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舆论宣传;文化渗透

一、守好舆论宣传主阵地

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要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当务之急,就是要学会运用、并且用好媒体舆论宣传的力量,唱响社会主义主旋律。当下中国,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传统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两大舆论场并存的局面极大改变了公共舆论的状态,带来了新的发展态势。目前有学者研究发现,新媒体时代公共思想文化传播呈现内容平权化、娱乐化,传播时效周期短、流变快,传播推介商业化、消费化,以及传播风格戏谑性、嘲讽性等四大特点。以微信、微博等为主要载体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给社会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也意味着对舆论界世俗权威的逐渐消减,传统主流媒体面临巨大挑战。客观形势“倒逼”媒体转型,主流媒体在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引导中要想有效引导,就要改变传统“灌输”模式,深入到自媒体舆论场,用的话就是,有所担当,不怕发生碰撞。要注重地方实际,创新舆论宣传的形式和内容,通过整合媒体机构、统一技术平台、加强队伍建设,加大典型宣传力度,积极发挥省市县级融媒体中心主流思想舆论重要阵地的作用,实现人人认知认同,人人积极参与。通过寻求传统和自媒体这两个舆论场的“最大公约数”,最大限度凝聚共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媒体阵地,引领社会思潮,守好新闻媒体这一传播主阵地。

二、明确教育引导主渠道

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大力培育和践行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广泛参与,在占领宣传主阵地的基础上,还需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教育引导主渠道的作用,具体来看,这其中涉及到学前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多种教育渠道。上任以来,先后与工人阶级,领导干部、青年群团和少年儿童群体等各人民团体进行了深入座谈。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为此,按在社会承担的不同责任和角色,从培育和践行工作重点和难点的角度来看,明确教育引导主渠道,必须抓住党员干部、知识分子、青少年和妇女等四大重点群体。党员干部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主力军,在群众中起着巨大的示范带动作用,因此,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引导督促是重中之重。有些地方尝试探索将领导干部参与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情况纳入到干部培训计划当中,着重强化面向基层干部和村居“两委”班子成员的专题教育,开展党员干部传“清廉”家风活动,注重从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管理等政策的执行入手,教育基层干部以身作则,积极营造向上向善、知荣辱、讲道德的良好政治生态。最终目的就是要引导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优良政风带动全社会社会的良好风气。要突出对青少年群体的教育。近日,有关机构对全国青少年的道德现状进行调查显示,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层面青少年整体呈现积极向上的状态,讲道德、爱祖国是主流,但与此同时,青少年群体在价值观领域仍旧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强烈的妒忌心,缺乏责任心,不敢担当,价值取向上越来越趋于功利等问题明显。针对这种现状,需要贴近青少年群体的年龄特征、知识文化背景,整合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力量,有针对性的开展浸入式体验,有的放矢、生动活泼地开展教育引导,以“文明校园”“示范学校”等活动的打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风校风教风建设,让青少年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走出标语、走出书本.强化针对妇女群体的教育。妇女作为家庭的中心,决定了她在促进家庭和谐中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特别是在用现代思想、和谐理念构建家庭,用先进文化培养教育熏陶子女等方面具有特殊作用,在赡养双亲、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家庭美德建设中,也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妇女的价值取向更对民族的发展方向起重要作用,因此,不能忽视对妇女群体的教育和引导,要注重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提升其素质能力。

三、立足文化渗透主平台

文化具有在不知不觉中深入人心的巨大力量,在习得知识的同时,人们的主观意识会随之悄然发生重大的变化。立足文化熏陶主平台就是要善于运用文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用大众化、生活化的文化形式,寓教于乐,使人们在精神享受和艺术熏陶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潜移默化的感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和源泉,离开了与优秀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传承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就失去了重要依托。当前,重中之重是要结合优秀民族文化创新,紧贴地方百姓实践,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阐释,针对人民群众在学习和理解中的难点、疑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融入到群众各项生产经营和生活实践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群众的接受度和认可度。在基层宣传中,深度挖掘和弘扬地方文化的深厚文化底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铸入城市品格,推进文化传承,培育现代市民意识。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地方先进文化为聚焦点,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以诚信、守法等为主题,创作高质量的文艺作品,实现弘扬地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紧密结合。

四、夯实实践养成主根基

离开生活的实践,即便提炼出再好的核心价值也只能停留在空想。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群众中落地生根,必须要把培育和践行活动与百姓的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立足基层实践,着眼习惯养成,引导人民群众从小事做起,从自己身边的事情做起。具体来说,一是创新活动形式,深化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宣传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结合。常态化开展群众歌舞比赛、农民读书节、校园文化节等群众性文体活动,继续加强“四德工程”建设的创新力度,积极修订村规民约,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前夕,根据节日特点,以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学习典型、宣讲会、诗歌朗诵等形式,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等主题文化活动,探索更加丰富的宣传、教育、引导方式方法。二是完善平台载体建设,营造品牌效应。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导向,在乡镇基层大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程,推进乡村文明建设,通过在各村居建设文明实践站,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文化软实力。依托各村文明实践站设置农家书屋、流动书吧,通过阅读传承中华优秀美德,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通过“好媳妇”“好婆婆”“道德模范”等评选和“好家风好家训”的养成等活动,抓群众品牌活动,凝聚精神力量,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风气。

五、完善制度保障主心骨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制度层面不够完善的问题也更加凸显。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践行是一项漫长又艰巨的战略任务,这一过程中,政策保障、制度规范和法律约束等制度保障机制缺一不可。要强化工作保障,建立健全相关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从考核、督查、投入等方面着手,建立完善诚信“红黑榜”机制和诚信档案制度,完善组织保障,确保宣传教育工作经常化、长效化、持续推动。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贯穿到立法过程中,做好有关法律法规的立、改、废和制度建设等工作,突出“守法教育”良序善治,力促公众认可的道德规范转化为法律规范,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倡导和鼓励,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和惩处,强化法律刚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宣传工作的制度支撑。

【参考文献】

[1]梁红军.基于价值认同的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

[2]孙丽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建设的大众化路径[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2(06).

[3]叶敏.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J].求知导刊,2016(6).

作者:马璇 单位:中共淄博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