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户外拓展论文范文

户外拓展论文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户外拓展论文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户外拓展论文

户外拓展训练与环境监测相融合探析

摘要:户外拓展训练是一种新型的体验式教学方式。开设基于户外拓展训练与环境监测相融合的实训实验课,不仅增强了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了学生野外生存和团队协作能力,还学习了大气、噪音、水质和土壤等环境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亲身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促进学生进一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户外拓展训练;环境监测;课程建设;实验实训

实践实训和实验教学都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户外拓展训练是一种新型的体验式实践教学方式,有诸多创新点[1-2]。相比传统体育课增强体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户外拓展训练课程更能磨练意志、挑战自我,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责任感,提高计划统筹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开发想象力与创新力,提高自我心理素质能力,增强自信心,挖掘自身存在的潜能[3-4]。环境监测实验课程是高校环境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5-6]。该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应用性强,既需要对环境中的大气、水质、土嚷和废弃物等知识点有所了解,又需要具备化学学科和生物学科中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才能充分掌握相应的各种测定方法并加以应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讲不仅培养学生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更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保理念[7]。将户外拓展训练课和环境监测实验课结合到一起,以灵活的教学方式,使选课学生拓展训练的同时获取环境监测知识,了解身边环境状况,树立生态环保理念。学生在野外拓展训练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组内成员共同关注周围环境问题,判断周边地区环境污染状况,选择涉及到环境问题的噪声、大气、水样和土壤等指标进行现场监测,或采样返回实验室测试。既达到拓展训练的目的,还学习了环境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8-10]。

1课程简介

本实训课作为河北大学全校非环境专业学生选修课开设,理论课5次,每周1次,每次2学时,共计10学时;实践实验课3次,每次两天14学时,其中第一天为拓展训练和采样,第二天为监测实验,共计42学时。如表1所示,理论课前3次主要介绍户外拓展训练基本知识和常用拓展项目、如何自我管理和团队协作及野外生存知识、户外安全注意事项及应急处理知识;后2次分别介绍环境监测相关的噪声、大气、水和土壤的监测指标和相关仪器操作的知识。实践实验课由户外拓展训练教师和环境监测实验教师共同带队,每次去附近不同的区域拓展训练,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内文科生和理科生混搭,分别按照指定计划执行相应项目。户外拓展训练结束后,小组成员开始分工采样或现场监测、记录,现场无法直接测试的样品收集打包拿回学校实验室进行测试,最后小组集体总结并完成相应监测实验报告。

2课程实施过程

2.1理论课教学

点击查看全文

户外拓展训练与环境监测相融合浅议

摘要:户外拓展训练是一种新型的体验式教学方式。开设基于户外拓展训练与环境监测相融合的实训实验课,不仅增强了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了学生野外生存和团队协作能力,还学习了大气、噪音、水质和土壤等环境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亲身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促进学生进一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户外拓展训练;环境监测;课程建设;实验实训

实践实训和实验教学都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户外拓展训练是一种新型的体验式实践教学方式,有诸多创新点[1-2]。相比传统体育课增强体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户外拓展训练课程更能磨练意志、挑战自我,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责任感,提高计划统筹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开发想象力与创新力,提高自我心理素质能力,增强自信心,挖掘自身存在的潜能[3-4]。环境监测实验课程是高校环境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5-6]。该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应用性强,既需要对环境中的大气、水质、土嚷和废弃物等知识点有所了解,又需要具备化学学科和生物学科中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才能充分掌握相应的各种测定方法并加以应用。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讲不仅培养学生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更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保理念[7]。将户外拓展训练课和环境监测实验课结合到一起,以灵活的教学方式,使选课学生拓展训练的同时获取环境监测知识,了解身边环境状况,树立生态环保理念。学生在野外拓展训练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组内成员共同关注周围环境问题,判断周边地区环境污染状况,选择涉及到环境问题的噪声、大气、水样和土壤等指标进行现场监测,或采样返回实验室测试。既达到拓展训练的目的,还学习了环境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8-10]。

1课程简介

本实训课作为河北大学全校非环境专业学生选修课开设,理论课5次,每周1次,每次2学时,共计10学时;实践实验课3次,每次两天14学时,其中第一天为拓展训练和采样,第二天为监测实验,共计42学时。如表1所示,理论课前3次主要介绍户外拓展训练基本知识和常用拓展项目、如何自我管理和团队协作及野外生存知识、户外安全注意事项及应急处理知识;后2次分别介绍环境监测相关的噪声、大气、水和土壤的监测指标和相关仪器操作的知识。实践实验课由户外拓展训练教师和环境监测实验教师共同带队,每次去附近不同的区域拓展训练,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内文科生和理科生混搭,分别按照指定计划执行相应项目。户外拓展训练结束后,小组成员开始分工采样或现场监测、记录,现场无法直接测试的样品收集打包拿回学校实验室进行测试,最后小组集体总结并完成相应监测实验报告。

2课程实施过程

2.1理论课教学

点击查看全文

新西兰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思考

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未来体育教师的载体与平台,因此,专业自身的改革与发展一直以来都是体育教育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一些研究试图借鉴欧美先进国家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希望能够对我国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产生启发作用。然而,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很少有对大洋洲相关国家的体育教育专业进行研究,目前尚不清楚这些国家在体育教育专业建设方面的经验。以新西兰为例,为发展本国教育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构建起了被认为是世界最好的教育体制之一。新西兰25至64岁的人口中有3/4获得了中等或高等教育文凭,大部分学生的学业成就位列经合组织成员国学生的前25%[1]。在新西兰,奥克兰大学(UniversityofAuckland,简称UA)是最著名的大学之一[2],其体育教育专业在整个大洋洲享有很好的声誉。本研究希望通过分析奥克兰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与发展情况和相应的特点,从而对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有所借鉴,以进一步培养出既具有国际视野又能适合社会所的需体育教育人才。

1UA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特点

新西兰于1999年颁布了《中小学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该标准取代了原来的健康教育、体育和家政学等课程,从而使得这门课程更具综合性,因此,也对体育与健康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奥克兰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由奥克兰大学和新西兰教师委员会批准设立,学习时间为4~6年,全日制和兼读方式均可。该专业的主要目标是为新西兰培养未来体育和健康教育领域的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通过注册的方式可以成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师。除此之外,毕业生还有可能从事与户外教育、社会体育等相关职业。总体而言,该校体育教育专业的目标有以下3个特点:1)注重体现教育的专业性。在该校体育教育专业中,认为核心概念包括“教育”和“体育”二者,所以,要求学生掌握“教育”和“体育”2方面的知识;但也并非是将二者割裂开来,而是强调对学生体育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应置于整个大教育之中。具体强调4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应扎根于教育背景之下;应着重于培养学生对教育教学核心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培养学生对知识质疑、辩证思考和行动能力;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反思、实践和反馈能力。2)注重满足国家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新西兰国家教师协会对全国所有的注册教师在职业素养和应掌握的知识方面有明确的标准,奥克兰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将这一标准细化为针对体育教师的标准,包括:掌握扎实的体育教育专业知识;对健康和体育教育课程有良好的专业认知并能教学环境下运用;对人体发展知识的认知;对不同文化、法律和政治背景下的教师实践文化理解;对教育实践下教师角色的认知;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了解;理解研究及其体育教育中的贡献和应用。3)培养学生对毛利民族文化的敏感性。在奥克兰大学都非常强调学生对民族多样性的尊重和满足不同种族学生的不同需求。体育教育专业特别重视与毛利文化和多样文化的联系,要求学生认识新西兰毛利民族在整个教育中的特殊位置,全面了解毛利教育,并且鼓励学生努力朝少数民族体育教育方向发展。

2UA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与特点

2.1课程结构与特点

学生如果进入奥克兰大学的体育教育专业,4年共要求学习480学分(每门课程均为15学分),其中核心课程420学分,选修课程30学分,通识教育课程30学分。每个学期均学习4门课程,即每年学习8门课程,年均学习120学分(见表1)。从表1可知,该校体育教育专业以必修课程为主,选修课程和通识课程很少。在必修课程中,健康与体育教育类的课程所占比例较高,且呈现出逐渐深入、从简单到复杂的典型特征。这样的课程设置更有利于培养针对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的专业人才,保证了课程的深度,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

2.2课程类型与特点

点击查看全文

新西兰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分析

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未来体育教师的载体与平台,因此,专业自身的改革与发展一直以来都是体育教育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一些研究试图借鉴欧美先进国家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希望能够对我国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产生启发作用。然而,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很少有对大洋洲相关国家的体育教育专业进行研究,目前尚不清楚这些国家在体育教育专业建设方面的经验。以新西兰为例,为发展本国教育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构建起了被认为是世界最好的教育体制之一。新西兰25至64岁的人口中有3/4获得了中等或高等教育文凭,大部分学生的学业成就位列经合组织成员国学生的前25%[1]。在新西兰,奥克兰大学(UniversityofAuckland,简称UA)是最著名的大学之一[2],其体育教育专业在整个大洋洲享有很好的声誉。本研究希望通过分析奥克兰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与发展情况和相应的特点,从而对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有所借鉴,以进一步培养出既具有国际视野又能适合社会所的需体育教育人才。

1UA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特点

新西兰于1999年颁布了《中小学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该标准取代了原来的健康教育、体育和家政学等课程,从而使得这门课程更具综合性,因此,也对体育与健康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奥克兰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由奥克兰大学和新西兰教师委员会批准设立,学习时间为4~6年,全日制和兼读方式均可。该专业的主要目标是为新西兰培养未来体育和健康教育领域的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通过注册的方式可以成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师。除此之外,毕业生还有可能从事与户外教育、社会体育等相关职业。总体而言,该校体育教育专业的目标有以下3个特点:1)注重体现教育的专业性。在该校体育教育专业中,认为核心概念包括“教育”和“体育”二者,所以,要求学生掌握“教育”和“体育”2方面的知识;但也并非是将二者割裂开来,而是强调对学生体育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应置于整个大教育之中。具体强调4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应扎根于教育背景之下;应着重于培养学生对教育教学核心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培养学生对知识质疑、辩证思考和行动能力;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反思、实践和反馈能力。2)注重满足国家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新西兰国家教师协会对全国所有的注册教师在职业素养和应掌握的知识方面有明确的标准,奥克兰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将这一标准细化为针对体育教师的标准,包括:掌握扎实的体育教育专业知识;对健康和体育教育课程有良好的专业认知并能教学环境下运用;对人体发展知识的认知;对不同文化、法律和政治背景下的教师实践文化理解;对教育实践下教师角色的认知;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了解;理解研究及其体育教育中的贡献和应用。3)培养学生对毛利民族文化的敏感性。在奥克兰大学都非常强调学生对民族多样性的尊重和满足不同种族学生的不同需求。体育教育专业特别重视与毛利文化和多样文化的联系,要求学生认识新西兰毛利民族在整个教育中的特殊位置,全面了解毛利教育,并且鼓励学生努力朝少数民族体育教育方向发展。

2UA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与特点

2.1课程结构与特点

学生如果进入奥克兰大学的体育教育专业,4年共要求学习480学分(每门课程均为15学分),其中核心课程420学分,选修课程30学分,通识教育课程30学分。每个学期均学习4门课程,即每年学习8门课程,年均学习120学分。该校体育教育专业以必修课程为主,选修课程和通识课程很少。在必修课程中,健康与体育教育类的课程所占比例较高,且呈现出逐渐深入、从简单到复杂的典型特征。这样的课程设置更有利于培养针对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的专业人才,保证了课程的深度,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

2.2课程类型与特点

点击查看全文

党校教学管理创新论文

一、创新党校教学形式,调动学员参与学习研究的积极性

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广州分行党校根据现代化教育培训的先进教学理念,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坚持自学、看录像、面授、交流、讨论、调研等多种教学形式的同时,注重强化学员参与学习研究的意识,实施教与学过程的互动,突出学员主体地位,保证学员学有所思、学有所用。概括起来,主要的教学形式包括:

一是研讨式教学。主要采用课堂研讨式,邀请中央党校或总行党校资深专家、省委党校和高校知名教授、分行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级和处级领导等人员授课。在老师授课后,利用10~20分钟的时间,由学员根据课程的内容进行讨论及与授课老师互动,当堂进行简短的学习体会交流。此外,还邀请广东省委党校资深教授前来进行阶段性辅导答疑,在两次的辅导答疑课上累计20多人次提出了涵盖各类问题30多条。辅导答疑形式既启发了学员自己的思维能力,又分享了同学的学习问题及成果,更吸收了专家的思想智慧和丰富学识。

二是“互动交流”体验式教学。在抓好课堂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安排了辩论、演讲、学员论坛、社会调查、考察参观、与基层中心支行领导班子交流互动等教学活动,为学员搭建一个充分沟通、交流、释放、展示发挥的平台和机制。例如,第四期处级进修班开展了“与基层央行互动”的开门办学活动,邀请办学所在地的佛山中支领导班子到党校与学员们座谈交流,增进了各中支之间的工作经验交流,使学员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辖区先进单位的实践经验相结合,进一步增强了学习效果。

三是课题研究式教学。开展学员课题研究式教学,是把培训变被动“要我学”为主动“我要学”的重要方式。广州分行党校组织学员围绕央行工作实际,围绕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难点问题和“两个带来”开展基层课题调研,调研课题涵盖了产业经济、金融发展、外汇管理、央行建设、反腐倡廉等、农村金融等。例如,第十一期处级干部进修班和第七期县支行党员领导干部进修班成立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课题”“农村土地融资课题”“区域金融稳定课题”“移动金融与普惠金融课题”“央行履职与县支行建设课题”“央行廉政文化建设课题”等六个课题组,通过举行座谈会、实地走访、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开展了实地调查工作,并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完成内容充实、观点鲜明的课题研究报告。为了进一步提高调研报告质量,进修班举办了课题研究交流论坛,由六个调研组分别汇报调研情况和调研成果,三位专家评委当场点评,从而促进了调研成果的优化和共享,学员们感到收获很大、受益匪浅。

四是现场考察式教学。组织学员通过实地参观、聆听讲解等方式,让学员边考察、边思考、边研讨,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达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效果。例如,组织第十一期处级干部进修班和第七期县支行党员领导干部进修班学员,参观了黄埔军校、辛亥革命纪念馆、TCL企业和东江纵队旧址。通过现场教学方式,提高了学员分析、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并让学员亲身体验了现场教学的的重要环节,产生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二、创新党校班务管理,体现党校人性化的管理理念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