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水领域中的循环经济观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水领域是国家不可替代的资源,我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依旧面临威胁,日趋严重的水污染进一步加剧了短缺的矛盾。本文重点利用对循环经济观的认识,正确对待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第一,循环经济强调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使用,提倡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的一种生态经济模式。第二,人们在生产与消费时,要求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树立循环经济观念。第三,本文通过总结我国水资源的发展近况,探究如何以循环经济观为指引,面对水资源经济持续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循环经济观;水资源;持续发展
一、循环经济观在水资源中的应用
生态本身就有自己的循环系统,人们在打破环境的生态链后会影响城市状态和国民经济健康,因此人们要提高自我警惕性、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所谓循环经济观是在人们广泛接受循环经济的思想后对经济发展的再认识,其实质是在经济发展实践中的可持续发展观。水资源是一切生命的源泉,它不但是人类生存的命脉,也是现代工业农业的生命线。厉无畏认为,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1]贵阳市作为我国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试点市,颁布我国第一部循环经济领域的法规《贵阳市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条例》;水资源丰富的浙江以“鱼米之乡”为名,为浙江省带来了经济效益;海岛的试点工作,在管理规划、法律法规、开发秩序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不断加深了我国海洋事业的全面推进,促进海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各个城市提倡循环经济观的发展观念,得到更好的支持与保护。
二、循环经济观的特点
在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条件下,把水资源看作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和价值的源泉,去衡量发展质量和水平,大范围保护水资源、控制污染要害。经济观思想的转变。重点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运用生态学规律,以有效管理和决策来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维持水资源现状。生产观的提升。在生产过程中要求遵循“3R”原则,即减量化原则、再使用原则、再循环原则。在水领域中,“减量化”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再利用”原则主要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以各种方式加大使用效率;“再循环”原则通过循环使用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促使生态环境的循环净化。生产与消费适度原则。循环经济观提倡物质适度消费,在消费的同时要考虑到废弃物的利用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在水资源不断开发进行产品出售的情况下,抑制过多生产与消费,并根据需求决定消费。
三、循环经济观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支撑点
1.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技术支撑
循环经济观促进水资源发展的技术作支撑,其主要载体有资源的综合勘探、综合评价、综合利用技术,环境无害化技术,再循环资源化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等。
2.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产业支撑
再循环经济的思维框架中构建一个包括生产和消费在内的整体配套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对于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一是倡导大力发展生态体系,在更大的范围内实施循环经济的法则。二是大力倡导健康的消费市场和资源再利用,使之与健康生产相互衔接在整个社会的范围内形成“自然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环。这种体系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减量化、再循环和再利用,从而减轻了水资源的供应压力,极大地增强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管理支撑
资源管理层面,不仅要考虑工程承载力还要考虑生态承载力,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良性循环才能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管理。审视我国资源经济的基本结构,可通过采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调节水资源的天然时空分布,在实现客观规律的过程中,为资源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提供相关理论和现实依据。
四、水资源循环经济的发展策略
1.强调循环发展观,用理念推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的有限性要求我们要长远考虑生态的平衡发展。树立循环经济观,在水资源领域中推行理念,坚持发展目标,深入规划资源利用率,通过循环经济理念人们在社会上能最终达到资源节约的行动力量。
2.从资源本身认识经济发展,构建资源循环机制
自然界中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也是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水资源的物质相对质量关系的组成情况是健康环境的真实反映,所以循环经济观的理论基础是量化的体现,并有助于今后发展循环经济。
3.优化水资源管理支撑体系,推进水资源的和谐论策略
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地理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等辅助系统是水资源管理强有力的技术手段。水资源作为一种商品,将其纳入市场中,必须要符合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因此,支撑体系的强化,要求人们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健康、和谐相处。
4.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刺激水资源循环经济的发展
在保护水资源的过程中,如何控制水污染排放量,如何在各方利益参与者之间合理分配控制的污染排放量非常重要。正确处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关系,通过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对水资源管理制定合理法规。
参考文献:
[1]厉无畏.中国产业发展前沿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陈志恺.21世纪中国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问题[M].中国工程科学,2000,2(3).
[3]王先述.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0(28).
[4]张红兵.对水资源管理的几点认识[J].中国水利,2002,(10):31-34.
[5]杨进怀,孙红艳.我国水资源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J].水土保持研究,2007.14(6).
作者:陈汝翔1 舒俊2 单位:1.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 2.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