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化学教学论文范文

化学教学论文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化学教学论文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化学教学论文

中学化学教师教学论文

1核心概念

1.1教学诊断能力

能力指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5]。因而教学诊断能力就是教师进行教学诊断的主观条件。同时,教学诊断不仅是一项阶段性的工作,而应该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贯穿于教师教学始终的一个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地分析、总结、反思[4]。那么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除主观上拥有教学诊断的意识外,还必须掌握教学诊断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等。所以教学诊断能力是教师内在思维品质的外在表现。

1.2化学教学诊断能力

中学阶段化学学科的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共性也有特性。其特点由学科内容的独特性、学科语言的独特性、学科思维(三重表征)的独特性所决定。例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探究法是重要的化学教学方法之一,对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尤其是过程与方法目标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诊断时,必须要结合化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化学学习,并排除教与学的障碍,改进和强化教学活动[6]。因此对于中学化学教师,其教学诊断能力还应该是建立在其化学学科教学论知识及化学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的一种综合素质。综上,化学教学诊断能力可理解为化学教师以师生共同生成的“教”与“学”的活动为诊断客体,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运用一定的方法(观察、访谈、测验等)判断教学质量的现状、教学效率低下与学生学习困难潜在原因并寻求解救方法的一种心理品质。结合教育部2012年出台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从不同领域对合格中学教师提出的基本专业要求,将教学诊断能力分为教学态度的诊断能力、教学设计的诊断能力、教学实施的诊断能力及反思、评价的诊断能力。教学态度主要包括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责任心及师生关系的处理;教学设计指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教学目标的确立、教法的合理选择等;教学实施指教师的课堂教学,包括各类教法的运用、课堂调控、对学生的合理引导等;反思、评价指教师在课后为及时调整教学、促进专业发展用多种方法全面评价教与学的过程。

2研究方法

2.1调查对象

点击查看全文

初中化学教师教学论文

一、初中化学教师要以合作的精神引领学生学会合作

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里,教师与学生总是处于对立的地位,大多数学生不懂得合作,缺乏团队精神.这与新课程所提倡的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合作能力的目标是不一致的.在本次的新课程改革中,合作意识的培养作为重要内容被提出.在新课程实施中,初中化学教师应当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通,在教师间建立一种交流与合作的关系,摆脱“孤独”的处境,形成一种集体教育的力量;同时教师应该把合作展示给学生,教会学生合作,带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从而使学生渐渐掌握合作的技能,在合作中得到共同的发展.例如,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鲁教版)•第一单元“影响蜡烛燃烧的因素”中,教师就可以将合作学习贯穿其中.具体教学过程为:

(1)教师提出课题,学生设计方案.课前同教研组的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共同讨论在进行“影响蜡烛燃烧的因素”探究活动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让学生4人一组设计实验方案,并将方案写出待课堂讨论用.

(2)师生共同讨论,优化设计方案.探究实验开始前,每组派代表介绍本组的设计思想、实验原理、方案、实验步骤、所选仪器和药品.在代表发言期间,教师要求每一位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其他组指出实验方案的不足之处,如有可能,最好提出改进方案,并可借鉴别人的优点,优化本组设计.教师根据讨论情况,适时提出自己意见,引导学生寻找合理的方案或提出自己的建议.

(3)分组进行实验,教师解惑答疑.讨论结束之后,各组采用本组认为合理的方案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得出结论.教师帮助有困难的组完成实验.

(4)报告实验结果,讨论分析评论.待各组实验基本完成之后,教师要求各组学生根据实验事实,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大家评价实验方案,得出最优方案,并对效果最好的小组给予适当奖励.

二、初中化学教师要挖掘自身的创新潜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点击查看全文

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论文

一、“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探究性实验教学案例

1.设置相关课堂情境,引出本节课的实验课题。展示几种溶液,如2mol/LHCl,1mol/LK2SO4等,使学生思考:如何得到这样的溶液呢?依据这一课堂疑问笔者引出本节实验内容:配制250mL1mol/LNaCl溶液。课堂上给出几种实验室常用化学试剂,使学生获得直观认识,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很自然地引出课堂实验内容。

2.学生通过亲身设计、分组讨论实验方案,初步完成本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室管理教师在课前已为每个小组准备了本次实验可能要用到的一些实验用品,笔者要求每组学生先初步选取实验所需的各种仪器、试剂,亲自完成实验设计,然后小组内组织质疑、讨论,对实验方案进行完善。

3.小组展示,确定最终严密的实验设计方案。在小组展示过程中,学生热情很高,各小组学生踊跃发言。各小组在互相讨论、质疑过程中使实验设计方案得以完善,最终确定了合适的实验设计方案。通过小组展示、讨论、质疑,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创新能力。

4.学生依据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验证其正确性。学生依据实验设计方案配制250mL1mol/LNaCl,教师在课堂上巡视并给予个别指导。

5.教师在以上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误差,再引导学生分析引起实验误差的原因和操作。

6.课后学生做好实验课总结,进一步探究提高。实验课结束了,笔者告诉同学们,实验课上其他问题利用课外时间探究解决。

点击查看全文

中职绿色化学教学论文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绿色化学在中职化学教学中渗透的意义,然后从利用实验教学渗透绿色理念、利用多媒体渗透绿色化学知识、通过化学习题渗透绿色理念三方面阐述了绿色化学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关键词:中职;绿色化学;化学学科

一、绿色化学在中职化学教学中渗透的意义

(一)贯彻绿色化学的核心理念

随着人类生存环境逐年遭到破坏,人们逐渐意识到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对以后生活的重要性,这也是发展绿色化学的重要目的。如何更好地将绿色理念渗透中职化学教育中,将是未来学校和教师共同面临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应把绿色理念应用于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中,让学生能够把绿色化学思维贯穿于整个专业的学习,以便更好地在以后的工作中将绿色主题应用于实践。伴随着科学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已经不仅仅追求物质上的满足,更多的是希望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关注绿色、可持续的能源和材料,可持续可循环将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绿色化工的工业理念势在必行[1]。对于我国来说,存在资源缺乏、生态失衡等问题,推广绿色化学工业已经迫在眉睫。所以教师应该大力推广绿色的工业模式,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理念,这是素质教育倡导的重要教育思想。作为国家未来的技术人员,关注人类生存发展的化学问题,提升中职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对化学化工的创新思维进行专项的教育训练,有利于让学生从科学的角度对绿色化学有深刻的认识,发挥技术人才的优势,降低化工行业的危害,从而使绿色化学能够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绿色化学和环境保护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防止环境破坏的重要理念。作为以后社会的建造者,学生应从根本上认识到绿色化学对于化工行业的意义,提高自身环保的意识,提高对中职化学学科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研究解读,利用化学知识中蕴含的生活元素,合理地添加绿色知识的教学,这有利于调动课堂气氛,对于学生学习和探索化学奥秘有着深刻意义。教师还可以利用社会热点、生活经历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现象,让学生发现和探索其中的绿色化学因素,从而更好地运用身边的事物对知识进行理解,更清楚地理解可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发展理念。通过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氛围得到充分的调动,还能让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得到激发,学生通过对知识点的提问和探讨,产生主动了解绿色化学的热情。

点击查看全文

化学实验教学论文3篇

第一篇

一、加强学校内部教学设施的完善,保证教学完整性

由于学校相关设施的不及时更新,教师在初中化学课堂上想要进行的各类实验都不能真正得到实现,这样的现状让许多教师对化学教学“心有力而力不足”,这样不能保证学生对学习知识的真正了解和掌握。因此,学校教育应该积极落实到课堂内部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完善更新教学设施,保证课堂实验操作过程中实施的高效,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教育下积极参与和进行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保证学生健康成长。例如: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利用现代化学器材参与教学,在做“钠与水”的实验时,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在教师的带领下明白具体的操作流程,完成学习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创新能力,保证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了解和掌握。

二、注重课堂实践教学,保证课堂教学效率

化学课程就是一门理论内容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课程,在初中化学课堂上,教师应该真正保证学生对知识的汲取量,让学生真正参与实验当中,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和练习,激发学生在学化学课堂上的思维创造能力,高效学习。例如: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实践,一步步不断引导学生由不会、不懂到真正了解掌握。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对于现代优秀、专业人员的渴望度越来越高,对于培育学生成长成才的现代初中其教学责任需要内部教育者真正认清和明晓,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能力,激发学生自身创新能力,实现对学生的综合教育,是现代学校义不容辞的重任。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