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动画后期合成课程教学改革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动画后期合成”课程作为动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动画制作中必不可少,实验动画制作、二维动画制作和三维动画制作都需要运用到本课程的知识。“动画后期合成”知识点广泛,涉及动画剪辑、特效制作和音频制作等方面。在其实际的教学中,出现课时少、“互联网+教育”教学模式给传统教学模式带来冲击等问题。本文基于实践教学,对该课程现状、存在问题进行阐述分析,并提出对该课程的改革措施,希望能够对增强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提供可实践性的建议。
关键词:动画专业;“动画后期合成”课程;教学改革
一、“动画后期合成”课程概述
“动画后期合成”是本校动画专业在大三上学期开设的一门必修性质的专业课。课程实践性强,是动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旨在使学生能够掌握动画非线性编辑、特效制作和数字合成等技术。在动画专业中,本课程之前已经完成了动画前期策划和中期制作环节,本课程主要为动画制作整体流程提供后期合成基础。课程主要讲授动画后期合成中的剪辑、合成概念、跟踪概念、三维概念、特效运用、音频处理、调色技术等。先从基础的动画后期合成概念入手,然后再深入讲解后期合成的相关运用,全方位讲授动画后期合成流程和方法,深入动画整体制作的后期制作核心环节。
二、实际教学中的问题
(一)课程学时少
我校动画专业“动画后期合成”课程64学时,每周2次授课,每次4学时。“动画后期合成”涉及的内容广泛,知识内容涉及剪辑技术、跟踪技术、特效制作技术、音频处理技术等。除软件学习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单单是软件的学习就花费了较多的课时,学生的艺术审美培养时间不充裕。
(二)传统教学课堂弊端凸显
“动画后期合成”在传统教学课堂中的授课方式是教师授课,学生根据教师的制作过程完成案例制作。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强,在授课环节中可以明确地感知到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明确目标,主动学习。高校自2015年进入“互联网+教育”模式后,传统教学课程受到“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冲击,学生和教师的角色进行了互换。课上所授课内容学生可能已经从互联网渠道掌握,或者学生对上课内容不感兴趣。传统教学课程中对本课程的考核评分标准宽泛、模糊,教师对学生的评分可能因为理解不同而不同,并且分数不能体现学生的差异。
(三)三维特效合成学生接触少
“动画后期合成”课程开设的时间在大三上学期。因为本校动画专业课程按照动画制作的整体流程以前期、中期和后期进行设置,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学生完成了实验动画创作和二维动画创作,所以对剪辑与合成有所接触。但是所接触的内容甚少为三维特效制作与合成。这是因为我校动画专业新人培养中,将所有的三维动画课程放置在大三下学期,除了目标很明确并且提前自学三维课程的学生外,其他学生接触三维特效制作与合成少之又少。
(四)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差
“动画后期合成”课程所涉及的软件较多,有AdobePremiere、AdobeAfterEffects、AdobeAudition、CINEMA4D等,同时还有丰富的插件。学生在灵活运用多款软件和多款插件上很吃力。
三、改革措施
(一)OBE(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课程设计
引入OBE理念对“动画后期合成”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构建。对“动画后期合成”课程知识点进行梳理,明确学生成功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能够获得的能力一是能够匹配后期合成制作的类型和相关要素;二是能够应用动画后期合成的流程和方法;三是能够应用剪辑技术和视频处理方法,制作镜头组接;四是能够应用图层动画内置特效和插件,制作特效;五是能够应用音频处理技术,制作音效;六是能够综合课程各知识点,设计制作主题性视频短片。据此进行课程内容的重构及教学过程的实施。对课程的平时作业和结课作业进行评价量表设计。以本课程结课作业为例,在改革之前,结课作业按照作品完整度(20分)、镜头运用(20分)、音视和视频契合度(10分)、色彩搭配效果(10分)、特效运用(10分)、画面表现(10分)、渲染效果(10分)及提交规范度(10分)进行评分,满分100分。课程改革之后,引入OBE评价量表,在评价量表中首先明确本节课作业任务,使学生清晰知道作业要求。然后设定评分标准和评价量表细则。评分标准设定为四大类:主题创意、作品质量、输出效果和提交规范。在四大类中继续进行评价标准细分,主题创意分为氛围营造和构思两点;作品质量分为色彩表现、镜头运动和组接、动画效果与有视频节奏契合度、特效效果、构图及版式效果5点;输出效果分为画面清晰和音效与作品匹配度两点;提交规范性1点,共10个量表标准。各量化标准分为优秀、中等和及格3个等级。每个等级得分不同,优秀10分,中等8分,及格6分。整体OBE评价量表从评价维度和评价等级进行制定,在评分上更直观,同时对应考查要点,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程度。
(二)“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
在“互联网+”时代,将“微课+翻转课堂”嵌入,传统课堂中,将线上课程和线下教学相结合,提高动画后期合成课程教学质量。首先明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分析课程定位,然后制定教学内容。根据动画专业对本课程的实际需求,将课程教学内容模块化整理,以案例讲授,将知识点以案例的形式贯通,划分教学单元。在本课程中,将教学单元划分为剪辑、特效制作、跟踪、抠像、调色、音频合成。然后录制微课视频,上传学习通。微课课程的时长不超过10分钟。在微课的10分钟内,讲解关键知识点,遵循导入、讲解、小节、作业4个步骤。[1]“动画后期合成”课程按照“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教学过程,主要包括课前、课堂和课后3个环节。在课前环节,主要是通过学习通布置教学任务,学生提前学习知识和技能。课堂环节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完成微课教学视频中案例的制作,并在课堂中分享制作经验。课后补充知识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内容设置
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差,所以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不再单独只讲授一款软件的运用,而是按照知识点,采用多款软件结合的形式安排案例,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运用能力。“动画后期合成”课程内容需要兼顾动画所有制作类型。本课程开设的时间在大三上学期,学生对于二维动画的合成已经有所了解,并会进行实际操作。但是,学生没有掌握系统的剪辑合成知识,所以在剪辑合成知识点中加入系统剪辑知识的讲解,包括视频剪辑和音频处理。在特效制作上,二维特效和三维特效都进行案例讲解。因为三维课程内容在大三下学期学习,所以在课程安排上引入Element3D插件和CINEMA4D案例,使没有接触三维软件的学生也能完成三维特效的制作。跟踪和抠像,选取影视拍摄加动画的表现形式案例,扩大动画的运用范围,使动画不再局限于传统纯动画表现形式,可以是实拍镜头加动画运动的表现形式。调色技术讲解调色理论,对不同氛围调试不同色调风格。[2]
四、结语
“动画后期合成”课程作为动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动画专业中有重要的地位。引入OBE理念进行课程设计,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评价量表,使课程更加科学合理。借助互联网丰富优秀的教学平台和资源,采用“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从而增强实践能力。在课程案例选取上,根据行业发展需求和计算机软硬件发展情况调整,在此基础上,本课程在改革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参考文献:
[1]熊美姝,王昌文,唐雪莲.艺术专业《动画后期合成》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电影评介,2014(15):74-76.
[2]张淑英.定格动画的后期合成[J].科技创新导报,2010(31):24.
作者:方慧 单位:武汉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