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构建循环经济管理模式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以及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都有重要的意义。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循环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对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剖析,探索如何构建循环经济管理模式,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参考。
[关键词]构建;循环经济;管理模式;发展;要点
1循环经济概念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历经了三种模式:传统模式、“过程末端治理”模式、循环经济模式。其中循环经济模式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鲍尔丁在1966年发表《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开创性地提出生态经济的概念和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我国对于循环经济的提出则是在90年代,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循环经济的提出,对于解决我国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资源制约,具有重要的意义。
2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2.1观念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保护资源环境的工作的重视,节能环保也引起了社会和个体普遍的关注,落实环保政策也逐渐深入人心。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仍有一些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没有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对自然资源浪费的事情也屡有发生。尤其对森林、矿产资源保护不够,非法开采事件有所降低,但矿产资源型企业过度开采仍很严重,这主要是因为经济利益与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而且,很多企业和个人都认为应该强化环境保护工作,也明白资源高效利用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崇尚过度包装、不必要的一次性商品泛滥、垃圾没有分类处理、环境保护知识比较匮乏等,这些都对循环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制约。
2.2环境保护与资源再利用法律不健全、执法不严
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互惠互利的局面。但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因为环境和资源作为“公共物品”,对其保护的经济效益需要通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反映出来。从其他国家循环经济发展来看,需要通过经济刺激、法律保障等多种途径来保障循环经济的发展。因此,通过改变环境和资源的“公共物品”性质,采用相关法律法规、经济政策来引导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性,才能够逐步由开始的强制推行成为市场主体的自觉选择。而在我国,因为多方面原因,政策法规、社会机制没有跟上循环经济前进的步伐,社会发展机制对构建循环经济产生一定的制约。
2.3相关先进技术落后
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先进科学技术做为其发展的基础,但因为我国总体技术水平较低,限制了循环经济的发展。通过分析和比较可以发现,我国70%的生产设备与发达国家相比,落后10~20年,只有15%的技术设备能够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先进设备对于资源利用效率普遍较高,对污染物的排放却普遍较低,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处于一个较高水平,尤其在资源的可回收利用方面,差距更大,我国的能源的二次利用以及再生资源回收,仅相当于世界先进国家的20%~30%。可以说,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生产设备,循环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优势。
3构建循环经济管理模式要点
3.1健全法律法规及其监督体系
构建循环经济管理模式,首先,需要健全有关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为国家发展和推动循环经济提供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从而达到依法依规提高资源利用价值的目的。在立法方面,可以通过完善的体系建设,将与循环经济发展相关的内容,在基本法、综合法、专项法三个层面进行完善,需要制定关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促进法,提高经济良性循环的综合性立法以及与国情及行业特征相符的单项立法。其次,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监督管理体系,对循环经济的发展情况进行全范围的系统化监督,促使循环经济在发展中不断改进,持续提升。环保部门可以通过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引导企业树立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相关部门也应在自然资源集约利用、节电、节水、节能等方面做好监督管理。
3.2重视技术创新,转变发展模式
实现循环经济的基础是技术创新,必须通过技术创新、设备革新,保证循环经济持续性发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工业的发展与其他国家进行的联系日益紧密,需要加强绿色产能国际合作,让新技术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绿色经济的发展,必须实现绿色制造,从而提升生产方式和产品的绿色化改造。从国际角度看,世界各国也越来越清醒认识到资源的有限性,将绿色经济作为本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并且在法律、政策、战略规划等方面不断完善。就我国而言,技术创新与其他先进国家相比,有比较大的差距,而发展循环经济,就必须要做到绿色制造强国,必须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抓住全球绿色发展先机,增强绿色竞争的新优势,抢占全球竞争的制高点。这就要求要尽快转变高投入、高消耗的模式,使得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能源消耗、资源使用率、污染物净化与排放等方面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发展。
3.3倡导全民参与,重视生产与消费转型
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重视环境保护。在这方面,针对生产领域,需要一种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在生产领域要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科学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发展模式。一方面,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进行生产转型,结合当地资源发展绿色产业。另一方面,延长生产结构链,减少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数量,努力提高资源、能源产出效率,降低经济增长的环境负荷,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严格产业的环境准入条件,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在消费领域,倡导环境友好的可持续消费模式,以可持续消费引导和促进绿色生产,形成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相互融合、协调共生、良性循环的社会循环体系。政府部门要起到表率作用,实行绿色采购。
4结论
构建循环经济管理模式,需要从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型经济向以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为特征的经济类型转变,需要以人为本,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善人与人的关系,需要在民生和科技的推进中,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解决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资源短缺、环境日益恶化之间的矛盾,通过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真真实实地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参考文献:
[1]郭坤,徐爱好,张再生.发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践及借鉴[J].宏观经济管理,2015(5).
[2]郭坤,张再生,谌涛.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讨———以河北省迁安市为例[J].经济论坛,2014(9).
[3]谢园园,傅泽强.循环经济评价研究进展述评[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2(5).
[4]陈勇.关于循环经济认识论基础的探讨[J].软科学,2010(1).
[5]李伟,白梅.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及启示[J].经济纵横,2009(4)
作者:张林娟 单位: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