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联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联性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联性

【摘要】党的十大八提出“社会主义核心观”后,曾多次公开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及践行须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紧密。中华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源泉、文化沃土,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精神要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超越性升华,是我国当代文化软实力的主导价值及灵魂。只有深入挖掘、科学把握二者关系,才能有利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及践行,从而实现中华文化发展的新型态、新辉煌。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联性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华传统文化,不止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更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其内容涵盖文学、艺术、教育、伦理、宗教、哲学、军事、政治、科学、风俗等方面;学术上呈现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争芳斗艳、百家争鸣的局面。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底蕴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蕴含着蕴含着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深刻底蕴。主要内容言简意赅,为24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更是国家的追求、社会的向往、人民的期盼。1.国家层面。古语有云:“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其中的“民本”思想显然易见: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只有百姓富足、安康,国家才能和谐稳定。而“富强”、“民主”正是当代民本思想的最好体现,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关心群众,关注民生。“文明”、“和谐”与“见龙在田,夷夏大防”、“不偏不易,中正和合”等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主张相对应,保持人与人之间自由、平等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社会层面。优秀传统文化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理念也有着重体现,例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均表达了世间万物皆应该根据自身规律自由发展。法则更加关注共性,强调法律是大众的,是大家均认可和认同的。上述古代文学经典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结合当今社会,便是倡导建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2。3.公民层面。我国历来都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从“苟利国家生死以”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主义已经内化成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传承和奋发图强的重要精神支柱。只有敬业才能乐业、精业,“春蚕致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都说明了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与实践。再谈到诚信,“人而不信,不知其可也”,做人要讲诚信,治国更要讲诚信。除此之外,友善也亦然,“君子与人为善”、“成人之美”、“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这些精神要素均较好地促进公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所在,为后者的产生、发展与弘扬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前者是中华上下五千年传承发展的民族精神,而后者则为前者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与生命活力。两者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产生源泉和发展动力。在中国五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华夏子孙的人伦道德、为人处世原则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首先要将爱国主义作为价值核心,要以改革创新作为发展动力,其次要深入挖掘仁爱、民本、正义、和合、孝道、诚信、德育等重要思想的时代价值。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成果,不断赋予其时代内涵,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的理论内涵转化为实践行动。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升华与创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的提出虽源于中华传统文化,但其理论内涵更加贴近当前时代的发展需要。中华传统文化是历史产物,具有天然的历史局限性,我们需要严格区分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根据新时代特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真正挖掘、利用好传统文化,并最终超越传统文化。小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高度凝练和本质要求,其在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的同时,也借鉴了世界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简单的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更不是完全“照搬套用”,而是对其升华与创新,并赋予其时代内涵2。

参考文献:

[1]于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研究》[D].山东大学.

[2]周琼.《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文教资料,2016年29期.

[3]王志东.《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学习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J].理论学习-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16年2期.

作者:张超 乔洁琼 王宸文姬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河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