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使大学生准确完整地理解其内涵、能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理想信念、并且自觉的去践行。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阈看,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采取如下对策:立足大学生的实践需要;强化课堂教学,提高认知水平;利用和开发大学生的校园文化;加强大学生实践活动的管理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哲学思考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及培育中的问题
我国高校在这几年一直为培育大学生价值观而努力,成绩也非常显著,但就目前的认知和实践来看,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依然有一些不足之处。
(一)整体上认知良好,但也存在个体差异
绝大部分同学是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在对“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判断人生标准”的一次调查中,有45.8%的大学生会用所做的贡献大小来判断自己的价值,有30.5%的大学生会用个人的追求来判断自己的人生价值,有9.2%的大学生会用自己拥有的权力大小来判断自己的人生价值,有8.2%的大学生会用自己拥有的金钱多少来判断自己的人生价值,有5.3%的大学生会用自己社会地位的高低来判断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的出来,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是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些同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知半解。在对“大学生是否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次调查中,有36.2%是完全了解,有61.8%是部分了解,仅有2%是不了解。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的出来,一些同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知解。大多数的同学能够认识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在对“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是否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规范自己”的一次调查中,有23.6%是一直会,有52.5%是有时会,有14.4%是偶尔会,有6.9%的大学生是不好说,2.6%是不会。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得出来,大多数的同学已经认识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处于及格水平
大学生在践行言行诚信方面处于及格水平。在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状况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会积极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大学生在践行诚实守信方面总体上是及格的。77.1%的大学生认为考试作弊是不诚实的行为,从来不会为通过测试或者获取高分而作弊,75.84%的大学生日常交往过程中,如果自己的承诺的事情没有做到,很难原谅着自己,70.67%的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从不会弄虚作假,欺骗他人。虽然处于及格水平,但是还有待于提高的,对于大学生这样的一类特殊群体要拥有较高的诚实守信品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引导自己的行为,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大学生在践行人善有爱方面处于及格水平。74.6%的大学生在室友与其他同学产生争执打起来,会主动劝解,72.74%的大学生认为团结和睦的寝室氛围很重要,只要有时间都会主动打扫宿舍卫生,帮室友们做自己力所能及事物事情,72.89%的大学生在校园里遇到学生会为突发疾病的同学组织的医疗费用募捐。大学生在践行信守法规方面处于较高水平。77.8%的的大学生过马路不会闯红灯,71.8%的大学生在家人或亲友遇到纠纷,会查询相关法律知识,协助他们一起维权,65.1%的大学生和熟悉学校的《学生手册》的内容。
(三)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问题
1.教育内容抽象性脱离大学生的关注点目前对大学生进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对三个层面内容的凝练和升华,过于抽象和简练,目前尽管好多高校在不断地改进对价值观的教育方式,不断扩展其外延和深化其内涵,但还是侧重理论的内容,仍有一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十分了解,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比较抽象,与大学生的关注点相脱离,大学生一般关注就业,恋爱,交往等方面。但是高校开设的相关课程并不多,举办的相关活动也仅仅停留在解决学生的具体问题,教会学生理论,这些抽象的内容与大学生的关注点是相脱离的。2.教育方式和表达方式脱离大学生的时代感对于大学生来说,是走在时代的前沿,因为他们能够灵活的运用通讯工具了解更多的信息,因此大学生有更强的时代感。大学生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大多是灌输的方式,这种方式显然不能适应当下大学生的发展,学校教育的表达方式也缺乏新鲜元素,不能跟上大学生与时俱进的步伐,与大学生的时代感是相脱离的。3.教育主体的单一化不能适应大学生多元信息主体随着网络的蓬勃发展,各种通讯工具成为我们连接外界的窗口,我们可以不用出门,便知道外面世界的变化,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泛,如微信、微博、QQ等,由于大学生能够从多个方面获取信息,而教育主体大多是老师的教育,没有把社会,家庭的教育联合起来,教育主体过于单一,不能更好的整合教育资源,这样就出现了教育主体的单一化和大学生多元信息主体的不相适应,这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4.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再加上大学生在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程度不够深刻,导致他们对是非判断的模糊,面对多元文化和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冲击,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辨别。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诱惑,大学生就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怀疑,稍不抵制,可能就会走向错误的道路。另外,一些大学生从小受到父母溺爱,不愿意积极参加实践活动,缺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自身素质的内驱力,也是导致践行弱化的原因。
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哲学思考
大学生认知、认同并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中包括培育、吸收和内化、指导行动,其中作为撒播种子的培育过程非常重要。为此,对目前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以下哲学思考。
(一)实践认识的基础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科学的实践观犹如一根红线,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个基本环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仅是纯粹的意识形态的范畴,还应成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实践行为规范。目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大学生还存在着践行不足的问题。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说,如果“知”是前提,那么“行”就是重心,对于“知”来说,就是大学生要理解并且深刻的领会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包括的内容以及它的意义;对于“行”来说,这是培育的落脚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做到知行统一。对于大学生这一类特殊的群体来说,不仅要有精神方面的追求和远大的志向,还要做到脚踏实地,不浮躁,自觉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使核心价值观时时刻刻伴随我们。
(二)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充分表现在认识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目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整体上是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个体差异。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不能仅仅凭借法律和社会舆论,重要的基础在于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认可、认同和践行。大学生不仅要深刻的认识并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要在认识并知道的基础上认同它,在日常生活中传播它,并规范自己,深入挖掘其内涵与外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日常行动的标杆,用它引导自己的行为,积极参与到国家的建设中来,在奉献中增强大学生积极地承担社会责任和热爱国家的情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成为大学生的价值共识,还要成为大学生的普遍意志。
(三)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
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对人民群众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看法,是正确认识人民群众历史地位和作用的理论观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在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与支持,使群众的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大学生要把理想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和实际的行动,把崇高追求付诸于实现,实现其价值。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出发,以广泛的群众基础作为支撑,引入多元的教育主体,把各方面的教育资源有机的整合起来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
报告指出:“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在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引领,同时可采取以下对策。
(一)立足大学生的实践需要
首先,充分地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情况和需要。教育工作者可以采取与学生面对面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解决问题,准备好适宜的土壤,播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其次,针对学生的实践需要进行教育。教育要针对各个学生的不同状况精心设计,要注重细节。从大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出发,做到真正为大学生解决现实问题,使大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自愿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用于实践。最后,反思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教育者要及时从大学生践行价值观的情况反思教育成果,大学生要根据教育者反馈的情况对自己的践行情况进行反思,自觉积极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首先,融入宿舍文化。宿舍不仅是我们休息和娱乐的处所,而且使我们大学生构建文化的地方,寝室的文化建设功能越来越多,同时宿舍的文化建设有更强的实践性和针对性。其次,融入社团文化。社团是我们大学生施展才华,展示自我的地方,把我国所坚持的价值观融入到社团的文化中,使大学生积极主动地践行我国所坚持的价值观,做到知行统一,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拥有高尚的人格和奉献的精神。最后,融入交往文化。交往作为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增进感情的钥匙,把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交往文化,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并使其融入到大学生的交往方式起导向作用。
(三)加强大学生实践活动的管理
首先,建立全员育人机制。政府要拨一部分资金用于培育大学生的价值观,建立大学生实践活动基地,完善活动基地的基础设施,还可以开展一些活动,鼓励大学生重走长征路,通过亲身实践,体会革命精神,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其次,加强自我管理机制。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做到自我管理自我,自我教育自我,自我服务自我,通过日常实践,充分理解其意义,并且表现到日常的言行中来。最后,完善评价机制。高校在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入实践活动,做一些关于该科目的实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考试中减少应试的内容,加入学生的实践分数,提高学生对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黄颖娜.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调查[D].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6
[2]郭朝晖.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
作者:李雪梅 单位: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