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自然科学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策略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自然科学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策略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自然科学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策略研究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与推进,现有教育观念已逐步由“以分为准”走向了“以人为本”。作为新兴的教育形式,研学活动以参与者为中心,强调探究式学习、个性化培养,现已成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正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自然科学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教育机构,能够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专业的驻馆专家等优势,结合自身专业化、特色化的展览教育活动,推动青少年研学活动向更深层次开展。然而,现阶段博物馆在开展研学旅行实践教育活动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专业人才培养不足、课程体系深化设计不够、研学活动未形成品牌化、系列化,以及活动内容如何拓展与延伸等。现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方法和策略,以期更多业内人员及活动参与者共同探讨。研学,即研究性学习,简单来讲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教育部2001年印发的关于《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中即对研学活动的开展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从此以后,教育改革更是不断强调大力推行研学活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自然科学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其首要职能为“教育”。在自然科学博物馆中开展研学活动,既能够充分发挥自然科学博物馆藏品、专家等资源优势,推动青少年研学活动向更深层次开展,又能够促进自然科学博物馆与学校、科研机构等单位的交流与协作,丰富自然科学博物馆展览教育活动形式,提高自然科学博物馆服务大众的能力。

一、自然科学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的意义

1有利于科学精神的培养

自然科学博物馆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对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在研学活动中,青少年能近距离接触科学家开展科研工作的过程,甚至能够参与其中,这样就会了解到科学研究工作的大概流程。这样做不仅拓宽了青少年的知识面,还能够激发青少年对科研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思维方式,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

2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育部在一系列教育教学政策中大力推行研学实践教育,这既是加深综合实践可能性的重要举措,也是能够让学生不再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举措。自然科学博物馆在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对自然展品的深入挖掘,将其融入当地课程的教材中,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等方式,在参加展馆研学的同时,获得了新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爱好,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研学旅行有利于学生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健全人格,有利于增长学生的社会认知和见识。

3加深青少年对相关专业知识系统的认知与了解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就明确提出要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因此各个地区的博物馆应该积极开发出适合本地区的研学实践教育课程,这也是构建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青少年通过博物馆研学活动,借助自然博物馆丰富的馆藏,能够让学生在沉浸体验中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丰富专业知识的系统性。

4培养团队精神

博物馆的研学活动多以集体参与的形式开展,并按照年龄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活动中,通过交流、协作与磨合,参与者能够清楚地感受到自己在团队中的定位。当他满意自身所扮演的角色时,会乐于完成分配的任务,并快速融入团队中。当分工与自身意愿有出入时,参与者可以与队友进行沟通,用语言和行动阐述自己在目标岗位上的优势,改变队友对自己的看法。因此,青少年更多地参与此类活动,能够在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中了解自身的性格与认知特点,找准自身的定位;能够提高聆听的能力、书写的能力、沟通的能力、观察的能力,培养情商,学会包容他人的缺点,赞扬他人的长处;能够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并自觉融入团队中,对团队精神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二、自然科学博物馆研学活动的特征

1知识的专业性

自然科学博物馆中蕴藏着丰富的知识,知识领域范围广泛,综合性比较强。自然科学博物馆一般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专业自然科学博物馆,诸如天文馆、地质博物馆等,这类博物馆通常某一方面的知识非常专业;第二类是综合自然科学博物馆,如科技馆等,这类博物馆是集多种学科知识于一体的博物馆,重点在于广博。通过博物馆研学教育,青少年能够切身感受到自然文化知识,也能够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来,更重要的是能够构建一个适合他们自己的文化知识体系。自然科学博物馆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无论是遗址还是展品,都能够增进学生对自然的进一步认知,比如内蒙古博物院就通过“欢乐大课堂”来进行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学生能够通过综合实践课,了解内蒙古的大草原文化,以及增加对地域性、民族性的历史认知,这就大大体现了知识的专业性。

2教育的开放性

自然博物馆的教育方式是灵活且开放的,其在发展过程中,吸收借鉴了多种教育方法的优点,并能够根据活动内容、参与群体的特点等,采用最优的学习方式,这一点在研学活动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以山东省科技馆为例,在创新发明类的研学活动中,其以TRIZ理论为基础,结合光学类部分展项设计相应主题,开发出“七色花”“帮马变斑马”等多项活动,涉及合并、预处理、改变颜色等多项创新原理方法;而在综合实践类研学活动中,其更多地采用STEM教育,活动设计以培养青少年核心素养为宗旨,包括学科知识、基本技能、科学的学习与生活习惯,着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终身发展能力以及社会情绪能力,共设计出“云霄飞车”“桥世界”“太空体验”等十余项STEM主题活动项目,涵盖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设计与技术等类别。而且,教育方式的使用并不是单一或排他的,在以上两类研学活动中,还会加入情境教育等方式。例如,在观察环节使用问题情景,激发青少年探索求知的欲望;在探索环节创设与主题相符的环境情景,强化代入感,带给参与者沉浸式的体验等。

3活动的多样性

博物馆研学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是丰富多样的,多样的内容包罗万象,如天文地理、船舶桥梁、航空航天,等等;活动形式也不局限,不仅可以以自己本馆内现有藏品开展研学实践活动,还可以与其他单位合作组织活动,也可以根据时事热点开展专题研学活动。就参与形式而言,可以是青少年全程参与单个目标的实验与论证过程;也可以是简单的观察、记录、对比,并得出结论;还可以是对某种技能的学习、掌握等。

三、当前自然科学博物馆开展的研学旅行教育常见问题

1专业人才培养不足

我国的博物馆事业从2000年开始就迎来了一个黄金发展时期,无论是博物馆各项业务的拓展,还是对外开放参观人数的增长,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博物馆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博物馆人员因为自身的工作需要完成,在开展研学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分身乏术,无法有效发挥自己的作用来辅导学生。自然科学博物馆很明显有淡、旺季之分,一旦到旺季,就会招募一批志愿者,但是这些志愿者大部分是大学生,只能对来参观的观众进行引导等服务,无法承担研学实践教育任务。

2课程体系设计深化不够

有些博物馆在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时,往往是进行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展览,有些会设置一些简单的手工操作,让学生进行体验,但是因为这些和学校教育脱节,课程体系设计深化不够,所以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还有一些博物馆虽然已经有了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的方案,但是因为缺乏特色,没有针对本馆特色的课程方案,也没有与针对特定学生群体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无论面对的是小学生还是初中生,都采取同一种模式化的课程来开展活动。这些都是博物馆研学实践课程质量不高的原因。

3研学活动未形成品牌化

一些自然科学博物馆虽然意识到了研学教育的重要性,也在开展研学旅行实践教育服务,但是这些活动的内容、课程的设计、取得的效果等没达到预期效果,从更深层的原因来看,是博物馆研学活动没有形成品牌特色。国家旅游局2016年就发布了《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其中明确指出,要求承办方(研学旅行基地)优化产品方案设计、完善运营和服务各个环节措施,持续推进研学旅行服务质量的提高。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博物馆在研学活动方面并没有形成品牌特色,甚至有些博物馆没有这方面的意识。这就导致博物馆不能对以后的工作进行反思和提升。

4活动规模无法满足公众需求

全面倡导素质教育推动了家庭教育理念的变化,家长着力于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生活、学习氛围,在此背景下,自然科学博物馆无疑是他们最好的选择。近年来,公众参观自然科学博物馆的需求持续高涨,高峰期部分场馆还出台了限流措施。自然科学博物馆开展的研学活动有其特殊性,全程强调参与和互动,青少年与辅导教师、展示资源以及器材设备的交互程度,会直接影响参与体验和活动的最终效果。因此,研学活动多以“小班制”形式开展,参与人数多在20—40人,而这样的活动规模是无法满足公众对研学活动的需求的。

四、开展博物馆研学旅行实践教育的策略探究

1增加专业人才培养的数量

要想让博物馆更好地开展研学实践活动,首要的就是人才,博物馆要增加专业人才的数量。首先就是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在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教学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增加博物馆人员的教学技能。也可以通过与相关院校加强合作,诸如师范学院、当地其他高校等,进行委托培养。或者可以借助博物馆协会、教育协会的力量,开展交流、学习活动;也可以对招募的志愿者进行教学技能的培养。通过种种方式,可以把博物馆人员培养成“多面手”,增加博物馆开展研学实践活动的辅导教师数量。

2深化课程体系设计

为了让博物馆的资源优势得以发挥和利用,应当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大联合、大协作的良好态势,共同推动研学活动发展,依托其专业人才和科研活动,将特色专业与内容引入研学实践活动中,比如山东省科技馆和山东建筑大学合作开展的“生活中的石膏”体验活动,突出了山东建筑大学在材料学方面的专业优势,活动中辅导教师首先帮助青少年从建筑工业到化学工业,再到医药与医疗、生产生活了解石膏,同时提出“那石膏究竟是什么”“又有哪些分类”等问题。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带领青少年走进石膏的世界,一起了解石膏的成分和结构,探究石膏像的形成过程,感受石膏艺术的独特魅力。

3加强博物馆研学活动品牌化建设

对于博物馆来讲,如何开展研学实践和打造品牌效果,才能使教育获得好的结果是一个问题。对此,可以通过常规的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采集参与人员对活动的反馈,了解人们对内容、形式甚至活动时长的真实需求。同时,还可以采用座谈会交流和观众留言等方式,了解大家在组织形式、课程内容、活动时长等方面的需求和建议,从而获得教育活动的反馈。我们也可以邀请第三方对博物馆的教育研学旅行互动的结果进行科学、专业和客观的评估,从而真实、客观地了解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有效推动博物馆后续工作的进行。同时要加强自我评价,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强调服务理念,从有经验的博物馆中获取经验,取长补短,健全和完善面向本地研学教育实践活动的体系,推动博物馆研学旅行教育实践活动,乃至整个博物馆事业可持续发展。

4多种方式增加研学活动的受众

博物馆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是一种集体性、规模性的群体活动,人数多。增加博物馆单次参展人员的数量是首要的,对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的内容通过多种形式投放,如自有纪录片的摄制、剪辑与投放;也可以采取线上直播的形式,对活动进行现场直播;还可以开通一些社交媒体官方账号,通过运营账户,增加博物馆接纳单次参展人员的数量。通过以上措施优化博物馆管理,比如,针对高峰期,根据客流量的变化有规律地安排每天的教育研学活动辅导场次,每场在50人左右,这样就可以保障研学实践的教育质量。博物馆应当主动出击,事先整理好相关资料,通过有关账户的运营、发布短视频、开展研学活动的直播活动等方式,增加博物馆接纳参展人员的数量。博物馆开展研学实践活动,不仅仅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传承,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文化进行探索。而且,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开展研学活动也能让博物馆发挥更重要的教育作用。通过对博物馆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策略的探讨,能够有效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对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的通知[EB/OL](2017-12-06)[2022-05-01].

[2]刘世斌.开发博物馆课程,让学生在研学旅行中开展深度学习[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07):36-38.

[3]贺华.基于研学语境下的博物馆教育课程探析[J].中国博物馆,2020(04):27-31.

作者:孟宁 单位:山东省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