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核心价值观的课程德育一体化建设路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核心价值观的课程德育一体化建设路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核心价值观的课程德育一体化建设路径

[摘要]德育教育可对人们的品德和思想内核起到教育作用,是国家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针对此,本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研究思想,将文章分为三部分展开分析。第一部分,简述德育教育的基本内涵。第二部分,简述当前国家德育教育体系内,明显出现的教育问题。第三部分,深入分析大、中、小学课程德育一体化建设途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中小学课程;德育一体化;建设路径

引言

德育教育以传播正确的政治思想,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学生知法懂法为目标。多年来,德育教育始终为国家教育部重点内容,整个在各个阶段的教育体系内发挥教育作用。当前国内德育教育开展时存在显性问题,即学科教育与德育教育处于分离状态。该状态将降低德育教育综合效果,对德育教育质量造成直接性影响。因此,国内各个高校、中小学校均对内部德育体系进行反思,试图在反思过程中,得出将课程与德育一体化的可用路径。

一、德育教育的基本内涵

(一)以导向性为基础。德育教育以传授正确的价值观作为教育方针,而每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都具有独特的思想逻辑模式。面对不同学生,德育教育者会使用同一种教育方式。即以某一思想为核心,利用言语和举实例等方式,不断调整学生的思维模式,令学生认同和接受该核心思想。因此,德育教育行为的本质,具有深刻的导向性内涵。教师的德育教育行为中,几乎所有语言和动作,都以引导学生为目标。德育教育的导向性分为两部分,其一,面对个体时,教师将使用更加细致的方式,先调查学生思想,再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引导。其二,面对群体时,教师将使用泛化形式,采集学生群体的基本形态与思想动向,进行宏观性的思想引导。德育教育导向性较强,这说明德育教育的开展方式,携带一些偏强硬化的举措。部分教师开展德育教育时,会突出思想内涵的坚定性,帮助学生建立坚定的政治思想价值观。

(二)重视培养过程。德育教育以传播思想为方法,而人们思想的成型或改良,均需要大量时间完成。因此,当德育教育需要完成教育目标时,短期内基本无法达成。同时,帮助学生调整个人思想,需要使用循序渐进的形式,在日常生活和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思想,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个德育教学步骤,都需要沿着正确和科学的程序开展,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因此,德育教育十分重视教育过程,更加重视阶段评价和考核。以上,是德育教育重视培养过程的首要理由。另一理由为,当前国内的教育体系相对紧凑,课时数量有限。教育部必须保证学生可在正常参与学业之时,拥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因此,高等院校和中小学学校,都无法给出定量的课时,用于开展德育教育。德育教育需要以融合形式进入到各个学科空间内,无确切开展时间背景下,教师必须在阶段内对德育教育成果进行考察。此为德育教育重视培养过程的次要原因。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宏观指导思想。德育教育的本质为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在思想观念中,时展观念为核心内容。因此,德育教育的基本内涵,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范围内的认知深度,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整体质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巩固学生思想,令学生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更加团结。学生就业阶段,也将以价值观为核心,重视工作任务,认真负起责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开展德育教育的原则,可推动德育教育正确开展。

二、当前国家德育教育体系内的现存问题

(一)教育方法有误。部分教师开展德育教育时,仅使用理论传授的方式。即在课堂中,单独使用一部分时间,为学生传递德育教育知识。在中小学范围内,生涩的讲解模式,会令中小学生对德育教育失去兴趣,进而无法有效吸收德育知识。在高校范围内,虽然大学生思维理解能力较强,能够通过晦涩的理论知识,明确教师想要表达的德育信息。但大学生真正理解和认同德育思想的前提,是德育需要与现实世界结合。德育体系内,一部分教师因个人能力和观念原因,无法做到理实结合,故而导致大学生对于德育教育的接受程度较低,德育教育同样无法取得预期内成效。

(二)教学观念欠缺。当前,针对大学生犯罪事件数量不断增加,地方政府逐步对地方高校提出要求,各院校不断提升德育教育的整体质量,试图通过强化手段,减少大学生犯罪事件的产生概率。而事实上,深究大学生犯罪事件的起因可知,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犯罪者,均未在幼年以及少年阶段,接受完整和正确的德育教育。该现象可说明,部分地区内的德育教育方法存在问题,尤其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德育教育未能达到一定深度。调查可知,部分地区教育者认为,中小学生属于“一张白纸”,并未拥有危害社会治安,或对他人造成伤害的能力。使用“声情并茂”的方式开展德育教育,属于浪费教学资源的行为。因此,这类教师喜欢将更多的时间调整为学科教育,利用德育教育时间开展学科教学,以提升学生成绩为己任。而事实上,忽略中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只会培养更多的大学生罪犯。

(三)德育教育与课程分别开展。理论上,德育教育在时间条件限制的背景下,需要“隐藏”在学科教育中呈现。但考察部分高等教育院校可知,部分院校选择将德育教育以选修课形式呈现。一方面,将德育教育设定为选修课模式,可增加德育教育的时间,继而利用时间优势,提升德育教育在高等院校环境内的影响深度。另一方面,以选修课形式呈现,意味着学生是否参加德育课程,具有一定的随机性。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对“德育”主题具有兴趣,而选择参与选修课。少部分学生可能会在有选择的状态下,选择其他课程,逃避德育教育。因此,这种以选修形式呈现的德育课程,将无法面向全部学生。以德育教育内涵和目标为基础,各个高校需要改良或优化这一现象,在提升德育教育效果的前提下,将德育教育与课程统一开展。

三、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中小学课程德育一体化建设路径分析

(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德育教育的目标为,帮助学生成为具有正确价值观,科学思想逻辑的健全人才。而社会主义思想价值观,建立在国家发展形势,和国家发展历史基础之上。是代表国家过去、现今和未来的综合思想。为达到德育培养目标,增强学生未来对社会的正面影响力。国内各个教育机构内开展的德育教育,务必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具体的指导方向可分为三种,其一,以国家为核心。每个学科、每个专业内的教师,都应该建立服务于国家的思想精神。教师所开展的教育行为,需要准确和正确的传达国家思想,努力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家国责任感。其二,以社会为核心。社会的发展是维护国家发展只需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对社会负责。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专业技能,以及技能应用方式,务必保障学生可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正面力量。其三,以公民为核心。公民就是人自身,学生需要尊重自己,更要尊重他人,尊重由人组成的社会秩序。以上,即教师需要在德育教育进程中,为学生传达的价值观思想。

(二)以优化教学团队为方向,更改教育方法。一体化德育教育的建设过程,需要教师个人的能力作为支撑。教师教学能力强,德育教育的开展质量,必将处于高质量状态中。针对此,国内各个教育机构,应尽快提升教师团队的综合质量。首先,校方应无差别针对每一位教师进行思想教育,务必令教师意识到,在课程内部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只有教师个人建立稳定的德育教育开展主动性,才可保证德育教育可正常开展。其次,校方应督促教师改良德育教育方法。应摒除以往的单独开设时间形式,选择使用生活化方式,将德育教育目标与生活化例子,或社会信息结合,有理有据的开展德育教育。中小学教学范围内,教师应采集学生年龄段内,较容易理解的信息内容。面对高等教育,教师可融入时事政治等新闻,唤起学生的家国责任感。

(三)以内容糅合为形式,实现课程德育一体化。观察国内德育教育体系可知,德育教育的重点开展对象为大学生。这是因为以大学生为主的犯罪案件,和违反社会公序良俗的事件,在近年间已发生多起。人们认为之所以大学生犯罪者数量激增,与德育教育的开展质量存在很大关联。因此,各个高校以及高职院校成为重点改良对象。针对这一现象,各个教师可使用内容糅合等形式,在编撰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即将德育教育类信息融入其中。各个高校教师,也可以在课程体系内的实践体系中,加入社会体验类教学活动。学生可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真正接触到社会的本质状态,产生更加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更加坚实的追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该方法可将课程德育一体化的效果提升至最优。

四、结语

综上,文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对大中小学课程德育一体化的建设路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以优化教学团队为方向更改教育方法;以内容糅合为形式,实现课程德育一体化。以上三种路径组合应用,可构建坚实的课程德育一体化结构。

参考文献:

[1]思政司.上海坚持大中小德育一体化统筹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J].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简报,2017(72).

[2]苗小燕,张冲.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研究的热点与发展趋势———基于CNKI数据库的CITESPACE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18(8):85-90.

[3]翁铁慧.大中小学课程德育一体化建设的整体架构与实践路径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7(5):5-12.

作者:张萌 李立菊 单位:黑河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