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核心价值观融入公民意识教育路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核心价值观融入公民意识教育路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核心价值观融入公民意识教育路径

关键词:高校社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公民意识

一、高校社团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

(一)高校社团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高校学生社团曾出现全面瘫痪的局面。[1]改革开放后,高校社团陆续复苏,在30多年间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学生参与度高,社团活动的内容也非常丰富,更加多样,活动具有一定的教育性、导向性、渗透性和辐射性。社团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体制持久难。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根据自己特长和爱好自发组织建立的组织,学生在社团中自我管理,有的甚至没有明确的章程与执行规定,对于内部条例也多为忽视,导致仅存的制度也形同虚设。在高校社团成立之初,或者在新学期开学招新之日,宣传标语、活动介绍等等铺天盖地,各项工作也有序的开展,但是由最终导致许多社团在发展过程中较早夭折乃至最终销声匿迹。新学年开始集中活动,有的不久就归于平静,甚至许多社团处于停滞状态,很少主动开展活动,以至于有的出现了在新生入学季收取会费后杳无音讯的局面。社团配套设施缺乏,组织指导难。学院配套设施的缺乏是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如果依旧按照目前的情况发展下去,高校社团虎头蛇尾的情况会越来越严重,加上指导老师开展指导流于形式,甚至部分社团的指导教师由于忙于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又心有余力不足,对社团的明显不足。[2]

(二)高校社团在公民意识教育中的作用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高职院校学生社团为高校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公民意识是指一个国家的民众对社会和国家治理的参与意识,它体现在公民对社会政治系统以及各种政治问题的态度、倾向、情感和价值观。[3]现阶段,大多数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主要通过思政课堂、开设专题讲座和传达会议精神,但是当今很多学生对于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有着自我的选择和搭配,部分学生更多的把时间放在自主学习上,思想政治教育大课学分得过且过,主题班会疲于应付,对于公民意识教育专题讲座的接受程度就更低,勉为其难参加也是为了攒满素质拓展学分。市场经济带来青年大学生观念的转变,更多学生把自己的课余时间放于社会工作和兼职上,过早的接触社会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其实践能力的提升,但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以认同与配合,严重影响力了高职院校公民意识教育的育人效果。据统计,当前近九成学生在大学生活中会选择参加1-2个学生社团,让大学生在社团工作活动中合作交流,潜移默化地接受到主流价值的影响和熏陶,更有助于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青年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4]高校社团对大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作用。学习作为学生的本职工作需要放在首要位置,专业能力是大学生区别其他社会青年的重要标志,高职院校学生社团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开拓的视野的机会。近几年高校专业文化社团发展迅速,扩大了学生社团建设的思维和广度,同时调整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有利于高职院校大学生更加明确的人生定位和专业追求。人生追求与目标定位模糊,难以明确适合自己的职业和岗位,在高校参加社团是大学生认识自我的有效途径,当前高校百花齐放的社团类型充分满足了青年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大学生通过社团活动了解自己的优势与短处,增强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和合理定位,在社团中通过合作与分工,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与沟通水平,从而减少择业就业认识的盲目性,为良好就业打下了基础。另外,参加社团活动有助于大学生扩大知识面与拓宽视野,增强当代大学生择业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他们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系到自己和国家的发展。因此,如何在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与难点。[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较为成熟地勾勒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系统,除了高校课堂的政治理论学习,高校各大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校园活动,推进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例如:组织青年大学生观看爱国主义优秀影片,唤起了大学生的信仰追求和爱国情怀:开展大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或志愿服务活动,让大学生走出校门、关注社会:开展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等形式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大学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6]高校的社团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着困境。

(一)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需要探讨

大学生作为当前社会最为活跃的群体,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与渴望,他们不喜欢灌输式和说教式的教育方法,更喜欢平等交流讨论的学习方式,但是各大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仍然主要采取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教育方式。[7]这样缺少师生互动和实践经验,出现了老师前脚点完名,学生后脚翘课的不良现象,这需要我们深刻反思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式与路径,选择创新大学生所喜爱的教育学习方式,谋求思想政治教育授课方式、授课内容、教育制度上进行改革创新,唤起青年大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究,从而培养学习兴趣,提高道德修养。

(二)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需要创新

伴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开设,特别是现在的主流媒体对于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报道,大多数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主要精神有了一定的认识,心理上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追求和表达,但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决现实社会中的实际情况的能力仍有待提高,现实社会的负能量给青年大学生带来消极影响,例如:人与人之间利益的交换与情感的冷漠、现实社会的缺乏公平公正现象;关系户总能比普通人轻易得到机会;“富二代”“官二代”比自己更轻易的实现梦想等等,现实的残酷与理想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自由、平等”使青年大学生遭遇强烈落差,导致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生难以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的困惑。

(三)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环境需要营造

高校校园环境作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空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不容忽视。目前在高校中还存在着上课迟到早退、考试作弊、课上玩手机,课后沉溺网游等现象,影响高校的学风和校园文化建设。伴随着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出现与迅速发展,高校教师的主体地位发生了变化,教师讲解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授渠道,影响了教师的主体权威性:因此,只有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融为一体,实现教育的“三位一体”,才能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营造和谐的环境。

三、高职院校社团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契合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高职院校社团的文化建设

社团文化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氛围,优秀的社团文化有助于社团的健康发展,有助于社团内成员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有利于唤醒大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因此,高职院校采取多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和路径,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引领“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的社会思潮,让学生自己明确人生追求道路上的方向。[8]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融入新时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

通过社团理论学习与研究,辐射到全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工作,能够凝聚新时代学生发挥青春正能量。通过大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高校群体和个人的主观意识,外化为高校群体和个人的行为规范,产生凝聚力、焕发战斗力,[9]唤醒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筑牢公民意识的基石。让知行合一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色。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高校社团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

高校社团活动在全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广泛展开,有效缓解了社会的各种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高校社团通过结合专业强项与社团特色,积极参加校内外的科研项目和专利研究,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理念,促进社会全面的进步发展。如全国优秀学生社团——兰州商学院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19年来一直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准则,遵循“爱心奉社会,真情暖人间”的宗旨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他们通过社团活动,用坚持与奉献,在实践中加强了社会责任感意识教育,进一步唤醒公民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发挥主体作用,为以后走进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月华.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形态培养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18.

[2]敢旭玫.互动型新媒体参与对大学生公民意识影响的研究[J].理论界,2014(2):191-193.

[3]陈立娥,赵珺.高职院校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对策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

[4]王卓,吴迪.公民意识表现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10(4):124-130.

作者:张春明 单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