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研究述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研究述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研究述评

摘要:自1992年以来,国内学者对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经历了内容解读、多维透视和专门分析三个阶段,研究成果涵盖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背景、内容、路径、启示、效益等方面。展望今后的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鉴于“进教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学校领域中的首要方式,因而考察新加坡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材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成为一个重要切入点。

关键词: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实现自我完善与自我创新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借鉴、学习其他国家的有效经验。纵观世界,新加坡是建构和传播核心价值观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考察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研究状况,势在必行。

一、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状况概述

早在1991年,新加坡就已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进而不断熔铸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念。1992年,我国学者高伟浓发表《新加坡“共同价值观”析》一文,首开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之先河,至今已有26年。在此期间,“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基本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大致经历了三个研究阶段。第一阶段(1992~2002年)为新加坡核心价值观内容解读时期。1992年,高伟浓在《东南亚研究》上连续发表《新加坡“共同价值观”析》和《新加坡“共同价值观”析(续)》两篇文章,拉开了新加坡核心价值观内容解读的序幕。在此之后的十年,王殿卿的《新加坡的文化再生运动与国家的共同价值观》、师海龄的《新加坡社会的共同价值观》、李路曲的《新加坡“共同价值观”评析》等,均从不同角度分析新加坡的核心价值观。第二阶段(2002~2012年)为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多维透视时期。20世纪90年代末期,新加坡将中小学“公民课”改为“公民与道德教育课”,“公民与道德教育课”遂成为新加坡基础教育领域实施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键课程。另一方面,伴随着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力倡导,透视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意义凸显。我国大量学者开始立足比较研究的思维和本着为我所用的方针,剖释新加坡中小学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模式、特点、途径、策略及其对中国道德教育、社会与文化建设的启示和意义。由于新加坡具有浓厚的儒家文化底蕴,分析儒家文化与核心价值观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成为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的一大主题。第三阶段(2012~至今)为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专门分析时期。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随即,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专门性的建设策略与成功经验引起国内学者的重视,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研究焦点。以梁凤美发表在《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的《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从新加坡的五大共同价值观谈起》一文为标志,关于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深入性专门研究方兴未艾,并逐渐探讨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教材化与课程化的微小问题。整体而言,虽然国内学者对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研究,鲜有独立性的学术专著面世,其主要分散在意识形态、道德教育和文化建设等领域,但关于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的期刊论文,成果颇多,主题鲜明。

二、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内容剖析

(一)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的背景研究

20世纪90年代,在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国家领袖的正面倡导下,新加坡积极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诚然,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多重因素作用下的发展结果。国内学者对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的背景研究,大致有三种观点:第一,基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提出核心价值观教育。新加坡之所以大力提倡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因为“在国家独立的发展历程中,新加坡极度缺乏统一的价值共识;社会转型时期西方价值观的冲击,使新加坡传统价值体系式微”[1]。更有学者指出,面对西方价值观、儒家文化与其他种族思想的冲突,核心价值观亟待挖掘[2]。第二,基于文化生产运动的目标提出核心价值观教育。20世纪70年代后期,新加坡基本解决了人们所关注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物质文明建设水平较高,但精神文明建设相对落后,因而如何构建一个符合新加坡新形势的价值观体系成为政府的燃眉之急,一场“文化再生”运动在政府的着力领导和组织下应运而生[3]。第三,基于危机意识提出核心价值观教育。新加坡人的认同危机和忧患意识,是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的重要背景因素[4]。一言以蔽之,社会情势的变化与社会思潮的变迁,是促使新加坡核心价值观萌芽的土壤,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社会背景。

(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具体内容研究

近30年间,新加坡倡导的国家核心价值观不断地变化、发展、完善。1991年,新加坡在《共同价值观白皮书》中提出五大价值观: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2007年,新加坡颁布的《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标准》中强调“尊重、责任感、正直、关爱、应变能力、和谐”。之后,新加坡了《新加坡学生21世纪技能和目标框架》,将六大核心价值观完善为“尊重、责任感、坚毅不屈、正直、关爱、和谐”。国内学者从不同层面研究了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具体内容。首先,对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文本内容的阐释和分析。如国家意识、社会责任、家庭美德和个人素质是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核心内容[5]。其次,关于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的特点研究。新加坡核心价值观“不等于儒家价值观”,“不包含政治价值观”,“不包含任何宗教价值观念”,“更不是约束个人价值观念、行为法规”。[6]第三,李韶鉴、高伟浓、曹云华等学者从新加坡核心价值观与传统儒家思想之间关系的角度解释具体内容。

(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培育路径研究

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把核心价值观融进实践、贴近生活、深入人心,新加坡展开了培育途径的探索。从培育路径的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国内学者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其一,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网络体系研究。新加坡在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路径上,建构了一个学校施教、家庭合作及社会辅助的立体化的路径网络体系。其二,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保障制度体系研究。基于保障性、监督性、惩罚性三个向度,新加坡为培育核心价值观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制度性支撑体系。制度性支撑体系主要包括政治制度保障机制和法律制度保障机制两个层面[7]。其三,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教材化、课程化研究。利用教科书文本资料,有学者分别探讨了新加坡“关爱”“爱国”“尊重”价值观在教科书中的分布情况和主要特征[8]。

(四)核心价值观教育经验的借鉴研究

研究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找出其一般规律和发展特点,可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与学习。国内学者从多个方面,分析了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经验的借鉴价值。第一,新加坡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建设方式之借鉴。譬如,“开展学校教育活动、运用丰富多样的传播方式以及完善国家法律机制,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在制度化下潜入生活的方方面面”。[9]又如,“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借鉴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理念,树立和谐教育理念、人本教育理念以及国民教育理念”。[10]第二,关于如何提炼和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启示。比如,“在借鉴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必须处理好外来文化引进与本土化融合问题”。[11]又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氛围的一致性”。[12]再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品德课程目标,建构科学评估体系”。[13]

(五)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施效益研究

现实表明,核心价值观教育对新加坡社会发展与进步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多数学者从个人、社会和国家等层面,探究了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施效益,认为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施以来,民众、社会和文化等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集个人发展效益、社会发展效益和文化发展效益于一身的强大动力,共同维护和促进了新加坡的繁荣与富强。具体地说,“塑造了新加坡人宽容尔雅的文化性格,培养了新加坡人乐于行善的高尚品格,营造了新加坡人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唤醒了新加坡人的国家认同,培养了新加坡人的文化认同意识”[14]。

三、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反思与展望

国内学术界对于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研究比较集中,立意高远,对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系统化、理论化,颇具理论模范作用。个别研究因其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现实关怀而颇具启发意义。当前的研究也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一方面,众多研究主要是对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背景、内容、路径、效益的剖析,或者对中小学教材培育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文本阐释,较少提及如何借鉴新加坡核心价值观的成功经验,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操作性建议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另一方面,关于新加坡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一般性分析较多,深层次剖释的较少,对新加坡推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式方法、建设经验的研究,大多都是泛泛而谈,停留于表面,缺乏微观层面的深入研究,造成难以揭示本质的、内在的一般规律。因此,关于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研究空间和研究场域有待进一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中国社会前进的精神旗帜。《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强调,必须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摆在全局的重要地位。这离不开全民参与和国民教育,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材、推向课堂、融进人心。教材是实现基础教育课程目标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既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技能的载体,又是体现国家意识形态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桥梁。因此“进教材”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学校领域的首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邵士庆,刘兆芙.新加坡建构共同价值观的经验及启示[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6,(5):50-57.

[2]王凌皓,张金慧.新加坡中小学“共同价值观”教育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7,(3):38-41.

[3]张文卿.当代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博士论文,2017:76-77.

[4]朱晨静.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探析[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89-93.

[5]高进.新加坡共同价值观教育对我国德育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1,(7):157-159.

作者:闫闯 林正品 单位: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