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学生自主学习的化学教育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化学教育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学生自主学习的化学教育论文

一、化学课堂教学的真谛——“做”

陶行知认为传统的教育只注重知识的机械灌输,教师单纯的为了教而教,学生则是为了学而学,教和学都脱离了做。“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中心是在“做”的教学方法论上,克服教与学脱节、学与用分离的弊端,注重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之间的结合、学与用的结合。对于中学生而言,化学是一门具有直观性和演示性的学科。在课堂上,教师针对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针对性的演示与讲解,是十分重要的。传授知识的演示实验是以让学生获取新知识为目的而进行的实验。教师在进行演示时,先讲述原理、条件、注意事项,当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后,教师再讲解以启发学生对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与探索。通过实验的演示,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具有直观讲解性的知识更具有兴趣,容易接受新的知识,还可以使学生了解仪器以及试剂等的使用方法,以便日后进行独立实验时能够正确的操作。例1.蜡烛的燃烧产物在教材中,对于探究蜡烛及其燃烧产物是这样进行的:分别取一个干燥的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先后罩在燃烧蜡烛的火焰上方,仔细观察罩杯内壁上分别有什么现象出现,推测燃烧后的生成产物。同学们观察到干燥烧杯的内壁有水珠出现,于是推测蜡烛的燃烧产物中有水,但是有的同学也提出不同的意见,认为大气中有水的存在,不能认定蜡烛的燃烧产物有水。必须进行验证才能最终确定。(1)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讨论如何验证干燥烧杯内壁上的水珠是蜡烛的燃烧产物,而不是大气中水分的凝结。如果学生能够考虑到比较好的实验,教师应在理论方面首先给予肯定或否定,若在理论方面可行,就可以让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实验,此时教师给予操作上的指导;若是学生没有探究出可行的实验,,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如下的参考性方案。(2)教师的建议实验:使用小木炭做一个对比试验,即用干燥的小木炭代替蜡烛燃烧,用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燃烧的木炭上方。观察发现烧杯内壁没有水珠出现,这样就排除了大气中水分对蜡烛燃烧产物的干扰。这一方案富于“弹性”的教学策略,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及时的与教师进行交流,还可以使其养成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化学课堂的真谛是“做”,化学上各种不同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就科学家们看来,也是基于物质本身所具有的性质,探讨二者之间发生反应的可能性与反应后的产物,然后再进行操作性的实验以证明猜测。在“教”“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是为了使“做”更趋于真理。“做”不仅指教师要给学生做演示,还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亲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这样富有“弹性”的教学策略,可以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及课堂上师生进行交流与碰撞留下时间与空间,促进课堂精彩的生成。

二、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陶行知提出“做”要将人的两个宝:“脑”与“手”结合起来。人类最初的知识来源于感性经验,感性经验的积累只是在量上的积累,要达到质的飞跃,感性经验就必须经过人的思考,上升为理性经验。陶行知形象的指出:“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但是经过思考而产生的理性经验,还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活动的检验,如此循环往复,逐步地向真理靠近,这样获得的知识才是自己的。陶行知这一理论知识应用于化学课堂教学就是将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并不断的创造出更多的新知识。要实现创新,就必须解放学生的身心,让学生成为自主、自动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既要动脑,还得动手,在实践中获取真知,在实践中进行创造。化学是一门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许多的知识在现实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化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其生活的实际。一方面将实际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增强学生的应用与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就在他们的生活之中,关键就在于探索,以此逐渐培养其学会观察、不断反思的能力。学生基于实际生活的经验及经过反思后产生的想法,教师可以通过理论知识进行验证,确定安全可行的前提下,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实验以证明其想法正确与否,不断的培养其创新与发展能力。

三、“教学做合一”应发扬民主,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

陶行知认为“做”是“教学做合一”的中心环节,那么,在课堂上如何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以学生的“做”为中心呢?必须发扬教学的民主性,根本上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真正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消极、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陶行知十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师生之间是一种合作、开放、平等真诚的关系。关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具体做法上,陶行知主张学生多提问题,重视课堂上师生之间的讨论与互动。提倡激趣,认为教学应从学生的兴趣着手,让学生乐学。上述思想对于在化学课堂上建立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求知欲是很有启发的。在动态的、相互交流的课堂上,师生之间通过相互影响,体现着化学本身的动态变化与发展的魅力。设定一个课题,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相关解决方法的讨论,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同时,学生之间因为知识、经验等的不同,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前后连贯起来,融会贯通,对同一问题就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与解答方案,这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反映使整个课堂活跃起来。学生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当他人的解决方法与自己的解答相冲突时,学生随着他人的解答不断进行分析与判断,不断的充实与完善自己的解答方案,在一种积极的状态下实现知识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