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媒体艺术传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媒体艺术传播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媒体艺术传播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媒体艺术传播研究结合实践创作,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媒体艺术作品本身的创意逻辑性、视觉符号的文化趣味性以及叙事的生动简洁性,以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艺术教育宣传走近百姓日常,让受众在“趣味阅读”过程获得关乎价值观思想交流的新体验,逐步转化为人们的内在情感认同。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媒体艺术;宣传传播

一、艺术教育宣传现状分析

纵观现阶段国内不断涌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艺术宣传教育成果,其种类形式日趋丰富,主要涉及影视、戏曲、舞蹈、雕塑、绘画等艺术领域,大众可进入影院、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化美术馆等公共空间通过观看、体验等方式获得相关教育。同时,相关专题竞赛活动如微电影、公益广告、漫画作品等赛事活动不断涌现,相关主题采访报道等活动也日益频繁。此外,网络媒体上也出现一定数量的宣传教育艺术作品,如“可可小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童谣、系列公益广告以及相关电子漫画图书等。多渠道、多形式的艺术传播,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面向广大民众进行教育传播的作用。随着课题组对现有艺术宣传作品的整理,发现目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艺术教育宣传尚存在以下薄弱环节:一是大型艺术门类宣传作品因受展示传播时间、地点限制,无法实现完全走进社会大众、融入百姓日常生活的状态。二是现有的城市街景装置、壁画等静态艺术宣传,虽最为接近百姓生活,但相对而言其整体视效与构成框架模式比较固定,各城市装饰宣传主要采用年画、泥塑、剪纸、窗花与文字组合的符号形式呈现,全国范围内的视觉组构风格基本趋向同一。从接受心理学角度分析,这些形式较为一致的图式符号,能整体烘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城市宣传氛围、展现良好的统筹规划风貌,但观者若看得多了或看得时间长了易产生一定审美疲劳。三是当下发展迅速的信息可视化技术没获得充分运用,量少势弱的网络艺术宣传作品,难以从深度与广度上影响广大受众。鉴于此,课题组提出改良建议。

二.媒体艺术传播改良思路

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首先要发挥已渗透百姓生活的互联网媒体的作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艺术宣传贴近大众生活;让宣传教育发挥艺术“温柔与人性”的优势,使核心价值观思想悄然走进大众内心。当下“读图时代”,要让老百姓在自发的“趣味阅读”中,获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的艺术情感体验,并在情感的驱使下,在社会责任感与公德感的约束下,于潜移默化间逐步转化为公民的行为习惯。具体改良思路可涉及三方面内容:一是扩大网络宣传作品规模,为大众适时浏览创造条件;二是丰富媒体作品类型,实现专题网站、网络广告、网络动画、网络游戏、微电影、电子图书等网络媒体,以及车载、广场楼宇等媒体传播形式的多样化,以多角度、立体式地刺激大众综合感官;三是提升媒体艺术作品本身的艺术逻辑性、趣味性与时尚生动性。如果说前两项倾向于社会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规划抉择,第三项则指向当下各类艺术设计师。这就要求守护社会文化的最基层设计师,需担负起创作出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优秀视像艺术作品的时代责任,多进行实验创作探索,为社会尽可能多地推送优良艺术传播作品,营造浓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艺术教育“双百”学术研讨氛围。

三.媒体艺术创作实践研究

本研究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智审美与视觉符号审美的统一,挖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抽象观念进行形象化、通俗化与艺术化的诠释演绎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实践创作研究,追求媒体艺术作品本身的创意逻辑性、视觉符号的文化性、趣味性,以及叙事的生动简洁性。

(一)实践创作思路提炼

首先,确定艺术传播载体类型。这个看似简单,实则重要。如平面、微视、网站等类型载体的不同,将决定叙事逻辑、传播渠道与传播受众的不同,也就决定了作品视觉形式风格的整体受众定位趋向。其次,确定作品主题及大致内容。此阶段我们的经验是可针对三条路径选择性地展开:一是可通过充分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分析其可能涉及的多种外延行为表现,根据外延表现再进行艺术叙事构思;二是可以身边所发生典型事迹或事例为据,将它们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思想进行对位匹配,找到切合点;三是可以热门新闻、热点话题或地方文化关注点为契,提取其中关于国家、社会或个人层面的价值观准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思想作出对应链接。择其任一路径,均可快速落实作品主题与大致叙事内容。再次,确定艺术风格形式与视觉符号。目前,网络上具有一定规模的“可可小爱”系列公益广告以及宣传童谣,主要采用传统二维卡通动画形式,而相关网络微视频与主流电影的视像风格几乎倾向传统写实,加之城市宣传视觉审美表达几乎趋向同一,在此大背景下,突破现有视效风格模式,将是摆在广大设计师面前的探索方向之一。异彩纷呈的戏剧、风格各异的历代字画、品种繁多的民间艺术、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等,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创作源泉。当然,除了对传统的借鉴,我们还可对传统加以改良。如中国动画学派短片《鹬蚌相争》,就是将中国传统水墨画与民间剪纸艺术融合产生新图式符号的范例;《阿凡达》《捉妖记》等电影也为我们提供了传统符号融现代艺术理念生成新图形表达的可能。设计师们要发挥魔术师的智慧,用好艺术设计这个魔术盒,发现不同传播载体的受众接受思维特点,探索既渗透民族文化底蕴,又具现代艺术审美的媒体传播符号,打造出能为大众欣赏,又能从中获得艺术智慧启迪与思想启迪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艺术传播佳作。最后,艺术叙事整体设计与制作表现阶段。可根据作品不同类型进行针对性的布局构思、段落设计与艺术实现。课题组通过实践创作探索,产生了一系列媒体艺术实验作品,分享各位读者,以期获得多方面的批评指正。

(二)实践创作案例分析

我国传播学者韩丛耀曾提出:“当今以视觉为中心的转向,促使图像成为传播知识和建构社会文明的重要媒介,它建构着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想像以及认知与想像的方法。”[2]很显然,视像图形符号这种图像传播职能,在课题实践创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网络小动画之《关爱》,就较好地融汇了这种视像图形符号。该作品主题确定选择了第一路径,即通过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将其延展为友爱、善良、关爱,最终以“关爱”为核心词展开视像创意。短片对关爱的英文单词care四个字母进行了拆分重组,分别延展出child、animals、rover、elder,四个单词巧妙代表了需要关爱的四个群体:儿童、动物、流浪汉与老人。作品采用“手入镜摆拍纸片”的定格动画形式完成。全片分两段落:第一段落以字母组合、摆拍相应动画群体形象并配合不同音效,表现四群体的生存状态。第二段落以角色、道具、场景的丰富摆拍,展示社会能为四群体所提供的帮助。如一双快手为孩子们备好喜欢的食物、玩具、摇摇车等道具,孩子整体色彩则由黑白变为彩色,音效由哭声变为欢快的笑声;为流浪汉送去树荫、座椅、水杯与二胡乐器等场景与道具图形符号,流浪汉露出欣慰的笑容并拉出欢畅的乐曲等。作品最后整体出现“takecareof,getwarmer”。很显然,不同弱势群体的生存现状已历历在目,而关爱行动之后在他们身上所发生巨大变化的寓意,也让观者再明了不过。网络动画的轻松与戏谑性特征获得了充分展现,而“关爱、友善”主题思想也在这轻松戏谑间得以诠释传播并走进观者内心。作品图形符号简洁精炼、节奏感强,干净利落、一气呵成,易给观者留下深刻印象。再如网络动画《文明篇》,选取了主题确定的第三路径,即以连云港市著名的史前岩画“将军崖”图形符号为切入点,巧妙地将游客“到此一游”的不文明行为融汇进去,让观者看起来生动简洁但寓意深刻,既宣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侧面展示了地方文化。此外,所创作系列专题小网站作品,主要以flash最终生成,因此带有强烈的动画传播特点与动态按钮交互特色。网站作品有的展示出民间剪纸与农民画的融合风格,有的侧重于中国画的诗意表现,也有的着力表现民间陶艺视觉符号,还有的注重连环漫画效果的趣味表达,或将地方西游文化、糖艺文化穿插融入表现等。每件作品均以富有特色的logo图形符号为统领,以相关延展符号进行视像辅助。网站作品将从不同角度呈现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解读与外延展示,以节奏感强、时尚、趣味的网站阅读模式,打开观者心扉,带给了人们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艺术传播的新体验。

四、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艺术创作,如果我们在紧随民族文化基础上,以另一种更趣味、拙朴的符号进行表达,以更传神、更简明的叙事方式加以再现,在这快节奏时代,或许能收获媒体艺术传播的另一份惊喜。本文案例所及网络动画、专题网站等媒体艺术创作,其独立的视像画风与视觉符号,均可延展于城市公共艺术形象创意。由此,可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艺术教育宣传走近百姓日常,让大众在“趣味阅读”过程获得关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观念的内心交流与体会,并逐步转化为内在情感认同甚至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张樵苏.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EB/OL].[2017-10-18].

[2]韩丛耀.图像传播与文化转向[J].当代传播,2009(4):89.

作者:张青荣 申屠留芳 朱国军 闵元元 单位:淮海工学院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