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发展建议循环经济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发展建议循环经济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发展建议循环经济论文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原则、影响因素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波尔丁提出“循环经济”,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引入循环经济的思想。20年的发展历程中,对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与日俱增。广义的循环经济追求经济、资源环境、社会之间的平衡协调;狭义的循环经济要求遵循生态学规律和经济规律,协调处理好发展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保障长期持续的经济增长。

(一)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区别

传统发展观简单把经济增长等同于经济发展,把GDP作为单一指标,忽视人文的、资源的、环境的指标。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单向的线性过程,即: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排放,导致地球上的资源越来越少、垃圾越来越多、污染越来越严重。循环经济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即: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特点是“三低一高”,即低开采,低消耗,低排放,高利用。循环经济要求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资源消耗速度成反比。对于不可再生资源,注重高效循环利用;对于可再生资源,要求做到消耗速率低于再生速率。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减量化原则强调从经济活动的源头节约资源,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用较少的资源、能源消耗达到预定的生产和消费目的。在生产中,减量化原则表现为产品体积小、重量轻、包装简单朴实。采用清洁生产技术,而非末端处理技术。再利用原则强调延长产品的使用期限,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以免产品过早成为废品,以实现减少资源的耗费量和污染物,再利用原则注重过程性控制。再循环原则也是资源化原则,即废品的回收利用,“废物其实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贵资源”,强调综合利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不仅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而且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化害为利,变废为宝。该原则注重输出端控制。生产者、经营者应转变思路,由“怎样处理废弃物”转变为“怎样避免产生废弃物”。在生产的源头减少资源的使用量,尽量延长产品、服务的使用周期,最大限度地循环利用废弃物,实现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

(三)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影响循环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减量化原则强调两个方面:污染物减排和资源降耗。当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资源消耗少、污染物排放少,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得分较高。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资源、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废弃物排放量越来越大,污染日趋严重,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得分较低。根据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推断,当人均收入达到某个标准时,环境恶化程度最高,人均收入突破某个标准时,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会采取行动改善生态环境,污染会得到控制,经济发展水平与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正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与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也是正相关关系,科学技术的水平越高,循环经济建设就越有强大的技术保障,否则只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此外,资源的储量、可利用量、类型等,会影响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资源丰富时,大自然具备自我净化和修复能力,环境的包容力就强,人们对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的动力不足,紧迫感就不强烈。当资源匮乏时,人们就有危机感,会高效循环利用节约资源。有关环境的规章制度与环境保护也有密切关系,严厉的规章制度会威慑排污企业,会制约企业的制污、排污行为,会减少肮脏投资。产业结构的现状也影响循环经济的推进,第三产业占比越高的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二、我国发展循环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和个人对循环经济的认识不足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中浪费水、电、粮食的现象非常严重。据统计,我国每年倒掉的粮食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价值高达2000亿元。此外,缺乏生活垃圾分类的习惯、必要的环保知识、监督违法排污企业的热情等。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受利益目标的驱使,以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为代价,忽视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在我国处于初级阶段,在公共场所见不到相关宣传,更做不到家喻户晓,人尽皆知。

(二)科学技术水平低

我国的科研成果转化率只有10%,尽管每年有大量的科研论文,但没有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实用性、实践性较差,企业环保产业技术开发能力弱。

(三)制度法规不完善,环境保护执法不严,监管不力

使循环经济落实到实处,必须有完善的管理体制。我国虽已颁布《循环经济促进法》,但需300余个配套法规才能全面实施。各省市在循环经济立法方面滞后,发展循环经济的激励机制不健全,没有全面建立生产者的责任延伸制、资源产品价格调控机制。部分领导干部为了打造辉煌政绩,“重经济轻环保”、“重速度轻质量”,官商勾结,充当污染企业的保护伞,阻碍环境主管部门的行政执法。

三、发展循环经济的现实路径

充分发挥报纸、影视、网络的作用,宣传循环经济的理念和知识,使生产者和消费者更新观念。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责任和意识,鼓励多次性、耐用性消费,逐渐形成节约、健康、绿色、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学校教育中,适当增加循环经济的内容,通过教育影响学生,通过学生影响家庭、社会,使绿色消费、适度消费和环保生活深入人心。加快研究,优先发展环保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生态技术、低碳技术、资源替代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等。加快绿色技术创新,建立绿色技术支撑体系,突破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障碍,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发展环保型、低消耗、循环型、高科技为主要生产方式的产业,实现重化工业向第三产业转变,实现发展经济绿色转型。消费者应转变生活态度,树立适度的消费观,反对挥霍浪费,提倡勤俭节约。在日常生活中,应注重对垃圾的处理,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健康生活。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法规来明确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权利和义务。《循环经济法》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依据,政府应加快立法步伐,使循环经济的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系统出台,不断完善《清洁生产审核办法》、《废旧家电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等,制定详细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等。完善财税激励制度。对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企业给予财政补贴、贷款贴息,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对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项目课以重税。运用经济手段,扶持和引导企业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循环利用再生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不是一蹴而就的,应以点带面,由一些行业、一些地区辐射全国。发展应划分为3个层面:企业层面、区域层面、社会层面。其中,企业是主体。我国的各类型企业都要树立重效益、轻环保的发展理念,在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节能、降耗、减污的高新技术产业,用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企业,实行绿色设计,推广绿色生产,实施绿色营销、绿色管理。区域层面的循环包括生态工业园和生态城市两种模式,要合理布置生产和生活,按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结构,完成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使一种组织的“排泄物”成为另一种组织的“食物”,使其他企业的废弃物成为本企业的原料。如酒厂的酒槽成为鱼塘的饲料;鱼塘的塘泥、鱼的排泄物成为葡萄树的肥料;葡萄又可以用来酿酒……这种循环,既避免了污染环境,又充分利用了各种资源。社会层面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表现为建立循环型社会。要加快完善再生资源和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实施绿色建筑行动和绿色交通行动,推动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化,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树立新资源观。由开发地下资源转变为开发利用地上资源,要加快对城市矿山(废旧汽车、废旧家电,废旧电池)、城市油田(废旧塑料,废旧橡胶)、城市森林(废旧纸张,废旧家具)等再生资源利用产业的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意识与思想。我国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国情,制定明确的目标,引进世界先进的治理污染,制定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运用多种形式宣传推广循环经济的理念。

作者:宋志萍 单位:吕梁学院汾阳师范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