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课程下的化学教育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如何实现从“教”向“不教”的转化
1.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愿意学才能主动学,主动学才能学会学。只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实现从“教”向“不教”的转移。高中化学课堂如何让学生愿意学习呢?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善于通过生活化、趣味性的教学、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多用激励性评价手段,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积极性。苏教版教材中“你知道吗?”、“交流与讨论”、“活动与探究”、“问题解决”、“化学史话”、“拓展视野”等,具有激趣的作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
还可以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把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都能亲身体验、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乙醇》中的氧化反应,设计这样的小实验:①蘸有高锰酸钾和浓硫酸的混合物点燃酒精灯;②模拟交警检测驾驶员是否饮酒或饮酒过量的过程:呼出含有乙醇蒸汽的气体接触到三氧化铬(橙红色),即被还原成绿色的硫酸铬。这些问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有了积极性,也就有了学习化学的内驱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开展积极的引导活动,让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
2.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引导
高中化学内容繁杂、知识零散、思维跨度大、记忆量多。如果学生没有科学的方法,学习靠死记硬背,抓不住重点,容易越学越糊涂。因此,教师要积极及时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自主探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策略和技巧。比如合理分配时间,正确处理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善于总结重点内容,摘录要点,及时记下心得体会,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对比等。要让学生区分好不同的知识应该用不同的方法去学习,掌握好各类化学知识的学习规律。比如:教一些化合价口诀表、盐类溶解性规律表记忆方法、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法、基本概念学习法、基本理论学习法等。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验现象,弄清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性,对理论性内容耍注意有关概念、原理的产生过程和应用范围等。
3.营造化学课堂思考与探究的情境
在化学学习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不加思考的“好问”学生,这种“好问”其实不值得鼓励。自主学习最重要的是思维,而思维方法需要在探究、体验中获得。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创造探究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活动。
问题引导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好方法,在教学中要善于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不断思维。通过多问多思,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问题-思考-再提问-深层次思考”的过程,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教给学生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例如:在讲解Fe(OH)2的制备和性质时,先告诉学生Fe(OH)2的颜色、状态及溶解性,然后演示新制的FeSO4和NaOH溶液的反应,让学生仔细观察,结果学生未能看到白色絮状沉淀,而看到的是灰绿色的沉淀。该现象立即引起学生思考。此时引导学生探索:为什么要用新制的FeSO4溶液?为何要将滴管插入试管里溶液底部,慢慢地挤出NaOH溶液?久置的NaOH溶液中会溶解了什么物质?当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分析得出FeSO4和Fe(OH)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时,然后立即换一瓶经煮沸以除去氧气的NaOH溶液重新实验,结果先得到白色沉淀,过一会儿转变为灰绿色,随后逐渐变为红褐色。这一现象又引起疑问:怎样才能使生成的Fe(OH)2被氧化的速率减慢呢?结果经过学生一系列的思考、讨论、比较以后,提出了多种制取Fe(OH)2的措施。
在课堂结束的时刻,还可以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把问题留给学生课后去思考,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问题并把问题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如:在“生命的基础-蛋白质”后,学生问:“老师,蛋白质的变性都是化学变化吗?如果是,那么鸡蛋煮熟后还是蛋白质吗?”这时,老师毫不犹豫地表扬了他:“你确实是一位很会思考的同学,这个问题问得挺好,看来课后我们可得好好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讨论,并把问题引向课后。
4.逐步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自主学习只有形成习惯,才能够成为真正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如思维的习惯、做作业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实践的习惯等。
首先,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根据不同基础制定学习目标。如:学习物质结构时.基本要求是了解1-18号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和离子的结构。较高要求是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不断实现自己的目标中增强自信心,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志向水平。
其次,让学生逐步养成自己收集、选择学习材料,确定学习任务、学习重点、学习要求、学习程序和学习方法的习惯。例如:在化学知识每一章结束之际,将知识进行分类归纳,获得系统、网络状知识体系;定期写学习心得,总结前一段时间的学习状况课后及时复习、整理、归纳的好习惯。
在各种习惯中,最重要的是思维习惯。教师要教会学生对解题过程和思路进行总结和反思的习惯。比如:这道题巩固了哪一个知识点?解题的思路是什么?有没有更好的解法?
二、要正确处理好“教与不教”的关系
什么知识应该“教”,什么知识应该“不教”?这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学生身上是不同的。有的老师一味地讲究少讲、多让学生自学,但由于脱离学生学习能力,很多知识老师没有讲、学生不会学,教学效果很差。所以,在教学中要科学把握教与不教的分寸。
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通过课前了解、课前预习、课堂反馈等,随时了解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基础。在此基础上思考什么知识需要教?什么知识学生可以自己学?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学?一些难点知识通过学生合作探究,能够解决多少?等等。
其次,要把教与不教融合起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卖关子”,把问题解决的机会留给学生;教师也要学会做“及时雨”,及时对学生进行思维的点化,对学生一些易错的、易混的、易漏的、不明白的地方进行精讲,注重提高课堂效率。
高中化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化学反应与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通过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采用自主学习的形式,无论对知识的掌握还是学习能力的培养都非常有益,在这方面还需要广大教师不断探索研究,更进一步地开展好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