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认知度和实施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认知度和实施度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认知度和实施度

[摘要]该文以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的企业为调查对象,对乌鲁木齐多家企业进行抽样调查,运用统计软件SPSS21.0对问卷进行科学的信度和效度检验,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找出影响乌鲁木齐市企业员工对循环经济的认知程度以及企业中实施循环经济力度的主要因子,在此基础上得出乌鲁木齐市企业循环经济认知和实施的最终得分,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并给出适合其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企业;循环经济;因子分析;问卷调查

引言

新疆地处祖国边陲,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其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依靠资源型和原材料工业支撑。随着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问题越来越严峻,发展循环经济俨然已经成为了一项国家政策。作为新疆的首府城市,乌鲁木齐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把循环经济落到实处,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在“十二五”期间累计投资454亿元,实施了工业企业搬迁治理等126个重点大气污染治理项目,批复了多个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和园区。2015年,相关部门将重点放在了企业中工业污染源的治理上,针对27个重点污染源项目,实行了以奖代补的治理方式,推行一些高效的节能措施,从源头治理污染,对480家小型、转型无望且污染较重的企业进行关停。这一系列措施的执行使得乌鲁木齐市在“十二五”期间超额完成了4项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减少了1500万吨煤燃消耗,2014年万元GDP能耗较2010年下降了34.25%,提前完成了自治区下达的“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循环经济工作开展后的效果明显,使得乌鲁木齐市在环境改善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然而乌鲁木齐环境问题仍是公众关注的焦点,2015年冬季,乌鲁木齐市数次出现严重雾霾天气,影响市民的出行和健康。因此,环境治理工作任重而道远,这就需要更大力度地去实现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做到污染低排放,摒弃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与循环经济相关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研究对象通常是省、市,很少有研究以问卷的形式涉及到企业,并对问卷进行统计检验。企业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在企业中实施循环经济,符合国家发展战略意图和资源保护战略需要[1]。本文以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的企业为调查对象,对乌鲁木齐的多家企业进行抽样调查,运用统计软件SPSS21.0对问卷进行科学的检验和分析,运用因子分子方法找出影响乌鲁木齐企业员工对循环经济的认知程度以及企业中实施循环生产力度的主要因子,在此基础上得出乌鲁木齐市企业循环经济认知和实施的最终得分,并针对研究结果给出适合其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问卷设计及基本分析

1.1问卷设计

初试问卷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问卷的主体,即企业循环经济的认知与实施指标;第三部分专门对调查对象所在企业的行为进行调查,备选答案采用5级李克特量表法进行设计,目的用于弥补前两部分问卷的不足之处,以便于问卷的修改。初试问卷先通过预调查的方式进行了小范围的测试,根据调查结果进一步完善并形成正式问卷,正式问卷分为实施循环经济企业和未实施循环经济企业两个版本,实施循环经济企业版本含有43个问题,309个选项,未实施循环经济企业版本含有22个问题,116个选项。为了确保问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将问卷通过实地调查、E~mail发放、人物访谈等方式,发放给乌鲁木齐69家企业员工,总共回收问卷51份,回收率为73.91%,最终确定有效问卷49份,有效率为96.08%,有效问卷数置信度为95%。

1.2信度和效度检验

1.2.1问卷信度检验本文用Cronbach's信度系数法来评价调查问卷的内在一致性。在实际应用中,Cronbach's至少要大于0.5[2]。根据SPSS21.0软件进行问卷的信度分析,将不合理的观察指标删除后,测量结果Cronbach's系数高达0.722,说明调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较好,有较强的可信度。1.2.2问卷效度检验Kaiser(1974)指出当KMO值大于0.5时问卷结构效度较好,KMO值大于0.9时,则问卷结构效度非常好[3]。经检验,KMO检验统计量达到0.776,Bartletps球形检验水平为0.000,拒绝零假设。说明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矩阵存在显著差异,建构效度良好。根据KMO度量标准可知,本文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2因子分析

2.1结果分析

问卷的第三部分通过对文献回顾、资料查询、企业访谈、问卷分析等,详细调查了企业中进行的具体工作以及企业员工对循环经济的认知程度,测评指标采用5级李克特量表法分别对企业行为程度“0%,25%,50%,75%,100%”和个人认知程度“不认可,不太认可,一般认可,比较认可,很认可”赋予“1,2,3,4,5”的值。尝试性地提出将资源综合利用、工业用水循环利用、开展清洁生产工作等17个问题作为变量(见表1),运用SPSS21.0,提炼因子进行分析。根据表1中的均值统计可以看出,清洁生产、节约能源工作,资源、工业用水、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减少毒害物质的排放在企业行为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其次是开展新技术、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而学习法律法规、宣传循环经济知识和提供信息等公益性节能服务占比很小。企业员工对实施循环经济的认同度较高,认为循环经济的实施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企业的减排目标并直接影响城市环境,对开展循环经济会降低企业利润的认同度较低。可见,企业中循环产生的开展不但没有降低企业利润还为企业节能减排的实现带来了契机,对于这种新的生产理念,企业员工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如表2所示,采用因子分析法,分别对初始因子解的方差、提取因子解的方差和旋转因子解的方差解释进行分析。按照特征根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考虑到特征根小于1的因子解释力度不如直接引入原变量大,并且过多的因子不利于后续分析[4],因此列出了初始因子解中大于1的5个公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1.968%。通过对这5个因子的提取和旋转,令旋转后的因子重新分配各个因子解释原始变量的方差,使得每个公因子上的载荷分配更清晰,更容易解释各因子的意义。分析可知,问卷中的第一个公因子主要代表:积极宣传循环经济知识、完善再生产资源回收体系、提供其他公益性节能服务、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工业、学习循环经济法律法规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第二个公因子主要代表:工业用水循环运用、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资源综合利用;第三个公因子主要代表:实现了企业的减排目标、企业利润降低、实施循环经济第一目的是保护环境;第四个公因子主要代表:减少毒害物质排放、进行节约能源工作、开展清洁生产工作;第五个公因子主要代表:直接影响城市环境,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生产、消费观念。

2.2因子解释

通过上述统计方法研究,结合理论描述,我们把5个公因子分别命名为:政策实施因子、资源节约因子、利益相关因子、节能减排因子、公众认知因子。下面具体对5个因子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解释。2.2.1政策实施因子政策实施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是6个公共因子中最大的,解释了样本中所有变量的25.832。一般情况下,循环经济形成于一些特定因素的推动,而政策手段通过其规范性和强制性推动着循环经济的发展。通常而言,国家性政策的颁布能够促进企业对循环经济的实施,企业的规模越大,涉及的行业越多(尤其是高耗能的工业及制造行业),实施循环经济的意愿越强烈,其主要原因是利益驱动[5]。此外,法律的强制性和法规的约束性是国家发展循环经济不可缺少的必要手段,对现阶段大多数企业而言(尤其是中小企业),没有法律法规的强制执行,就没有主动参与意识。2.2.2资源节约因子资源节约在循环经济实施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方差贡献率仅次于政策实施因子。我国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问题通常产生于资源消耗增长过快、资源利用效率过低、资源再生化率不高。而循环经济的技术模式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节约资源,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大资源的再生化率,强化废弃物的循环再生利用,做到在不增加甚至减少原始资源消耗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6]。企业中循环经济的实施一定要把资源的节约放在首位,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2.2.3利益相关因子发展循环经济必须遵从“利益”原则,企业收益的多少直接程度上决定了其实施循环经济的力度,对企业后期的决策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企业实施循环经济,企业股东或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是实施循环经济后期的收益有多大,能够为企业带来哪些直接好处,其投入的成本是否高于企业后期获得的利润。如果不计成本、不考虑代价的发展循环经济,其结果可能消耗更多其他资源,并且产生二次污染,违背发展循环经济的初衷。对于企业来说,循环经济能否实现的关键是经济效益问题,如果循环经济的开展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就会失去动力。2.2.4节能减排因子节能减排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10.445,包括减少毒害物质排放、进行节约能源工作、开展清洁生产工作三个变量,是决定循环经济实施良好程度的重要因子。现代循环经济的基本目标是从源头上减少能源的消耗和废弃物排放以控制环境污染。在企业中发展循环经济,不仅带来经济效益,还能够改善企业内部及周围的环境。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现代经济发展模式,把资源消耗减量化作为基本前提,涉及能源消耗减量化、能量的回收和综合利用[6]。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是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2.2.5公众认知因子公众认知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与节能减排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不相上下,为10.415。循环型社会不仅体现在企业生产环节中,而且体现在公众的日常生活中,需要每一位公民的积极参与和配合。近年来,公众意见的社会影响力越发强烈,公众认知因子对循环经济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企业和政府循环经济工作的监督和促进。环境污染直接影响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公众直接参与循环经济的决策、监督和治理,是弥补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不充分、推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重要力量。

2.3因子回归分析

通过因子分析得出并解释影响企业循环经济实施的5类因素后,本文将进一步描述因子载荷值的回归情况,以探索各因子之间的联系。为了准确的衡量每个因子的得分,并进一步分析五大因子的内在关系以及对企业选择实施循环经济的解释力度,本文针对以上5个因子,采用回归法做综合评价,建立如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研究:(1)其中,Y是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的综合因子,ix为影响企业选择实施循环经济的五个因子。由因子得分矩阵将5个因子表示为17个指标的线性形式,将每个因子的方差作为原有信息的贡献率来确定其综合指标的权重,结合公共因子的得分,对每个样本求出加权平均综合得分,形成的因子得分函数为:其中,F为原始变量综合得分值,iF为公共因子,以上5个因子分别从不同方面分析了影响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的因素,但是并没有衡量每个被调查对象的综合得分,然而运用以上6个方程可以计算出每一个因子的相应得分以及原始变量的综合得分。通过分析综合得分排在最前和最后的十位企业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情况(如表3所示),不难发现:从性别上看,前十名调查对象中女性有6名,后十名调查对象中女性仅有2名;从年龄上看,前十名调查对象中有6位年龄低于30岁,后十名调查对象中年龄低于30岁的有3位;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前十名中仅有1位非大学文化水平,后十名中有4位非大学文化水平;从职务来看,前十名中有4位中层管理人员,后十名中仅有1位为中层管理人员;从收入范围来看,前十名中有7位收入高于4000元,后十名收入高于4000元的有4位。由调查结果可知,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收入范围等均对企业循环经济的认知与实施有一定影响。总体来说,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对循环经济的认知度更高;此外,年龄越小、受教育程度越高、职位越高、工作年限越长的调查对象对循环经济的认知度越高,反之亦然。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乌鲁木齐市企业员工对循环经济的认知度和企业内部循环经济的实施度的总体得分并不高,仅有4人达到60分以上,占总调查人数的8%。

3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乌鲁木齐市企业员工对循环经济认知度和企业内部循环经济实施度的因素按照贡献率大小排名分别为:政策实施因子、资源节约因子、利益相关因子、节能减排因子、公众认知因子。其中,调查者认为政策实施因子对循环经济的实施影响最为重要;资源节约因子、利益相关因子和节能减排因子对循环经济的实施起到次重要的地位;而公众认知因子的影响力相对而言被认为并不是那么重要。总体而言,乌鲁木齐市企业员工对循环经济的认知度和企业内部循环经济的实施度还有待提高。为了进一步推动乌鲁木齐市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本文针对每个因子的变量给出如下几点建议:(1)多途径加大企业内部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循环经济在乌鲁木齐市开展的时间相对较短,公众对于其了解度还有待提高。企业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内部员工的循环经济意识必须加强。可以在企业内定时开展循环经济专题讲座或课程,不断地在员工中普及循环经济理念,让循环经济思想一步步地深入到员工的生产、生活中[7]。(2)全方位提高企业内部循环经济的技术投入。很多实践告诉我们,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同样,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也需要技术水平作为其重要支撑。企业内部进行清洁生产的同时,必须改造、替换原有老旧、落后且高耗能、高污染的设备,乌鲁木齐市企业不仅可以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工艺,还可以加大技术投资,自主创新。(3)多角度加强企业内部循环经济的措施保障。首先,要优化企业内部的产业结构,以产业升级来带动循环经济的实施,对乌鲁木齐市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和园区进行规划的同时,重视非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内部的清洁生产工作建设,在企业内外形成良好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其次,政府要给予一定的财政与税收支持,对于发展现状和前景良好的企业给予相应的补贴或技术扶持;最后,要加强乌鲁木齐市政府和企业对循环经济的监管力度,以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4)多渠道注重企业内部循环经济的人才培养。人才是企业内发展循环经济坚实的智力保障,乌鲁木齐人才的匮乏是其发展相对落后的重要原因。因此,企业内应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引进相关人才,对于企业已有的人才,需要不断地对其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最新的循环经济知识和方法,给予必要的创新奖励,以避免人才流失。

参考文献:

[1]辜秋琴.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J].企业天地,2007(5):150-151.

[2]王璐,王沁等.SPSS统计分析基础、应用与实战精粹[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218-219.

[3]李昕,张明明.SPSS22.0统计分析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310-311.

[4]李英,邹燕,蒋舟.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运用的动因探索——基于问卷调查与因子分析[J].会计研究,2012(2):28-36.

[5]曹红艳.“十三五”将制定循环经济清晰指标体系[J].青海科技.2015(6):20-21.

[6]黄和平.基于生态效率的江西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生态学报,2015(9):2894-2902.

[7]王平.我国现阶段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2):21-22.

作者:章若希 单位: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