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创新途径浅议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国家大力实施教改的背景下,社会对高职院校的功能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后勤管理部门作为高职院校职能部门中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效率及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职院校的现代化办学水平,急需创新管理模式。文章通过概述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模式,分析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探讨后勤管理模式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创新路径
0引言
当前,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存在制度不完善、管理模式陈旧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存的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后勤管理质量成为评估现代化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在这种情况下,后勤管理部门面临巨大的挑战与机遇。
1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模式概述
1.1非社会化模式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中常用的模式为非社会化模式,其具有较强的封闭性。这种模式方便了集中管理,但是存在较大的缺陷。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后勤管理部门完全与社会脱节,这与高职院校的社会化服务功能相悖,制约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另外,对学生来说,同样存在一些负面影响。学生一直处于这种封闭的管理模式下,社会生存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培养。同时,高职院校后勤管理部门不与社会进行有效联动,无法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及技术更新的机会,多采用落后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导致管理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形势变化而提出的更高要求。
1.2准社会化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相对非社会化模式来说,封闭性稍弱,要求后勤管理部门与当地优质企业合作进行共同管理,这样既能在方便管理学生的前提下,让学生接触社会环境,又能培养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实施准社会化模式后勤管理模式,首先,其会给高职院校本身带来一定的压力;其次,后勤管理部门要注重管理的高效性,而学生要求的是服务优质性,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最后,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与企业之间存在管理理念上的差异,二者也很难统一。因此,准社会化的后勤管理模式,还需进行一定的变革。
1.3完全社会化模式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部门在不断寻求管理模式革新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完全社会化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能做到与社会的紧密联动,以市场机制为导向,以提高管理效率为第一目标,同时给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然而,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仍旧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是社会企业接管后勤工作,其在管理的教育功能上重视度稍显不足,过于看重产业经济效益,与后勤管理的理念相悖。对此,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社会化管理的优势,同时融入育人理念,切实做好管理和教育工作。
2新时期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现状
2.1管理思想陈旧落后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模式仍旧以非社会化模式进行管理,与社会环境联动不大,一方面,无法培养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后勤服务质量不高;另一方面,直接导致后勤管理人员的学习机会不多,只能闭门造车。此外,大部分后勤管理人员不愿意学习新事物,管理思想落后,在新时代环境下仍旧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未能及时更新自身理念,从而导致很多矛盾产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又阻碍了后勤管理部门的发展。
2.2精细化管理严重不足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涉及很多方面,每个环节都必须有相应的制度和标准,才能保证管理效率。然而,大多数高职院校并没有将管理工作进行细化,只进行通盘控制,很多问题已经发生却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了差错,无法及时解决问题。对此,高职院校要进行精细化的后勤管理,追责到人、到事,及时找出问题症结,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另外,对于管理人员来说,加强精细化管理,能够对自身的责任和任务更加清晰明了,在完成工作时才能有目的性,在进行考核时才能更好地进行量化评价,确保评价的公平性。
2.3后勤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从目前进行的有关调查统计数据看,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人员的学历普遍偏低,50%以上的职员只有中专学历,本科及其以上学历的人少之又少。高职院校后勤管理部门具有重要的服务功能,是高职院校全体师生生活、工作、学习的有力保障,如果后勤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不高,与高职院校师生的沟通和协调就可能存在一定困难。此外,在后勤管理部门中,员工的年龄结构偏大,这种畸形的年龄分布极大地制约着后勤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4管理制度存在漏洞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后勤内部存在管理宽松、考核不严或未开展考核的现状。在现代管理中,对员工的定期考核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只有进行考核,才能了解这个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完成情况。然而,目前后勤管理部门中很少进行考核,这就会导致员工出现消极懈怠的心理,不愿承担责任,不利于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升。另外,后勤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还应与奖惩措施的实施直接相关。后勤管理部门的奖惩措施制定不完善,员工的认同感无法体现出来,工作价值无法有效判断,就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3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现有问题及原因分析
3.1高职院校对后勤管理部门的重视不足
随着社会的变革,高职院校的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其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部分高职院校为引进人才,提出的优惠条件之一是安排其家属进入后勤管理部门,这就直接导致后勤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不足。此外,很多高职院校教师退休之后,还想为学校贡献余热,后勤管理部门成为其选择之一,又进一步导致后勤管理人员的年龄结构不合理。从这两方面来说,高职院校对后勤管理部门的重视度完全不够,使其成为辅助部门、清闲部门的代名词。
3.2后勤管理部门内部交流、与师生交流不畅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涉及多个实体,其中包括食堂、师生公寓等,后勤管理部门只有与这些实体进行充分有效的连接,加强与师生的交流,才能为高职院校师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但是,目前后勤管理部门与师生的交流极少,后勤管理内部的交流也较少,这就导致出现了很多问题。首先,后勤管理部门的领导无法全面了解其他各个部门工作的现状,无法从整体上进行调度,也无法深入了解工作进度和安排是否合理恰当;其次,后勤管理部门一些底层职员的意见和建议无法及时传达给领导,员工无法及时反映发现的问题,这就使得问题的解决具有滞后性。最后,后勤管理内部及与师生交流不足,是其工作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3.3后勤管理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严重缺乏沟通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部门除自身交流不足外,与高职院校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的联动也存在不足。后勤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各自为政,未及时进行资源交换,在遇到难题时也未协同解决。另外,在管理方式及理念上,高职院校与其他职能部门也存在很大差异,同时管理内容存在交叉。后勤管理部门缺乏与其他部门的交流,高职院校管理层就无法及时掌握其发展状况,也就无法进行充分的全盘考虑,难以做出有利于后勤管理部门可持续化发展的决策。因此,后勤管理部门管理效率低下的原因还包括严重缺乏与其他职能部门的沟通。
3.4后勤管理人员创新意识不强
后勤管理部门在高职院校需要依附于学校行政机构而存在,这就导致其自主性不强,主要体现在财产自主权、人事自主权上,这两项的限制使得后勤管理工作的创新受限。缺乏财产自主权,就没有自主使用经费进行创新行为的权力,在进行招标引进社会机构协同管理时,必须由学校统一划拨经费,且有多方限制,而且在经营的过程中产生的收益也并不归后勤管理部门管理,而是重新归入学校进行统筹规划。在面临一些突发情况时,后勤管理部门经常陷入资金短缺的状态。缺乏人事自主权,就没有自主选择专业人才的权力,只能被动等待学校安排,进入后勤管理部门的人员,大部分不是相关专业的,专业人才资源极度缺乏,人才储备不足,使得其创新性进一步降低。因此,后勤管理部门缺乏自主性,是其创新性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
4.1引入信息化管理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工作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变革的主要趋势。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应紧跟时展需求,积极地将信息技术引入管理工作中,提升管理效率。首先,高职院校必须构建信息化平台,以“互联网+后勤”的管理模式,从统筹的科学性、管理的便捷性、服务的人性化3个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革新和转型。后勤管理部门还需利用“双微”平台,建立服务公众号,收集师生的建议,从而为自身工作的改进和完善提供数据支撑,这在一定范围内还可以实现无人化管理,切实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其次,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精细化管理。计算机具备严谨、科学合理的特性,高职后勤管理部门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将管理工作进行细化,同时收集管理人员的各种信息,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工作匹配度测试,以此确定员工的工作职责,并利用计算机设定固定的监督程序,一旦过程中出现纰漏,可以迅速追责到人,并提出具体的具有可行性的对策。最后,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公平的人员管理,从上班打卡、绩效管理、年终考评等方面实行数字化,一方面,可以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进行监督,在一定范围内避免懈怠现象的发生。
4.2建立节约型后勤管理新模式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部门由于缺乏自主性,导致资金支配和人员引进均没有自主权,因此当学校将资金划拨给后勤管理部门时,其由于缺乏专业的财务人员支持,可能造成资金浪费的现象。资金利用率不高,不仅无法有效促进后勤管理部门的发展,还可能滋生一些不当的资金利用观念。因此,高职院校后勤管理部门在进行管理工作时,必须坚持节约的原则,认真规划每一笔资金的用途以及明确预期达到的效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进一步坚持“细化”“务实”“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高职院校还可聘请专业的财务人员进行指导,帮助后勤管理部门相关管理人员建立科学的理财观,从而促进后勤管理工作的集约化发展。另外,后勤管理部门内部还需定期进行文化灌输,开展一系列文化讲座,提升员工的节约意识,创建节约型后勤文化,提升全体后勤管理人员的人文素养。后勤管理部门要对表现突出的员工,及时给予物质和精神表扬,激励其进一步学习,在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其灌输终身学习的理念,在部门内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4.3构建企业化后勤管理新模式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部门依附高职院校而存在,这在大部分人的观念中这就是“铁饭碗”,这种思想导致大部分职员不思进取、安于现状。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后勤管理部门必须转变观念,以市场机制为导向,树立市场与效益观念。后勤管理部门需从基本制度开始变革,用严格的管理规范员工的行为,重新规划经济制度和竞争关系,切实发挥市场的作用,同时形成阶层管理,每一阶层的收入各不相同,从而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使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后勤管理部门需从管理制度上向企业靠拢,使管理制度具备高规范性,在人事管理、薪资制度等方面都有明确的标准和制定依据,一切以制度为重。后勤管理部门要想切实提高管理效率,就应向企业化管理形式靠拢,用明确具体的制度规范管理人员的行为。
4.4构建专业化后勤管理新模式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部门需要组织职员不断进行学习,更新管理理念,学习先进的管理手段,以顺应当下时展的需求。首先,后勤管理部门领导应邀请后勤管理方面的专家进行授课或直接指导,切实提升员工的工作水平,为后勤管理模式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通过开展培训,要从根源上转变员工观念,让职员认识到专业的重要性,意识到管理技能对自身发展的意义,从而将学习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将学习行为常态化;最后,通过开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让员工熟悉并熟练使用现代信息设备、现代信息技术以及一些简单的维修工作,使相关工作高效化。
5结语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只有完善管理模式,融合信息技术,才能顺利进行转型。因此,高职院校构建信息化、节约化、企业化、专业化新型管理模式意义重大,需要高校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努力。
作者:李泰儒 单位: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