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化学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2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
1.不少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问题不够科学,知识传授不够系统。很多教师边讲解知识边提出一些化学问题,从而导致学生接受的化学知识比较零散,不能形成一个框架。而且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多大反应,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内容过于死板,灵活性严重缺乏。不少化学教师不敢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怕学生提出自己无法解答的问题,担心如果答错会丢面子,这种教学心理是错误的,“教学相长”是真理,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知识,共同进步。
3.理论只有用于实践,才能发挥出真正的作用。但是不少高中化学教师在课堂中光传授化学理论知识,却不告诉学生如何将这些知识用于实践。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不利于培养他们的操作能力。
二、如何改进高中化学教育
高中化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教师要采取多项措施改革化学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1.指导学生阅读化学教材。化学教材是开展化学教育的依据。学生对教材不理解,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化学教材。首先要重视课前阅读化学教材,学生要了解、记住教材的章节标题及课文中的小目标,了解本章节所要讨论的问题,然后把要预习的课文完整地通读一遍,边读边思考,在不懂或有疑惑的地方做上记号,做好带着问题听老师上课的准备。其次,对要求学生阅读的教材内容,教师应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当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弱时,可以列出阅读的提纲或阅读思考题,以引导学生阅读。最后,在课后要指导学生及时地结合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阅读有关课文,然后再去完成作业。阅读时要让学生逐字逐句地进行分析思考,划出重点、理出脉络,列成提纲或综合表解,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2.借助演示法帮助学生组成知识结构。化学有很多实验,如果教师只是拿着一本教材对着学生大讲特讲化学实验是如何做的,必然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化学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实物、标本、模型、挂图,演示化学实验,或放映幻灯、教学电影、电视录像而进行教学。实践证明,运用演示法进行化学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获取丰富的感性知识,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运用演示法,要注意:在演示之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做准备实验、检查教具或电化教学器械的性能等等;在演示过程中,要保证全班学生都能获得鲜明的事物表象,尽可能地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演示效果。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之间的联系,学会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除了使用演示法,教师也应该让学生走进实验室,自己动手做实验,这种直接接触化学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化学知识结构,并有效培养动手能力。
3.带领学生走出化学课堂。化学的实用性很强,学生接受化学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内,而应该懂得如何将化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所以教师可以采用参观法,带领学生走出化学课堂。参观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配合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到化工厂、矿山、博物馆、科学研究机构、大自然中的野外场所去观察研究实际事物的现象和过程,以获取实际知识的教学方法。参观法有利于使化学教学与化工生产及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它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更直接地感知所学的对象,而且有利于学生在接触社会或大自然中受到生动的实际教育,培养他们对社会和大自然的积极情感,理解化学科学与技术的社会价值和责任。
三、小结
总之,高中化学教育在整个高中阶段都占据着不容替代的重要地位,教师要正视目前高中化学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他们日后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作者:吕伟红 单位:山东省即墨市即墨实验高级中学
(二)
一、初中化学教育在培养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方面出现的问题
(一)传统教育方式遏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下,学生缺乏自己的思想观点和实践经历。一方面,以分数衡量学生,使得学生仅仅为了通过考试,一味地跟着老师讲授的思路学习,浅尝辄止,忽视了自己潜意识中那一闪而过的灵感和创新性的观点,导致创新意识不断淡化,实践能力不断下降;另一方面,教师的教育方式将学生的思维禁锢在特定范围内,只注重课本上的理论教学,而忽视学生课后实践能力的提升,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理论与实践的良好结合,是突破传统教育体制的重要途径。
(二)社会风气阻碍了创新环境的良好发展
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人们急功近利、追求高速化前进,注重眼前短期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这种消极的社会现状在潜移默化中,对于青少年的发展也产生了不良影响,从而反映到学生的学习方面。社会的迅速发展,家庭生活中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使得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也追求高速化。首先,在化学学习中,大部分学生机械化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不对知识予以深化和拓展。例如,学生知道蜡烛燃烧为化学反应,冰雪融化、苹果榨汁、墙壁渗水为非化学反应,对于其中的本质原因并没有深思,也缺乏对这四个反应的实践探讨。
(三)家庭教育使得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的意识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独生子女在社会成员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多。现代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习惯性地为孩子包办一切,过度溺爱,导致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不断增强,不利于孩子独立自主意识的形成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初中化学教育注重学生创新思维与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化学药品、器具的使用,实验操作的要领,如排水法收集气体、粗盐提纯等实验,更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甚至利用自己的创新思维对实验器具、操作过程进行改进。而独生子女正缺乏这种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因此,家庭教育方式需要不断改进。
二、初中化学教育中,培养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措施
(一)改变传统教育体制,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1)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发展创新思维的自由空间。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化学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尽量少强调“答案”一词,以免禁锢学生的独立自主思维。
(2)注重对思维活跃,实践能力较强学生的培养,树立学习榜样,激励其他学生向榜样学习,以少数带动多数。从课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实验课上的操作能力,课外对化学现象的探究与发现等多方面综合考察学生,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实践能力,自由的学习发展空间让创新思维自由飞扬。
(二)创新型的社会环境,为教育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从而促进国家的兴旺发达。反过来,创新型的社会环境也会反作用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社会发展中更加注重自主研发、保护个人及团体专利,在社会上提倡创新、鼓励创新。创新型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必然对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产生积极影响。创新型社会环境,会为中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对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营造良好氛围。
(三)鼓励学生在化学实验探究中掌握知识
化学以实验探究为基础,不亲身进行实践就不能真正探寻到其中的奥妙。在课堂教育中,老师在教授课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应多开展探究性实验,例如:利用化学知识让学生自制饮料,粗盐提纯,制作简易净水器,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变为兴趣盎然的小魔术。可以使学生置身于无限的知识天地,陶醉于在化学实验中通过亲身实践带来的乐趣。化学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也逐渐提升了实践能力。
(四)丰富课外化学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竞赛
(1)创办兴趣型社团中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小制作,小发明,并由老师进行专业点评与指导,推选优秀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型知识竞赛,还可以定期进行化学知识专题讲座,让学生获取更多、更新的信息,更加深入的了解化学。
(2)学校还可以与校外企业进行联系,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企业,组织学生参观并进行劳动。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扩大视野,开阔眼界,也能够了解企业发展对于化学知识的最新需求。
(五)改变家庭教育观念
父母对于孩子的疼爱是出于本性,但不应是过度的溺爱。父母应果断的抓住一切时机,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孩子也会从中得到乐趣。在面临困难时,父母更不应该包办一切,应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和面临困境的勇气,让孩子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活跃思维,为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铺垫。“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根深蒂固的,父母的创造性思维也会影响孩子。父母也应该广泛学习化学知识,从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中,选取易于孩子接受的知识,与孩子共同学习、探讨。在家中与孩子一起做化学实验,建立融洽的家庭关系,与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三、结束语
创新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不竭动力,是一个社会不断前进的灵魂,是教育事业发展进步的关键所在。那么,在初中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实践能力就尤为重要。在社会、学校、家庭,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在化学实验操作中的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会得到锻炼,教育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会得到不断提升,相信初中化学教育将会取得巨大进步。
作者:黄俊 单位:丽水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