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数字调色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运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数字调色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运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数字调色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运用

摘要:长期以来,观看影视作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休闲娱乐活动。为了给观众带来更加良好的视觉感受和观看体验,在影视作品后期制作中运用数字调色技术已经成为优化画面色彩的主要手段。本文从影视作品画质和影视中人物形象两方面探究数字调色技术对影视作品后期制作产生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数字调色技术在重塑光源、调整明暗、塑造色彩风格以及追踪光源中的实际运用

关键词:数字调色技术;影视后期制作;画质;人物形象

1数字调色技术对影视后期制作产生的影响

1.1对影视作品画质的影响

对于观众而言,其在观看影视作品时的感受会受到作品画面本身质感的直接影响。对于一些制作年代比较久远的影视作品,由于当时制作影视作品的技术水平相对较差,因此呈现出的画面不具备较好的质感[1]。如果在如今再向观众展示这些影视作品,必然难以满足其审美需求。一些经典的影视作品在再次上映时往往需要进行画质修复和调色,从而优化画面质感。在实际应用该技术时,一些影视作品后期制作阶段需要借助调色处理的方式对画面中的细节进行优化。例如在拍摄夜景戏时,为了保障画面的和谐性,室内的灯光亮度不宜过高,以免影响整体氛围。如果只借助道具往往难以达成可观的效果,此时就需要利用数字调色技术对画面整体的色彩饱和度进行调整,使室内灯光氛围变得昏暗一些。同时为了使整体的色调氛围变得更加自然,还应当在其中添入一些环境色。一方面,这可以使画面中的人物清晰度得到有效提升;另一方面,还能够强化影视作品整体的质感,向观众呈现出更加高质量的画面。

1.2对影视作品人物形象的影响

人物是影视作品在叙述一个整体故事时的核心,为了使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能够更加生动地呈现在观众眼前,需注意以下问题。一方面,在拍摄期间演员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演技,将自身情感全部投入到所饰演的人物中;另一方面,在后期制作阶段工作人员需要借助数字调色技术等改变画面整体效果,对人物情绪上存在的欠缺和整体氛围的不足进行弥补,通过调色把人物形象变得真实且丰满,从而使观众能够更加充分地感受到作品中人物的情绪,吸引更多人观看[2]。除此之外,大部分影视作品均会涉及人物回忆的片段,为了避免观众将这部分内容与主线故事内容相混淆,在后期制作时往往会对这一部分画面的色调进行处理,以便更加清晰地区分事件发生的不同时期和年代。例如,许多影视作品在呈现回忆片段时会将画面处理成黑白色调,观众在观看作品时就会有更好的代入感,理解剧情也会更加容易。除此之外,一些影视作品还会采用与现实画面差异较大的色调。例如在电视剧版《何以笙箫默》中,男女主大学时期回忆片段的色调为暖黄色朦胧色调,而现实主线画面则是正常色调,观众在观看时对回忆片段的代入感更强[3]。

2影视后期制作中数字调色技术的实际运用

2.1在重塑光源中的运用

对于影视作品而言,不管是在道具组布光环境下进行素材的拍摄,还是在自然光条件下进行拍摄,拍摄完成的各个素材所具备的光影效果均会由于拍摄角度、拍摄光线以及拍摄对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存在一定差异。如果影视作品在拍摄时处于自然光条件下,由于自然光条件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拍摄出的光影效果难以统一。不仅如此,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拍摄时所获取到的采光效果也存在较大差异[4]。此时,数字调色技术的应用能够在校正所有素材色调偏差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数字调色技术能够在不损伤影视作品画质的前提下对所有素材的光影效果进行统一调整。对于拍摄效果,过强的光源和过弱的光源都会产生不利影响。过强的光源会造成影视作品画面反差过大,并减少中间调的层次。与此同时,在拍摄期间演员也会受到过强光源的影响,难以保持正常状态下的自然状态。过弱的光源则会降低影视作品画面的饱和度,并出现噪点过高的情况。无论是过强的光源还是过弱的光源,均会对影视作品画质产生影响。对此,应当借助数字调色技术对其进行优化,在该技术的作用下将光源值调整到与设想状况相符的情况,即重塑光源。在此期间,利用数字调色技术还能够完成光源的模拟,这也意味着数字调色技术能够再次创作影视作品的拍摄画面。借助相应的数字调色程序或软件,能够根据片方的实际需要有机融入模拟光源。在影视作品拍摄期间的光源和片方设想的光源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或是在拍摄期间应用的技术手段难以营造出设想的光源时,需要在后期制作环节借助相应的调色软件完成光源的模拟,使其与前期设想的效果相符合。现阶段,我国影视行业已经有一些应用模拟光源的影视作品。例如在《狼图腾》这一作品拍摄的过程中,由于拍摄场景制约,难以进行设想光源的有效布置,因此在拍摄期间摄制组便借助演员自带油灯的形式对光源进行模拟,如此一来便达到了提升影视作品画面光源强度的目的。通常来说,利用数字调色技术对影视作品的光源进行模拟,对调色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调色师需要掌握扎实的调色理论知识并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2.2在调整明暗中的运用

在影视作品拍摄期间,诸多因素都会导致各个拍摄素材的冷暖度和明暗度呈现出一定差异,倘若不在后期制作环节对其开展相应的调色处理,最终呈现给观众的影片中整体色调的统一性和和谐性就会存在较大问题[5]。进行一些外景画面的拍摄时,受天气或时间的影响,室外场景的明暗程度与摄制组设想的明暗程度之间存在较大区别,在后期制作环节需要借助数字调色技术调整影视作品画面的明暗度,保证其协调且统一。在具体开展调色工作时,调色师可以将整个画面分成暗部、中间调以及亮部3个部分,并按照具体情况将画面中的这3个部分进行分别处理,保证每一组画面的色调能够实现统一。此外,在调整影视作品画面明暗度的过程中,调色师还可以利用画面饱和度、对比度以及色调冷暖度彼此之间的合理搭配使用不同的画面或是相同的画面产生比较明显的对比,从而向观众呈现更加直观的反差感。总体而言,借助数字调色技术对影视作品色调进行处理,能够为剧中人物情感和语言的表达、人物双方关系的呈现等起到优化作用。在一些犯罪、惊悚、悬疑类型的影视作品中,调整画面明暗度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手法。当画面中存在两个人物时,可以对两者所处环境的明暗度进行调整,将两者分别置于较强亮度和较低亮度的环境中,从而营造出更加鲜明的悬疑感。

2.3在塑造色彩风格中的运用

对于影视作品而言,其本身的色彩风格尤为关键,能够对影视作品的传播与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借助数字调色技术对色彩风格进行调整时,需要与影视作品本身的主题内容与人物情感进行充分联系。例如经典影视作品《蝙蝠侠》的整体故事主要发生在一个十分繁华的城市中,以犯罪作为故事发展的主线,该作品整体的色彩风格呈现出饱和度和对比度相对较低,同时画面中存在的阴影部分也表现为偏暗黑的效果,将繁华都市的弊端淋漓尽致地展示在观众眼前。对于影视作品而言,在其前期拍摄阶段就应当对最终呈现出的色彩风格进行预先规划。假如影视作品整体氛围需要表现出压抑效果,可以利用数字调色技术降低画面对比度和饱和度,从而尽可能地体现出压抑氛围[6]。以电影《归来》为例,该影视作品中色调整体表现为灰色冷调,向观众展现了朴素且深刻的黑白影像,虽然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力量,充分展现了影视作品中演员的痛苦情绪。从本质上来看,影视作品的核心在于演员。角色往往是电影主旨的实际承担者和表现者,在决定整个影视作品色调的过程中也需要重点考虑演员这一因素。而对于演员而言,其肤色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就我国的影视作品而言,演员肤色往往属橙黄色调。而在影视行业中,冷暖对比色调可以说是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色彩风格配色方案,针对于橙黄色调的演员肤色就需要引入青蓝色调进行补充,从而形成突出的冷暖色调对比。

2.4在追踪光源中的运用

在移动镜头的过程中难以固定拍摄焦点,不管是针对于事物的特写还是画面中人物的特写均会出现一定的改变,这也会导致拍摄画面清晰度受到影响,从而出现模糊的情况。对于该问题,应当借助数字调色技术的相应功能追踪光源,从而有效避免视觉差错的产生,保证画面能够始终维持在最优状态。

3结语

在影视后期制作中,数字调色技术的应用规模呈现出不断扩大的态势,其应用优势十分显著,能够对影视作品画质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产生较大影响,对于影视行业的良性发展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在实际应用数字调色技术时,工作人员应当注重应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影视作品自身的主题、特征等作为展开调色操作的依据,保证最终呈现在观众眼前的作品具备较高的冲击力和美感。

参考文献:

[1]叶维娜.影视后期制作中的数字调色技术探究[J].采写编,2022(1):149-150.

[2]刘馨洋.影视后期制作中的数字调色技术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22(1):140-142.

[3]田宁.影视后期数字调色技术应用探析[J].传媒论坛,2020,3(17):67.

[4]李妍钰.影视制作中的数字调色技术探析[J].大观(论坛),2019(12):132-133.

[5]宋峰俊.影视后期制作中的数字调色技术探究[J].中外企业家,2020(7):145.

[6]徐王良.影视后期制作中的数字调色技术探究[J].传播力研究,2019,3(10):251.

作者:徐亿新 单位:长春光华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