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食用菌产业链发展与循环经济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食用菌产业链发展与循环经济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食用菌产业链发展与循环经济思考

摘要:针对我国目前食用菌产业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如何增强产业链条上各个环节之间的密切衔接与相互合作是食用菌产业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建议根据参与主体的贡献程度,实现价值的科学衡量与利益的平等分配,构建便捷的冷链物流体系,实现产业链的科学布局和灵活调度。与此同时,食用菌资源的产业链发展,可以促进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对于推动国内循环经济的发展必然大有助益,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食用菌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

迅速扩张的食用菌产业,推动了与食用菌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有关的产业链条的形成,这不仅促进了食用菌栽培户的显著增收,而且有利于通过拉动就业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此外,食用菌生产残余的菌渣,由于富含菌体蛋白和小分子有机物,可以用作有机肥和高质量的动物饲料,并促使物质循环的快速实现。由此可知,发展食用菌资源的产业链及其所带动的循环经济,不仅能够促进地方经济实力的稳步提高,还能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与资源的高效利用过程中,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1食用菌资源发展产业链的条件分析

1.1优势方面

在食用菌生产方面,我国拥有栽培原料、气候与地理资源等优势,产品具备互补与多样化发展的潜力,大型企业在部分区域对食用菌的积极引入,使得食用菌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在食用菌研发方面,各地借助自身的产业优势,与地方教学机构和科研院所均保持着稳定的合作关系;在食用菌销售方面,国内与国外市场需求旺盛,我国食用菌出口量世界排名靠前,具体见表1、图1。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的主要食用菌出口国际市场占有率自2013年就明显高于其他食用菌出口国家,而且不断增长,在出口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从图1可以看出,代表月度出口额的柱状图虽有上下波动,但整体呈上升趋势;从代表月度出口量的曲线图可以看出,2017年9月和2011年1月的食用菌出口量相当,没有明显的增长,这说明我国食用菌的出口价格上升了,我国食用菌出口贸易地位在不断提升。

1.2存在的问题

食用菌专业人才缺乏,食用菌生产科技含量低。食用菌产业不仅缺乏专业的人才,而且食用菌从业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管理人员的水平也较低,部分农民栽培者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这使得食用菌生产既不具备较高的科技含量,又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因而会对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食用菌产业链衔接不紧。在进行食用菌生产时,处于松散状态下的农户决定着生产的菌种与数量,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和极大的盲目性。即使是身处公司合作模式中的农户,在根据公司的订单信息进行生产时,由于并未受到公司契约强而有力的约束,一旦食用菌的市场价格占据优势,农户将不再按照契约规定的订单价格出售食用菌;而当市场价格处于劣势时,公司又会以食用菌存在质量问题为由,以低于契约规定的数量收购农户的食用菌[1-2]。食用菌产业价值链的利益分配不均衡。在食用菌的生产环节,处于该链最底端的农户,虽然资金与时间投入量大,但是却面临着低收益与高风险的艰难困境。在食用菌的加工环节,企业的高投入获得了相应的高利润,因而可以实现价值贡献与利益分配的均衡。在食用菌的运输与销售环节,企业无需投入太多成本就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回报。在这种情况下,食用菌产业链的价值贡献与利益分配并不均衡。食用菌产业物流链不顺。物流运输是保障食用菌产业顺畅发展的重要支撑。为了保证食用菌的新鲜程度,应该以冷链物流作为储运新鲜食用菌的主要方式。但是,纵观国内目前的食用菌运输方式,既没有实现冷链物流的全面覆盖,也没有做到食用菌的冷藏储运。虽然在将成品食用菌运往经销商的途中,实现了冷链物流输送,但除了大型超市能够做到制冷存储食用菌以外,其他食用菌销售点均沿用常温销售模式,这无疑加剧了食用菌的变质与腐烂。

2食用菌产业链优化发展

2.1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引进与培育

科技成果的积极转化与科技难题的顺利攻克,对于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注重高水平青年人才的引进与培育,建立完善的人才保护机制,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可以为食用菌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源泉。

2.2优化组织链

改变组织模式。改变目前以农户为主的分散组织模式,将农户的食用菌生产行为与完整的产业链系统进行对接,从而形成统一的联合发展体。在组织形式方面,可以采用农户与公司合作,及其与批发市场、合作社和基地等由多方共同参与的一体化产业链条延伸模式,借助公司的加工能力、合作社的生产能力与市场的运作能力,实现对农户食用菌培育工作的有效带动与大力扶持,顺利化解农户的经营风险。

2.3优化价值链

以市场为参照。由于市场可以相对合理地推动利益的公平分配,并实现由市场主导的供需平衡。所以,食用菌产业链的参与主体,必须严格遵守市场的自由发展原则,确保食用菌产业链的正常运转[3]。以参与主体的贡献程度为执行标准,合理进行利益分配。目前食用菌产业链的参与主体中,农户在面向产业链的参与主体进行利益分配时,获得的收益并不理想。所以食用菌产业链价值的优化,应该借助经济、法律与行政手段,将优惠政策落到实处,提高利益分配的效率,实现利益的公平分配,确保食用菌产业能够实现稳健发展。

2.4优化信息链

充当食用菌产业链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链,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借助对食用菌价值链与物流链的有效调度,推动食用菌资源的科学利用。消费者的食用菌购买需求,能为市场带来有价值的重要信息资源,这种信息可以反作用于食用菌的产业链,并要求食用菌产业链的参与主体———菌种供给、食用菌栽培、加工、销售等,遵守市场原则、互助协作,使企业以最低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从而满足市场的基本需求。

2.5优化物流链

提高物流主体的组织化程度与规模化运作,培育食用菌物流核心企业。参与食用菌运输的企业,在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有机整体,构成了各环节互联、统一的食用菌物流链。对于分散的小众农户来说,实现物流链的自主管理与顺畅运作较为困难。所以,有必要解决农户储存与运输食用菌的组织化问题,从而实现合作社的专业化发展,提高农户在冷链物流体系构建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能力。根据菌类特点对食用菌进行包装与处理。根据各类菌菇的自身特点,对加工完成后的鲜活食用菌,进行真空包装与处理,有助于优化食用菌物流链,实现食用菌的顺畅运输。此外,进入超市或者市场流通的食用菌,也应该按照品种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包装与处理,从而为消费者选购食用菌提供方便。

3食用菌资源循环经济模式

3.1发展食用菌资源循环经济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食用菌产业的迅猛发展,必将增加以木腐菌为代表的食用菌销售量。为了追求丰厚的经济回报,部分生产者砍伐森林、破坏植被,造成林木资源的消耗量急剧上升,甚至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4]。伴随着食用菌生产规模的持续扩大,食用菌培育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也会越来越多。这些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既会污染生态环境,又会造成菌种污染,影响食用菌的出菇率和产出量,从而对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形成严重的制约。所以发展食用菌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轨并行的必然要求。

3.2食用菌产业的循环经济模式

目前,食用菌产业所采用的循环经济模式,主要有以下5种类型:第一,利用农作物秸秆进行食用菌生产,并将食用菌生产残余的菌渣,作为生物有机肥投入到耕地中,以增强耕地的肥力,促进农作物的增产与丰收;第二,利用碎化的农作物秸秆生产食用菌,将食用菌加工过程中剩余的菌渣,作为生产高蛋白生物饲料的原始成分,以促进畜牧业的发展;第三,利用木屑和打碎后的树木枝杈生产食用菌,将菌类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菌渣,用来生产生物有机肥[5];第四,利用生态园林的植物枝条,进行珍稀菌种的培育,将食用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菌渣,加工成高蛋白的动物饲料与有机肥;第五,部分食用菌产生的菌渣,可以经过再加工后,重新用来生产食用价值较高的食用菌。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食用菌产业作为现代农业中发展最快并且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拥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文章通过分析食用菌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优势与不足,围绕食用菌资源的产业链发展和循环经济,进行了研究与探讨。食用菌产业链的结构优化,既能增加食用菌的经济价值,又能促进食用菌产业结构的积极调整。而依托食用菌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则可以实现生物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2对策与建议

进一步增进对食用菌产业循环经济模式的认识。在食用菌的生产过程中,应加大循环技术的推广力度,积极进行食用菌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开发,以促进循环产业的高速发展。进一步加强食用菌循环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政府应该重视培养从事食用菌生产的科技人才,加大对食用菌科研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提高食用菌科研人员的技术创新能力,推动食用菌产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5]。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围绕食用菌产业构建科学的生态发展机制、风险保障机制和利益产出机制。增加对食用菌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资金投入,制定并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扶持从事食用菌循环生产的重点乡镇与专业农户,积极主动地引导食用菌生产向循环生产和清洁生产转变。

参考文献:

[1]杨军.基于钻石模型的食用菌产业扶贫潜力分析与思考[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4):34-39.

[2]刘昆丽.食用菌的经济价值及发展潜力[J].中国食用菌,2019,38(4):94-96.

[3]王子豪,白丽,张润清,等.河北省食用菌价格波动特征及预测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4(2):11-18.

[4]邓淑红,林娟,阮斌.商洛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2017,27(1):7-12.

[5]和松灿.低碳经济环境下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食用菌,2019,38(5):119-121.

作者:刘天尧 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