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学化学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应用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学化学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应用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中学化学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应用分析

【摘要】主要从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自信;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寻找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切入点;充分利用化学发展史;要使学生学会对化学科技成果的正确选择,教育学生追求化学的“善”等方面探讨了在化学教学中融合人文精神的做法。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人文精神;中庸;共存

从教近十年,特别是近两年,开展了《化学课堂中问题对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影响的探究》后,更多的思考如何改变学生思维的惯性及他们思维的方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些是天生的无法改变的,但我们能影响到的是他们的思维宽度与深度。

一、创建良好课堂情景,将知识化繁为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已经是大家公认的,但单纯以知识的兴趣点来激发学生的认识显然是偏颇而不长久的。萨科奇在给教师的一封信中谈到,老师要使学生欣常“伟大和深刻”的事物,厌恶“渺小和平庸”的事物。这也说明在教学中教师要选择能投射到心灵深处的内容与学生探计。而能与人拟灵相伴的就是相关的哲学与人文精神。结合到平时的教学中,例如:沪教版中第三章《物质的构成》这一部分内容,一向是初中学生最怕也最难理解的内容,本身的知识点也比较抽象,是初中化学的的难点,在探究的教学过程中,尝试不在从科学的角度入手,而是尝试着从哲学的层次解释;课堂中引入《易经》中“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一句话。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物质世界是班谰万象,远至宇宙,无穷无尽;而物质又是由各种粒子构成的,粒子之无限可分性,也已经得到科学的证实,通过与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在哲学层面的解说对他们有很大的吸引力,也更好的理解了物质的微观世界。

二、文理结合,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中庸精髓

在讲解化合物中化合价的时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知识点是:各元素的化合价之各为零。特意引入了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不偏不倚为中庸,得失守恒为中庸”。所以在教学中不在深究化合价是生质还是状态,而是要求学生理解“平衡”,还有相应的采用“中庸之道”教学来理解的内容有:化学式的书写、质理守恒定律、方式程式的配平、酸碱中和反应,初中化学的大部分难点都可以和“中庸”相应证,通过化学的学习进一步推广到人生处世及世间的道理,最终根本就是平衡,如果能明白并应用“中庸”思想那么学生的思维深度就能大增加,人也能更有内涵,能自觉的在思想观指导认识事物之间的存在,促进形成他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其中我曾经采用过教学方式———表演。在学习初中化学的难点:微粒的内部结构,给学生一个命题“假如我是一个分子……”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分子的特点、性质,给予了学生一个实践的机会,并在实践中参司其中的道理,对于宇宙来说,人是那么的渺小的,同样对于人类来说,分子也是如此的渺小。尽管渺小,但它们始终在运动,它们之间有一定的间隔,且因为外在条件(温度)的改变,会发生运动和间隔的变化。而后体会分子的这一变化带来的效果,以水分子为例,外在条件的改变,让水分子有三态变化,水分子通过三态为化实现了自身的净化和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三、通过化学,理解共存的意义

当学生认识到分子的性质后,就会自然地想到,与分子同样属于构成物质粒子的原子、离子,也应该有这样的特征,如此便促使学生主动的进入探究其他亮点的状态。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生,还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引伸出新的人文意义“共存”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有很多已经开始对于社会的分工与合作有了明确的认识。那么经过化学中一些内容将更理解“共存”的意义:谁都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人一生下来就必然与周围相持连。就像粒子与物质的性质一样,单个粒子是不能体现出物质本身性质及特点,只有大量的粒子聚集在一起后才能体现出来,联系到人类,也是一样,只有你单一的一个人时,我们人类的社会性是不能体现出来的;所以推及其他,学生就会知道物质也是如此,它与它之间是相生呢还是相斥,是什么方式发生联系呢?学习方法也是如此呀,有这样的认识,他就会自觉地去迁移、去比较、去反思,如此,他就会构建起一个共存网络,知识的内容就在其中了,像分子孙原子、宏现和微观、酸和碱、化学变化与物与变化等等,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复应证这一道理时,他就知道自已也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他应该以“共存”的思想来对待周围的一切,如此才能拥有和谐的生存环境。

四、充分利用化学发展史,丰富学生的人文情怀

结合化学课程,有意识地介绍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化学领域中的巨大成就,以及一些我国化学家的动人故事,增强学生自豪感,可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之情。如四大发明中的火药、造纸,就是我国对化学科学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又如侯德榜制碱,极具爱国教育意义的素材,具有良好的教育意义。纯碱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可是8O多年前,全世界的碱生产都被英国垄断了,随意抬高价格。中国留学生侯德榜当时在美国学习化学经过3年不懈的努力,他终于探索出了一种制碱的方法,就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使工厂生产出了洁白的纯碱,打破了英美对新式制碱法的技术封锁,从此把原来一盎司黄金一磅的纯碱做成了白菜价。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先生在《科学人文和而不同》一文中精辟的指出“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残缺的人文,人文有科学的基础与科学的精髓;没有人文的科学是残缺的科学,科学有人文的精神与人文的内涵。”倡导科学知识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和谐融合的化学课堂,培养全面发展,塑造具有完整人格的人才,是我们化学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努力。

【参考文献】

[1]余前利.科学与人文教育融合下的中学化学教学[J].基础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2]聂晓慧.浅谈怎样加强中学化学教育教学的素质教育[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01)

[3]赵立萌.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实施方法研究[J].知识经济,2008年09期

作者:徐观福 单位:晋江市深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