述

(一)定义

“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产业融合模式,把互联网引入农业领域,将会改变农业传统、落后的发展模式,大力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是将农业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的创新发展模式,能够改变传统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互联网+”农业的本质是全面深入融合农业发展与现代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的生产力优化重构农业生产流通的诸多要素,激发信息经济下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能量。作为新时期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抓手,“互联网+农业”一开始就被列为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中的一个重点领域,这不仅是国家经济发展宏观大局的需要,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要手段,更是农业经济自身转型发展的需要。

(二)现状

我国农业发展长期处于滞后状态,但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浪潮的袭来,农业在与互联网技术进行融合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大幅度提高农业信息共享化程度。在传统农业发展中,由于存在信息公开的有效性差、信息传递严重受限等问题导致供需双方信息共享不对等,致使农业发展一直处于弱式有效市场,而将“互联网+”的概念引入现代化农业提高了传统农业信息的有效性,消除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影响,在实现共享化的基础上压缩了时间和交易成本,更大程度上满足供需双方需求。二是扩大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受经济环境影响,农村大量土地闲置,劳动力流失严重,越来越少的人选择从事农业行业,而引进“互联网+”大大改善了这一状况,例如利用互联网建设现代农业帮扶平台促进供产销一体化,使工厂、农户、企业成为一条供应链,三方共受益。吸引更多人加入农业生产链,扩大经营主体规模。三是加快农产品流通速度。传统农业的交易方式普遍为线下交易,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现象非常严重,市场缺乏信息透明度,在“互联网+”的“零距离”信息模式下,销售方可以将农产品信息在线上公开,消费者可以根据产品信息进行筛选,选择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这一方式有效解决了农产品的流通难题。四是加强对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监测。近年来,食品安全一直是热点话题,由于管控不全面、监管力度差,有部分小作坊仍然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如果实行供产销一体化,可以成立专门的部门从源头上对食品质量和安全进行定期或实时集中检测,消费者在权益受到威胁时,可以直接在线上不受时间限制通过客服找到有关部门解决问题,而避免想投诉时走投无路的境遇。

二、现存“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分析

“互联网+”下的农业发展模式是由传统农业向农业现代化进行变革,农业现代化大体可以分为数字农业和电商农业,分别针对农业的生产与销售两个重要环节。

(一)数字农业发展模式

1.整体分析2019年初国务院的《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对农业农村的整体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实施方法都进行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其中数字农业既是现代农业的组成部分,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任务,实现传统农业发展模式转型,更离不开对数字农业的大力发展和广泛应用。从科技部获悉,“十五”期间,国家实施863计划“数字农业重大专项”,已获得重大成果:取得技术成果108项,申报和获得国家专利96项;取得硬件产品68个,软件著作权登记181个,推荐技术标准38项,我国已初步构建数字农业技术应用体系。尤其在农业问题远程诊断、数字化农业宏观监测、温室环境智能控制、农业信息网等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上的成效,加快了数字化向农业领域的渗透,加速了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2.实例分析(1)数字化农机装备。数字化农业与传统农业最大的区别在于对信息的获取、储存、传递三方面。传统农业在这三方面都具有约束性与局限性。而数字化农业实现互联网与农业的高度结合,将物联网的传感器安插在传统的农业设备中,通过对农作物的实时观测,可以收集并储存到更多的农作物信息,例如:温度、水分、土壤、养分等相关农业信息,然后传递到相关数据库。并在后台对收集到的相关农业信息进行多角度对比分析,得到更适宜农作物生长的物理环境并结合实地情况采取相关有效措施,确保物尽其用,为农作物在最适宜的环境中生长保驾护航。农业数字化机械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市场上流通的新型设备越来越多,目前就农业领域来说,一般应用的测量和传感大部分依靠微机电系统(MEMS),MEMS将机械结构与电子相结合,设计出智慧农业传感器、控制器等智能传感系统,这些智能传感系统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功耗低等优点,集成的电子器件可以提供控制、数据采集、自校准和通信等功能,板载处理允许局部计算,提供即时反馈并减少必须通过网络传输的数据量。例如农产品烘干设备上装配传感器,代替人力监测温度与湿度,确保产品达到最优质量。由此可见,将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与农机设备合二为一,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质量与产量,使得农业生产活动更具有精准性与科学性。(2)数字化农业智能控制。在互联网的大时代背景下,智能化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而在农业领域,一些大型的农作物生产基地和大棚也逐渐引入相关智能设备来简化相关的人力劳动。其中被广为应用的有大棚自动卷帘机、大棚移动喷灌设备、模拟太阳光照射设备、水处理设备、水肥一体机等生产设备。这些设备发展到现在已经相对成熟,但是通过对农户使用者的调查表明,虽然这些生产设备技术成熟,但仍然存在操作复杂的问题。由于各个设备来自不同的厂家和品牌,致使各个生产设备都是一个个独立个体,无法进行设备关联,缺乏集中管控。因此,无法为农户使用者带来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感。将互联网技术与相关生产设备进行一系列技术整改,对所有设备的操作系统进行集合,形成统一的智能控制操作系统,最终达到智能联控的效果。让农技人员摒弃现场操作设备的方式,而是仅通过一部联网手机就能实现对生产设备的远程控制,克服操作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同时,智能系统还能将农技人员的操作和农作物的生长数据进行记录,对失误的操作进行复盘,也为日后生产设备的操作积累经验。对于数字化农业建设,只有从中国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出发,才能推进“互联网+”农业的数字化进程,扩大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实现农业现代化转型。

(二)电商农业发展模式

1.整体分析。1997年,电子商务的概念逐步进入中国市场。1999年,阿里巴巴应运而生,进一步加速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其逐渐融入了整个社会,成为经济活动最普遍的交易方式之一。电子商务利用计算机技术、虚拟网络技术等促进着各个领域的发展,实现了制造业、商业等全产业的电子化、信息化及数字化变革。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电子商务领域与农业领域相结合的发展状况,国务院的《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中明确指出要加大扶持力度,吸引大量电商助力农业相关发展,构建农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鼓励更多人才致力于电商农业的研究等。传统农业经济的显著特点是回报期长,投资收益率低,农户和顾客们只能在线下农贸市场、超市等进行实体交易。另外农产品本身具有保质期短,储存条件苛刻等特点,使得顾客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具有很高要求,导致农户们销售困难、客户购买不便利等问题。电商农业以互联网为工具,从农产品的供需关系出发,降低供销双方成本,进而有效解决传统农业发展存在的销售问题。电子商务平台以第三方的身份,对销售方进行定期的安全追踪,保证产品安全;对购买方进行信用管控,确保资金按时支付。通过现阶段“云端助农”的数据反映,2019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近4000亿元,同比增长27.0%,全国农村网络销售额较2014年1800亿元相比扩大了8.4倍。由此可见电商农业的发展对农产品的销售情况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现代农业模式下农业与电子商务的有效结合,通过B2C平台满足大众对农副产品的需求,使更多人了解农副产品的生产过程以及绿色农产品,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农产品期货交易额,促进农业的电子化、网络化转型。由此可见,电子商务全面融入农业给农业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成果。2.实例分析。(1)云端直播助农。近五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均提及互联网带动农业产业升级、农产品销售等内容。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直播带货快速兴起。云端直播助农是借助互联网利用社交平台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商业模式,目前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已成为解决农产品销售最重要的解决办法之一。直播助农利用互联网打破了传统农业农产品销售的局限性限制,让更多的人通过直播就可以了解农产品的外观、质量等方面,享受足不出户购买的便利条件,缩短了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距离,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农产品销售的大规模增长。受疫情影响,农业经济发展减速,为解决各个地区出现的农产品销售困难的问题,以中央为首的直播销售地方特色农产品的云端助农模式迅速成为农产品市场的主力军。据不完全统计,自2019年淘宝直播带货农产品的能力连续三年增长超过150%。除此之外,抖音、快手等以娱乐为主的自媒体平台近年来都在不断发展直播助农,2020年平均一季度的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高达936.8亿元人民币。(2)“互联网+”农旅融合发展平台。农旅融合发展是将传统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促进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共同发展的双产业链。该模式极大的改善了农业发展的单一性,盘活了农村资产资源,增加了农民销售收入,但同时也存在着融资困难,产业发展受地域环境、土地等限制严重,经营主体较分散,分配到的收入相对较低。建立“互联网+”农旅融合平台,各个农区成立独立的生态农业基地,线上集中进行推广宣传,便于吸引投资,消费者也可以更便利集中地搜集到各产业园区的信息。部分受环境等因素限制开发旅游业的地区,可以通过平台提供的联系合作模块与其他和其发展模式类似的地区达成合作伙伴关系,例如为其进行人力、特色农产品的提供。旅行社、农户们、加工及销售企业可以成立线上农村合作链条,将各个产业链条集中联系起来,实现旅游业、现代化农业、商业供产销一体化。农民作为经营链条的直接参与者,可以获得最大化的利润。线上进行农事生产、经营管理等培训,使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型。构建“互联网+”农旅融合平台对激发传统农业活力、推动农旅融合产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三)“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1.数字农业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1)互联网信息化意识不足。结合现行农业发展现状,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普及率仍然比较低,因此农户们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了解仍然不够充分。主要原因在于政府等有关部门没有真正切实的把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好处落实在农业生产上,从而致使一些相对偏远的地区农户们思想落后无法与时俱进。具体表现在农业生产上,大部分农民依然采用传统的生产农作方式,不能将互联网新兴技术、数字化农机设备和数字化控制系统等应用于农业生产,农业生产理念跟不上时代步伐,严重缺乏信息化意识。(2)互联网信息化建设资金不足。据调查绝大多数农业从事者均为个体农户,没有充足的资金积累。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引入农业对农户们的自有资金有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农产品从第一步生产开始,例如前期对种子种植与培育的过程,再到中期的防护,最终到农产品的采摘和运输等,对于农业生产者都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面对高昂的农业生产成本,农户们更没有额外的资金去负担数字化的农机设备、灌溉设施、数字化的控制系统等等。因此,在缺乏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农民单一的借贷方式下,农业资金问题成为互联网信息技术实行全覆盖的主要屏障。(3)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健全。互联网信息化的推广与普及最根本的硬件条件就是网络设施的全面覆盖,然而对于相对偏远的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仍然十分匮乏,因此无法满足互联网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这也成为制约数字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基础设施的不健全将直接导致农户们不能及时了解到农作物的实时动态与市场需求,不能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也阻碍了农户们对专业农业相关知识的学习,最终使得许多重要的农业信息不能得到及时传达造成重大的农业损失。2.电商农业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1)相关专业人才匮乏。传统农业模式对农户的要求并不高,只是需要掌握经验和简单的生产技术并进行传统销售,农业销售模式较为落后导致农产品销量一直停滞不前,这时利用互联网进行销售的电商模式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优势,但也意味着电商农业模式不仅要求农户要有较强的专业性生产知识,还要具备电子商务的有关知识。但是现在一方面,农村老龄化严重,学习新技术、新模式的能力较差,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务工或求学,人才流失严重;另一方面,虽然现在部分高校已经开设电子商务相关课程,但对于研究人员来说缺乏农产品知识与理论体系的结合,对于现有的传统农民来说仍然不了解线上销售的操作流程,这就导致复合型人才的匮乏。(2)监管制度不完善。一方面,在一般交易过程中,质量需求总是消费者的第一需求,而线上销售的最大问题便是消费者不能亲眼见到实物产品,无法辨别信息的真假,产品的质量优劣等。正是因为目前农业电子商务监管制度不足够完善,导致市场中不良商家盗用图片销售,以次充好的情况频频发生。以淘宝APP为例,不少商家盗用其他商铺的优质产品的图片、信息等,同时伪造好评率,待消费者购买后以小额红包的方式吸引消费者写下好评,如不给予好评,将会卖惨博同情或是一直纠缠不停。虽然我国维权制度越来越完善,但消费者常常因为金额较小、追溯过程太繁琐不得而终。这样的不良因素导致大众对电子商务持质疑和犹豫态度,不利于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另一方面,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消费者进行关键词搜索时,同类的产品会罗列出成百上千种,信息错综复杂。同时由于此类应用的准入门槛较低,部分商家文化水平有限,只能选择模仿现下热门的宣传信息,再加上上述所说盗用信息的情况,产品图片和信息更加难以区分,消费者只能通过销量和价格进行对比分析,难以选择合适的产品。(3)运输配送成本较高。线上交易的优势在于打破时间空间的距离,消费者可以直接在线上下单,等待快递邮寄即可,但是相较于其他商品,农产品的运输更加困难,尤其是生鲜类保质期较短的农产品,对物流配送有很高的要求。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季节农产品运输的方式可能也不相同,例如夏季运输时间太久蔬果类可能会变质,冬季若是配送至北方地区农产品可能会被冻坏。除此之外,大部分农产品的产地较偏远,交通不便利,运输难度较大。由此可见,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运输时间、运输条件、包装等都有十分严格的要求,运输成本也大幅度提升,农户的利润降低,消费者的购买风险也会加大。

三、“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创新建议

(一)加大信息化建设理念普及

对于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大众普及,有关部门应当肩负起自身的责任,认真落实相关的宣传工作,让宣传的内容得到很好的反馈,更利于农户们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理解,继而达到宣传的终极目标。第一,准确定位宣传范围,为了实现宣传全覆盖的效果,应重点对偏远地区进行宣传,补齐短板,让偏远地区也跟上时代的步伐。第二,针对特殊的受众群体,我们应选择通俗易懂,简洁清晰的宣传内容,突出强调如何有效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农业供应与生产方面的优势和如何利用的问题,真正让农民意识到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实用性与重要性。

(二)加强农业资金支持

为满足农业生产者的资金需求,根本上就是要扩宽农户门融资的渠道,让农业资金来源多样化。同时提高各类银行尤其是农业银行对农户们资金上的优惠,例如适当降低农民的贷款标准,提高对农民的贷款限额等。为农业资金找到有意向长期投资的企业、金融机构和基金组织等,从形式上改善农民贷款单一化的问题。另一方面,需要国家和政府更加关注农业资金不足问题,适时为农户们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通过适宜的政策,循序渐进的引导农民应用数字化农机设备和设施,降低农户们的使用投资风险,为互联网信息设备的普及保驾护航,从而进一步促进农业金融体系的健全与完善。

(三)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各个区域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差距较大,因而需要科研人员加速对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创新型研究,尽快研发出一款适用于各类农村其实际情况的互联网系统,进一步达到农村互联网覆盖率100%的目标。进一步推动数字化设备的广泛应用,通过实践加强农户们对互联网信息技术重要性的认知,打通农户与外界农业信息的“最后一公里”。

(四)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针对目前专业人员缺失的情况,一方面,可以加强政府政策、经济扶持力度。政府可以组织义务培训,设立最低保障金或定向安排购买等,让农民了解新模式的操作流程,一旦农户采用电子商务销售并没有可观收入时也不需要担心滞销或收入过低的情况,同时结合农业电子商务新模式的成功案例和未来优势,吸引农户积极参与,学习新技术、新理念。另一方面,鼓励高校培养。在高校开设相关课程,并与企业建立实习合作关系,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鼓励创新理念,为农业发展创新注入新活力。

(五)完善监管制度

我国目前的电子商务管理办法虽然对电子商务已经有了制约,但是针对产品信息造假的情况,因为维权流程较繁琐,单一客户涉及金额较少,很难及时对此类商家进行管理限制。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未来新的问题也会不断出现,这就需要不断更新法律规定,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步骤,让消费者即使受骗金额较小也可以弥补损失,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另外对于个别消费者恶意投诉、使用后退货等等情况,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条例,平衡消费者、销售方以及第三方平台的利益和权力。

(六)加快完善物流体系

物流体系的完善是促进农业电子商务新模式发展的基础和后备力量。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物流体系已经建立完善,但对于偏远地区,尤其是发展较落后的农村,农户基本的出行都十分受限,更别提销售、运输农产品到全国各地。这就需要政府投资加强交通建设,鼓励物流龙头企业如中通、顺丰等在乡村建设快递点,解决运输难的问题。

四、结语

“互联网+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是互联网与农业的有效融合,是提高农业经济、加速传统农业现代化转型的有效手段。“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在取得较大成就的同时,仍然存在互联网信息化意识不足、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健全、相关专业人才匮乏、监管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加大信息化建设理念普及、加强农业资金支持、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完善监管制度、加快完善物流体系等创新建议,为农业发展开辟新篇章,加速农业现代化转型。

[参考文献]

[1]李乔侨.“互联网+”背景下农业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9,33(6):66-69.

[2]耿慧茹.“互联网+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析[J].南方农业,2020,14(3):186-187+193.

[3]董治海.“互联网+”时代下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形势和存在问题分析[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10):71-72.

[4]付耀辉.乡村振兴背景下“互联网+农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富时代,2020(4):144-145.

[5]李秋燕.“精准扶贫”战略下的农产品电商发展策略[J].中国商论,2019(23):6-8.

[6]赵国钰.浅析农业物联网技术提升农业机械化向数字化转型[J].农业工程技术,2020,40(33):47-48.

作者:钟凤英 那鑫 王雨微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