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学校核心价值观培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学校核心价值观培育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学校核心价值观培育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校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依据,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学校核心价值观培育就是从理念、环境、课程和制度四个层面入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步步践行于学校发展之中。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校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校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出了答案,即培养爱国、敬业、友善、诚信、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关于如何培养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给出了答案,即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中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培养出爱国、敬业、友善、诚信、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校核心价值观是学校发展所秉承的价值追求,其核心也聚焦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么培养人这两个问题。如此看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校核心价值观其内在本质是相同的,只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国家层面上思考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而学校核心价值观是从学校层面上思考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两者是上位与下位、一脉相承的关系。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核心价值观的风向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总结和概括,其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特征,对社会各个领域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对于学校核心价值观而言亦是如此。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核心价值观的风向标,它为学校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导向。特别是在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之下,学校教育的外在环境变得日趋复杂,学校组织和学校成员极易陷入价值选择的困境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关于价值取向的论述,为学校教育和学校核心价值观培育指明了育人的正确方向,这不仅利于学校组织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能匡正学校成员的思想偏差,统一学校成员的思想。

3.学校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观,是人们思想的总引领,这种思想的引领最终要具化为社会个体的行为表现。但毕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总括的、抽象的价值观念,若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到人们生活和工作当中,进而成为人们思想的指引和行为的准则,就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各个领域中较为具体的价值观,这样才能对人们的生活实践起到具体的指导作用。而具体到学校,学校核心价值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领域的细微化,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二、学校核心价值观培育面临的挑战

1.学校组织的外围环境日益复杂化

外来文化的大量涌入,驱使社会发展走向多元。在这多元的社会之中,人们呼唤个性的张扬,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呼吁个体生命价值的提升。相应地,学校不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场所,更是放飞梦想、提升价值的地方,学校教育也被赋予了多元的职能。因此,当今学校不仅要满足社会的需求,也要满足个体多样化的需求。外围环境的日趋复杂,人们思想观念的日益多元,使得学校以往所秉承的价值和信念受到了质疑和挑战,学校组织在人们的质疑声中开始反思: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应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多元需求之下学校该如何发展?这些问题的困扰都容易使学校发展陷入价值定位的困境,从而增加学校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难度。

2.教师群体的价值取向逐渐分化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趋多元,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神圣”形象也日渐平凡化,教师的文化威信和道德威信不断下滑。在现实中,教师一面接受“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道德标榜,一面却要忍受社会和家长的不断质疑和刁难。这种自我身份认同的两难境地使得教师群体对其职业的认知和价值取向也出现了分化。有的教师对教师职业仍秉承着传统认知:认为教师就是最无私、最具爱心的职业;教师是春蚕、是蜡烛、是人梯,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职业。而有些教师对其职业的认知已经发生改变:认为教师不应是一个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的职业,教师也不应是一个自耗性的职业。这些不同的职业价值认知影响着教师群体,也给教师群体带来价值选择上的困惑与迷茫。教师群体是学校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体,由于其价值取向的逐渐分化,必然会影响到学校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效果。

3.学生群体的生态日趋多样化

西方外来思想的全面袭来,大众文化的异军突起,促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日益开放和自由,学生群体的思想也更加开放,“超级女生”“超级男生”“中国好声音”“跑男”“欧美风”“日韩风”都冲击着学生群体的思想,学生群体的生态越来越多样化。面对如此多元的社会环境,学生群体特别是中小学生,由于其社会经验少、阅历浅、思想发育尚未成熟等因素,难免会出现信仰危机、理想空无、情感淡漠、价值混乱等问题,这些思想偏差都急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学校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

1.从理念层面入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据

学校核心价值观培育是学校长期办学历史的积淀,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面对日益复杂的外界环境和人们多元化的需求,学校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理念层面的合理设计,可以为学校进行合理的定位,给学校发展指明方向,从而使学校从容应对复杂的外界环境,逐渐步入内涵式发展道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提出了要培育爱国、敬业、友善、诚信、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不仅为学校教育培养人才指明了方向,也为学校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学校发展规划的形成提供了依据和标准。因此,在学校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学校办学理念、育人目标等理念层面的设计都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据,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笔者调研的一所学校A在其学校核心价值观培育中,校长带领学校全体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分析研究,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并结合本校历史传统和发展现状,进行优劣势分析以后提出了“墨品教育”的学校核心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身端体正,书字立人”的办学理念和培养“品行端正、善思智慧、宁静致远的墨品少年”的育人目标。这种理念层面上的设计为学校核心价值观的落地实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学校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方向。

2.从环境层面入手,让一草一木变为“无声的老师”

校园环境是无声的语言,对学校成员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因此,学校要让校园中的一草一木都成为核心价值观展示的载体。仍以学校A为例,该校在凝练出其核心价值观后,对校园环境进行重新设计,让校园的一花一木都成为讲述“墨品教育”核心价值观的“无声老师”。具体说,该校为了凸显“墨品教育”,在校园四周墙壁手写方正品质艺术字。同时也对教学楼进行了精心设计,一楼东以书法基础知识为主,保留一部分墙面张贴、悬挂学生作品。一楼西以名家书画介绍为主,保留一部分墙面张贴、悬挂学生作品。二楼中央墙面以“文化的传递,文明的传承”为主题,展示书法、剪纸、瓷盘书法艺术等多种形式的作品。二楼东以养成教育为主题设置版面,二楼西以中国字文化为主题。具体到各个教室文化也都以突显“墨品教育”为核心,通过努力,学校到处都弥漫着书法的气息,沁人心脾。

3.从课程层面入手,让核心价值观课程化成为常态

学校核心价值观是以校长为首全员参与的过程。在整个培育过程中如何较好地让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参与进去,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对于小学来说,教师们又是上课,又是管理学生,其工作量大、任务重;小学生虽然学习任务不重,但年龄较小,参与起来难度较大。而对于中学来讲,教师的工作量大自不用说,学生的升学压力更大,其参与的难度更大。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使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成为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参与者和践行者,除了把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和常规课程中外,还有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就是把核心价值观校本课程化。具体而言,把核心价值观校本课程化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做好课程设计,生成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生成是在校外课程专家引导下教师群体自主研制的。为了不增加教师群体的负担,学校可以课题申报为依托,依靠校本教研来进行。在具体教材编写中,教师群体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本校实际结合起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教材。第二,校本课程的开设。校本教材的成功编制是开展校本课程的前提和基础,但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展还需要学校的制度落实。学校要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校本课程开设的时间,特别是中小学校要保证其时间不被其他主课所侵占,除此还要有配套的课程评价和考核机制,促使核心价值观校本课程化成为一种常态。通过校本课程的的学习,学生群体不断加深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进而也自觉地加入到学校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之中。以笔者所调研的学校B为例,该校根据自身发展的传统和发展优势,凝练出“以书激趣书润人生”的核心价值观,为了使该校教师和学生真正参与到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当中,成为学校核心价值观的主要践行者,该校依托《巧用小练笔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研究》和《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实践研究》两个课题,组建了校本课程开发团队,结合本校的特点,编制出了不同年级的《爱上读书》的校本教材。在此基础上,该校还把校本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种形式,必修课程为以《爱上读书》的校本教材为主线的读书活动,选修课程则包括各种社团活动。并且为了保证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展,该校将《爱上读书》校本课程排进课表,每周一节。读书课分阅读指导课、阅读欣赏课、阅读交流课、读物推荐课等几种类型实施。同时,还安排了专门的早读、课内阅读和晚读时间,早读为早上8:10———8:25分,课内阅读为课间操后的15分钟,晚读为下午第二节课后的社团活动时间。《爱上读书》校本课程的开设和实施,使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成为了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参与者和践行者。

4.从制度层面入手,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

众所周知,凝练和确立学校核心价值观并不难,难的是如何使学校核心价值观成为常态,真正内化于学校成员之心,外化于学校成员之行。把学校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各种具体的管理制度,可以使学校成员在无数次的遵守与践行中不断内化,进而成为一种行为习惯。由此可见,把制度建设作为学校核心价值观内化的重要载体,可以使学校核心价值观培育深入而全面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进行学校核心价值观培育,就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各项制度正确与否的标准。具体说:首先,将“三个倡导”中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学校教学工作制度、科研工作制度、学生工作制度、行政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制定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尺度。其次,把“三个倡导”中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融入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构建民主、公正的制度文化,在制度的落实中保障自由、平等的文化氛围,进而形成按章办事的法治形态。再次,将“三个倡导”中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学生管理的出发点和依据,做到道德引导的柔性管理与制度规范的刚性管理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罗生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的机制创新[J].教育科学研究,2017(03).

[3]季平.在中小学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J].教育探索,2017(01).

[4]石中英.中小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原则[J].人民教育,2014(17).

作者:陈耀玲 单位:太原学院教育系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