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辽宁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的海洋循环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发展海洋循环经济不仅是实现沿海城市的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有利于合理地开发海洋、保护海洋上的资源,是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对辽宁海洋循环经济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理论体系也没有得到一定的完善,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辽宁海洋循环经济,总结出辽宁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并且提出一些促进辽宁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建议。文章主要对辽宁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详细的研究。
[关键词]辽宁;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是以海洋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和海洋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为主要的核心部分,通过“海洋资源—产品—海洋资源再生”这一过程,最终实现海洋资源的高效利用。但是,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看我国辽宁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其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那么如何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关于海洋循环经济的研究方面,我国主要从理论的探讨、评价以及发展模式出发进行研究,我们以辽宁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例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辽宁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1.1辽宁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
现阶段,辽宁海洋经济的发展较为迅速,由于我国辽宁省的海岸线较长,并且拥有丰富的海上资源,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发,已经形成了六大巨头产业:例如海洋渔业、海洋交通、海洋旅游业等。目前为止,海洋经济已经成为了辽宁省发展国民经济的新指标,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且海洋产业的总产值也在逐年地增长。辽宁海洋经济已经成为了发展的重要方向。
1.2辽宁海洋经济发展的问题
首先,海洋产业结构不完善。目前为止,虽然辽宁海洋产业结构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第三产业所占比例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和其他的沿海城市相比较,辽宁省的海洋产业结构仍然有待优化。其他沿海城市的海洋产业结构大多数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变,而辽宁省的海洋产业结构仍然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相对来说比较小。除此之外,从创新的角度来看,辽宁海洋产业中传统海洋产业比较多,而一些新兴产业较少,这不符合产业结构创新优化的理念。而渔业产业结构的不完善化也是需要改进的重要问题。其次,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近几年来,渔业资源的发展严重地滞后,一些海洋珍贵物种也相继地灭绝。海洋赤潮现象也频繁地发生,影响的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填海方式的不合理使得海洋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湿地的面积也减少了许多。海岸受到破坏、近岸海域的过度开发使用以及海岸线占用的不合理化也是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最后,海洋环境的污染较为严重。尤其体现在近岸海域、局部海域当中污染最为严重。根据检测报告的结果显示,辽宁省还没有达到清洁标准的海域面积范围大约有2000平方米,其中达到严重污染的海域面积最为广泛,轻度污染次之,中度污染的面积区域最小。这些不同程度上的污染不仅使得辽宁海洋生态系统变得极其脆弱,而且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旅游区、养殖区等海洋资源区的开发与发展。
2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2.1海洋循环经济理念
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由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布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而海洋循环经济作为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海洋经济发展的全新模式,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要遵循三个原则:减少化、再利用和再循环。总的来说,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主要分为小循环、中循环和大循环三个方面,这也是海洋产业结构的三个重要体系。我国发展海洋循环经济主要是根据临海区位这一发展优势,把海洋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作为重点,最终形成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这是保证辽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2.2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辽宁省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作为我国的海洋大省,辽宁省的海洋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但是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同时,一些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等问题也随之出现,面临着严重的海洋问题,辽宁省必须及时地实行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发展海洋循环经济为主要目标,遵循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三个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实现辽宁省的经济快速发展。
3促进辽宁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加大对辽宁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宣传力度
与陆地资源相比较,人们对海洋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缺乏节约意识和忧患意识,企业对海洋循环经济的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够,因此,要加强对辽宁海洋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加强人们对海洋资源的忧患意识。这就要求当地政府首先要加大对海洋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和范围,提高政府和一些部门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坚决杜绝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主的经济利益的发展,同时要对违反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人进行处罚。
3.2坚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加强海洋管理
辽宁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要坚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同时加强海洋管理。海洋管理部门要加强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把循环经济理念作为核心的指导思想,不断地加强海洋管理基础性工作。与此同时,要制定并且完善相应的海上法律法规,出台一系列的海洋开发管理规定,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保证海上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并且按照辽宁省的海洋功能区划,加强对海洋的规划管理,提高海洋循环经济各个功能的利用率。此外,要将海洋生态环境的发展与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及时地对海上项目管理和环境进行评价,推动海洋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3对海洋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与完善
首先,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与改善,形成以六大产业为主的发展格局,并且发展成为推动辽宁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其次,辽宁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抓住传统产业的同时,还要大力发展一些新兴产业。让传统产业的发展与新兴产业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带动,可以把现代海洋生物产业的发展作为重点内容,突出海洋产业发展的优势。最后,善于利用海洋高新技术发展传统的海洋产业,实现海洋产业的现代化发展。用科技来带动海洋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4提高海洋循环资源的使用效率
在促进辽宁海洋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实施“科技兴海”的战略,提高海洋循环资源的使用效率。首先,不断地开展海洋经济与科技相结合的活动,加强与海洋科技开发区的合作,实现海洋循环经济的科学化发展。其次,围绕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渔业、海洋制药等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对此进行重点把握,保证海洋产业的良好优化。最后,可以根据实际的布局需要,建立一些相应的科技兴海示范基地。此基地要变成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区域,并且把它作为科技创新的核心部分。
3.5建立适合于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企业制度
加强对我国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改革与完善,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最终为辽宁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基础。为了降低企业的风险经营投资,一定要建立相应的共生企业之间的资源投入共享机制,保证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利益与资源的共赢。此外,也要培养出一些环保企业家,并且通过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来获得个人与企业的收益。
4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意义
4.1是解决沿海城市环境污染的重要举措
辽宁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经济社会活动对生态资源以及自然资源需求的影响,而且也可以改造辽宁省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和能源之间的矛盾,同时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和资源的使用量,最终提高废物使用的效率。
4.2是实现辽宁海洋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
根据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仍然延续的是“先污染,再治理”的道路,这种模式的经济增长会让我们付出严重的代价,海洋灾害的发生、海洋生态环境的污染以及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都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由此可见,辽宁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以人为本、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4.3提高辽宁省沿海地区的海洋经济效益
目前为止,阻碍我国企业提高竞争力和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的最主要原因是资源的利用水平较低。那么加强对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辽宁省沿海城市的海洋经济效益,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4.4解决资源约束矛盾的必要途径
对于我国人口数量大、有限的资源共享这一特点来说,发展海洋循环经济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沿海城市作为我国发展经济的重要地区,以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主,不仅提高了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而且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但是,即使沿海地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资源和环境上的问题,环境污染、资源矛盾等问题频频出现。所以,在沿海城市中大力发展海洋循环经济,以循环经济作为发展的核心思想,可以有效地解决资源约束中的矛盾,保证沿海城市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5结论
通过对辽宁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我们了解到,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对于辽宁省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坚持发展海洋循环经济,不仅可以保证海洋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的合理化,而且也是保证辽宁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郭艳玲.涉海英语翻译人才服务辽宁海洋经济发展的作用及策略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2):142-144.
[2]徐楠楠.辽宁瓦房店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6):14-15.
[3]吴頔.辽宁省稻鸭共作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
[4]狄乾斌,周琳,董少彧.“十三五”时期我国海洋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及推进策略[J].经济纵横,2015(1):67-71.
[5]褚新东.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究———以浙江省玉环县海洋循环经济发展为例[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13):28-33.
[6]郑世忠,勾维民.辽宁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发展的财政支持问题研究[J].辽宁经济,2015(10):28-29.
作者:官玮玮 单位:大连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