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后期软件论文范文

后期软件论文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后期软件论文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后期软件论文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学设计

摘要:

课程论文是计量经济学课程应用性教学的有效手段,但在教学实践中如果设计不好,课程论文教学会因为网络抄袭和同质化现象达不到教学的目的。为此,文章从论文课时设计、选题设计、内容设计和辅助教学手段设计几个方面提出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学的具体设计思路,以期为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应用性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以及教学效果的提高提供新的认识。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学设计

1课程论文是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有效手段

作为经济学实证经验分析的一门重要方法类课程,计量经济学是各国高校经济类专业的三大核心课程之一。作为一门集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三者于一身的应用性理论方法,计量经济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经济理论作为理论模型设定的依据,更需要学会应用数学、统计学方法和计算机工具去估计和检验模型,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和理论检验。所以对于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理论知识的传授只是手段,最终目的应该是教会学生应用理论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的经济问题。为了方法应用的教学目的,在本科学习阶段除了对计量经济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外,还需辅以其它的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方法应用的理解,常用的教学手段是案例分析和实验教学[1-2]。虽然案例分析和实验教学能够对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应用有所帮助,但这两种教学手段还并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方法的应用。因为要用计量经济方法进行实证分析除了理解方法的含义和应用步骤以及熟悉软件的操作外,还包含更多的内容。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的完整框架是:关于经济活动的观察(行为分析)→关于经济理论的抽象(理论假说)→建立总体回归模型→获取样本观测数据→估计模型→检验模型→应用模型[3]。在这个研究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什么样的选题适合做实证分析、变量如何选取、数据的可获得性怎么样、该如何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实证结果跟预想结论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下怎么办、如何从实证分析结果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观点、规范的实证分析论文如何撰写,等等。这些问题对于实证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但单纯依靠案例分析和实验教学并不能让学生领悟应用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为此,李子奈(2010)主张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应该涵盖“模型设定、数据诊断、模型估计、模型应用”全过程,将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设定理论和方法以及数据的分析和诊断引入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体系中,进行课程教学内容创新。所以计量经济学的应用教学除了使用案例分析和实验教学外,还需要在教学阶段引入研究式的教学方法,课程论文就是一种可选的教学手段[4]。

2课程论文设计的问题

计量经济学教学引入课程论文是可行的,因为高校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一般是在大三上学期或下学期。大三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已经具备对本专业经济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对课程论文的选题是可以自主完成的。大一大二的文献检索课程也使得学生掌握了文献搜索的技巧和途径,对课程论文需要用到的参考文献和相关数据资料也可独立进行搜索。另外,在大三学习阶段,有些高校还会专门通过课程论文指导培养学生的学术规范,为大四毕业论文的撰写打好基础。计量经济学课程在本科大三阶段引入课程论文的教学手段,正好契合这个学习阶段的教学要求,既培养了学生撰写实证分析学术论文的能力,又促使学生对之前掌握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虽然从教师的角度看,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学模式具有可行性,但在实践中如果设计不好,效果可能不甚理想,容易出现两个问题:一是网络抄袭严重。使用计量经济学做实证分析的学术论文在论文数据库和网络上比比皆是,学生很容易从这些网络渠道获取计量经济学的范文。如果缺乏有效的课程论文验收和考核方式,有些学生会从网上或数据库中下载资料简单拼凑成课程论文,有些干脆直接从网上下载论文交差[5]。二是同质化现象严重。有部分论文虽然不是通过网络抄袭而由某些学生自主完成,但其他同学也会引用相同的选题,在研究内容、分析思路、软件操作等方面完全一致,论文并没有实质性差异,这是抄袭的另一种形式。如果学生的课程论文是通过抄袭而非自己的动手实践完成,那课程论文的教学模式就失去了意义,非但没有使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应用,反而造就了恶劣的研究习惯。所以计量经济学的课程论文需要适当的设计,以避免教学形式和目的相背离现象的发生。

点击查看全文

谈超声波检测设备软件系统

摘要:超声波无损检测被广泛应用在工业、军事、航空航天等各个领域,随着电路数字化的发展,其精确度与可靠程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本文依据超声波检测原理,以Python语言为基础,对超声波无损检测设备进行设计,实现对回波信号的快速响应、数据的即时存储等功能。

关键词:超声波;无损检测;Pyhon

1引言

井控管汇是油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焊缝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着管汇的整体使用寿命。所以在设备出厂前,都要对焊缝的质量进行检测,超声波无损检测,是最适合大型管汇的检测方法。但目前使用中的大多数超声波检测设备,存在着数据存储困难、图形反馈不及时、显示精度不够等缺陷。本文进行了超声波检测设备系统的设计,实现对回波信号的快速响应,数据的即时存储。相对于原有设备,完善后设备的反馈延时更短,定位更准确。

2系统整体设计思路

系统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超声波的收发电路,保证系统具有稳定的发射信号并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处理。第二部分是信号处理部分,将硬件系统中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通过串行通信设备将数据传输给上位机[1]。第三部分为软件数据处理部分,通过程序设计与编写,实现超声波波形的快速精确显示、数据存储等功能[2]。

3系统的软件设计

点击查看全文

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研究

一、高校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现状分析

在毕业设计管理系统方面,目前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具体分以下三类:一是教育软件公司开发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如南京先极软件公司开发的先极毕业设计管理系统。这类系统的优点是由软件公司开发,后续软件服务相对比较完善;缺点为软件公司对高校毕业设计的管理模式并不是特别清楚,从而导致需求风险很大,个性化不够,而且各校都有自己的教务管理系统,单纯由软件公司开发的毕设系统很难和本校的教务管理系统实现有效的无缝对接。二是部分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自主开发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这类系统的其优点是教学管理人员对本校的教学管理情况非常熟悉,项目开发的需求风险较小,系统的个性化很强。但是由于一般高校都没有专职人员进行系统开发,教务管理人员承担了大量的行政管理事务,其开发时间大部分为业余时间,而且报酬问题也很难合理解决,从而使得系统的后续研发力量较弱,甚至出现由于软件开发人员的离职或调动导致某系统无人维护而瘫痪的现象。三是高校教师结合学生毕业设计课题开发的一些毕业设计运行系统,如毕业设计选题模块的开发,毕业设计评优模块的开发等。由于学生知识能力的限制,加上毕业设计的时间也较短,这类系统的开发往往随着学生的毕业离校而不了了之。为了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南京邮电大学与杭州正方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成立项目组对毕设系统项目进行合作开发,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毕设系统和教务系统的对接以及后续服务等工作。本文以项目管理理论为指导,对该项目开发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及其应对措施进行分析,以期为高校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开发运行提供借鉴。

二、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架构分析

毕业设计综合管理系统主要由“校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校内毕业设计(论文)评优与抽检系统”、“校外毕业设计(论文)抽检系统”、“毕业设计(论文)档案管理系统”四个子系统组成,并与学校综合教务管理、系统(正方系统)、江苏省毕业设计(论文)评优与抽检系统对接。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本项目分两阶段开发,其中第一阶段研发的校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为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的核心模块,拟通过本模块的开发使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管理实现网络化、无纸化,从而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与水平。

三、毕业设计管理系统项目风险分析与应对措施

(一)成立项目研发协调小组

在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开发过程中,成立项目研发协调小组,项目组成员由南京邮电大学教学管理人员和杭州正方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组成。在项目遇到问题时,由项目组开会讨论决定解决方案,避免两个单位从不同的角度和利益出发,互相推诿,从而保证项目的正常进行,有效地避免了项目研发的组织风险。同时和正方公司沟通,由他们派一名技术人员驻点开发,系统开发中遇到的问题由该工作人员向公司反馈,及时解决,从而避免了人员风险的产生。

点击查看全文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与认知过程的融合

摘要:基于工程管理专业“技术+管理+经济+法律”四大平台,体现实践学习、实践认知和实践体系的化学融合。本文重点讨论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构建,实践过程不断线,实践认知过程的感性认知、实践训练、合成训练和综合认知技能训练,校企合作产学研化学融合,以期为以土木行业为背景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化学融合

随着工程管理国际化的不断发展,加之信息时代下多学科融合发展趋势,工程技术、工程经济、工程管理和工程法律的四门平台课程的融合与集成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从知识不同视角和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知识1+1>2的效应。我校通过工程管理专业评估,课程平台实践体系化学融合,与产业和实践融合对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以研究工程管理专业四大平台课程化学融合为主题,重点讨论工程管理专业四大平台课程实践教学隐形化学融合方案,提出实践学习四年不断线,实践课程和实践过程认知化学融合。

1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课程化学融合方案

为实现既定的培养目标,实践教学是基于四大平台课程改革呈现隐性化学融合。通过适当的方法强化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实现培养[1]。实现工程管理专业平台课程的集成模式“渐进式一体化”教学模式[2],通过实践教学隐性化学融合和四大平台课程显性化学融合相结合路径。在认识实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等方面,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最大程度上,实现能力的综合提升,解决实践问题,从而更快地适应后期工作。对于工程管理专业,它突出了工程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的两轴操作实施的特点,形成基本建设过程的化学融合。

1.1实践认知的化学融合

认知理论强调知识是学习者不断积极建构和深化的过程,通过加深多维理解来促进知识的灵活转移和应用的方法,是影响实际教学中实践与理论发展的关键因素。基于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特色,以天津城市建设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为背景,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提供与课程相关知识的多种观点,并训练学生从不同方面思考问题,使学生能够更广泛的获取知识,深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尊重学生的心得与见解。通过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亲自操作能力。

点击查看全文

期刊编辑部识别及学术不端行为应对

摘要:学术造假事件近年来频频见诸报端,编造基金、编造数据,企图蒙混过关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数据库等技术的发展,学术不端行为出现了新的特点,变得更加隐蔽,不容易被发现。学术期刊编辑部应更加细致、耐心、专业地对文章真实性进行识别,建立内控机制。同时,维护学术诚信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科研管理部门、数据库技术部门、立法执法等部门应协同合作,防范惩戒学术不端行为,促进科研诚信的实现。

关键词:学术不端行为;基金文件造假;数据造假;图片造假;编辑部内控制度

近年来,国内外科研造假事件频发,如何打击学术造假、维护科研诚信成为学术界、编辑学界非常关注的问题。2018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教育、医疗、学术期刊出版等单位完善内控制度,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本研究通过对30多家学术期刊编辑部进行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对出现较频繁、较隐蔽的学术不端的新花招和编辑部新对策进行总结归纳,现报道如下。

1基金文件造假

本研究涉及的各家编辑部均表示,近年来基金文件造假的比例有所上升,造假形式为:(1)伪造基金申请文件、基金批复件。(2)挂靠他人相符或不相符课题。(3)单位协助证明虚假立项课题。究其原因,在于在对期刊进行评价、考核的过程中,基金文章占比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故很多期刊编辑部对基金文章会优先考虑录用。对期刊的评价考核参考基金论文比重,固然有一定的道理,因为科研项目能通过立项,其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等是经过了一番论证的。而投稿作者利用这一审稿规律,为提高论文录用的可能性,不管自己是不是基金文章,都挂上基金的头衔,甚至出现伪造基金文件等学术不端行为。而作者所在单位一味为了刊发论文数量,也不顾事实,帮助造假。编辑部应加大基金文件真实性的审核和甄别,一般规范的基金项目申报书应有项目基本信息,包含立项依据、项目情况、计划安排、经费预算、项目组负责人、成员基本信息,申报书末尾还应有申报单位签章、主管部门审核意见及盖章。很多作者伪造的基金申报书仅为基金申报书的封面,仅有申报单位的盖章,且上传的电子版申报书单位盖章亦为photoshop软件所做。其次,编辑可以在相应的基金批复单位对基金项目进行查询,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即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结果公布、项目查询中进行查询。目前部分省级、市级、县级科研项目尚无法在网上进行相应查询,希望后期科研管理部门能加强科研项目的查询和公示工作。编辑在处理这类文章时,如基金属实,作者是可以登录科研管理网上系统的,可向其索要相关截图对基金真实性进行核实。与此同时,编辑部对基金文章的取舍,也应严格按照文章质量。优质文章优先录用,而不是基金文章优先录用,以此打破作者对基金文件造假的学术不端行为。

2数据造假

数据是科学研究的核心,也是学术论文的核心,是作者论点成立与否的基础,但试验并从中搜集整理数据也是一个极其繁重的工作,故有的作者通过编造、篡改、抄袭数据企图蒙混过关。但惮于数据库系统,作者在编造、抄袭时有使用了一些小的“花招”,需要编辑擦亮眼睛仔细分辨。刘胜利等[1]将数据造假分类归纳为三类:(1)故意采用必然产生误导性数据的研究方法/方案;(2)伪造、篡改和歪曲试验记录的数据;(3)研究数据的虚假呈现和运用。综合各编辑部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数据造假类的稿件还有以下特点:(1)多为对计数资料的描述和比较,因对计量资料的正常和异常范围是更为专业,编造起来更为麻烦,容易露出马脚。而计数资料多为率的比较,编造数据更为容易。笔者所在编辑部就曾收到过关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治疗的相关文章,文章内只对治愈率进行了比较,编辑对作者提出要补充计量资料的要求,作者就再未返回。发现此类造假尚较为容易。(2)参考已发表相关论文的数据,进行数据编造。此类数据编造是“有理有据”的编造,在识别时更为困难。为使数据合理,有的作者在数据编造时,在已发表文章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小的改动,数据库系统也不易发现。(3)对数据表述方式进行改变的抄袭,如已发表文章数据为表格的,抄袭文章内用文字描述,或利用他人的数据制作成柱状图、饼图等。数据库系统对这类抄袭也无能为力。那么编辑部如何寻找分辨出这些新型的更加隐蔽的抄袭的“蛛丝马迹”呢,建议为:(1)不能过度依赖数据库系统。在之后,应比对类似文献,对文章数据存疑时要求作者提供原始数据。(2)利用统计方法与规律发现论文数据造假。刘青海[2]提出,可以用excel对统计结果进行验证,同时利用“其他变量固定时,随着统计检验量绝对值的增加,P值相应变小”等统计学规律,发现论文数据造假的痕迹。(3)成立专门的数据编委会对数据进行审核。《科学》杂志为了应对逐渐增多的数据造假,在原有审稿规则的基础上,加入了专业统计学家对论文数据审核这一环节。2013年,杂志还正式公布了第一批数据标准清单,供投稿者和研究者与自己的研究数据进行对照,以追踪数据偏差的根源和进行可重复性验证[3]。如果编辑部囿于实际情况的限制,无法设立专门的数据编委会,也应加强对编辑统计学基础知识能力的培训,提升其数据审核方面的能力。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