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析

摘要: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质资源,因而如何有效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就成为了每位高校工作者思考的重点,文章试图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为基础,探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融入机制。

关键词: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当前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我们指出了路径:“要号召全社会行动起来,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文化熏陶是题中的应有之意,而红色文化资源无疑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质资源,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它既包括物质类如遗迹、文物、博物馆等,也包括文化和精神类如文艺作品、红色精神等。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作为红色资源在地方的体现,既具有红色资源的普遍特征,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一)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是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源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以24个字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为我们提供了价值遵循,既体现了时代精神,又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价值追求。曾指出:“我们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古圣先贤的思想,体现了仁人志士的夙愿,体现了革命先烈的理想,也寄托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的这一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各个历史时期价值观的传承,而革命文化即红色文化资源是其中的关键环节。鸡西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早在6000多年前,满族祖先肃慎人就生活在兴凯湖新开流。悠久的历史蕴育了新开流文化、矿区文化、北大荒文化,使鸡西市成为满族祖先肃慎人的发祥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终结地、人民空军的诞生地、北大荒精神的发源地、珍宝岛事件的发生地、百年煤炭开采历史的集结地、北大荒书法艺术的汇聚地。在鸡西市的红色资源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个,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1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孕育着黑龙江“四大精神”中的两大精神———北大荒精神和东北抗联精神。这些丰富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无不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凝聚着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尚道德品质,是滋养核心价值观的本源之一。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基础上的传承与升华鸡西悠久的历史蕴含了深厚的红色精神。首先,它是北大荒精神的发源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王震将军为代表的几十万垦荒大军,他们战天斗地、百折不挠,孕育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其次,它是新中国航空事业的摇篮,1946年11月,东北老航校迁至东安(今密山),创建人员克服了重重困难,以“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勇于献身、开拓前进”的老航校精神为祖国培养了大批航空技术人才,更为后来人遗存了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最后,它是东北抗联第四军的诞生地,在白山黑水之间不仅记载了他们奋战的传奇,更让东北抗联精神代代相传。而地域文化资源蕴含的深厚红色精神集中反映了广大优秀共产党员在国家、社会、个人层面对崇高理想和道德规范的价值追求。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所涵盖的三个层面,我们不难看出核心价值观既具有时代性,又具有普世性,它不仅传承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涵,更延伸了个人对国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面临诸多挑战

反复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高校是树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但就目前而言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外部环境的影响外部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外在环境的复杂性,一是良莠不齐的多元价值观的碰撞,如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的渗透,势必会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冲击。二是各种思潮的交织,尤以民粹主义、等思潮的滋长最甚,大学生恰好处于心理易冲动阶段,易受各种思潮左右,进而影响其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三是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新媒体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夹带着负面影响,无形之中也影响着青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二)内部环境的影响高校是培育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之一,因而高校能否构建行之有效的路径,势必会关乎青年能否健康成长成才。目前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如注重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均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在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培育正确的价值观、衡量大学生价值观等方面还有所欠缺。

三、完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机制

价值观的形成重在认同和知行合一,并在现实中落细、落小,而红色资源为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现实的载体和丰富的育人方式,是充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好素材。正因如此,高校更应该提高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度,逐步完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机制。

(一)充分发挥高校优势,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培育正确价值观的优质资源,其物质财富和精神内涵有待进一步挖掘。以鸡西地域为例,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仍有如鸡西抗联第四军的历史、鸡西工业与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历史、东安根据地的作用、鸡西工人运动历史、鸡西矿工历史等角度亟待深入研究。因而高校要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形成系列研究成果,充实文化资源宝库。

(二)构建独具特色的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为特征的校园文化多次强调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性。校园文化作为师生精神面貌、价值取向等的总和体现,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功能。黑龙江工业学院立足地方,广泛吸取地方红色资源精髓,参与建设了鸡西东北文化博物馆,深入研究东北抗联文化、北大荒文化、矿区文化等,以展览、广播、雕塑等方式打造公共文化场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微风细雨间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革新教育载体,改进话语方式,讲活红色故事充分利用媒体平台,尤其是要发挥新媒体的作用,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平台和渠道,如校园微博、微信公众号、微视频、抖音、快闪等,以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动人的故事,充分发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

(四)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思政课是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更应充分利用地方红色资源。一是将红色故事融入思政课授课内容。思政课教材具有权威性,但也缺乏生动性,而如果能以案例法、将视频法等教学方式以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呈现在思想政治课堂上,无疑会增加授课的感染力。此外,还可采取单列专题方式,使授课内容直观生动,达到入脑入心、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效果。二是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主开设公选课,如我校开设了鸡西地域文化研究的校选课,深受学生喜爱,使学生既了解了鸡西地域文化,又彰显了地域文化的价值。三是丰富实践教学活动。实践出真知,丰厚的地域红色文化资源为实践教学提供了多样化场所,可让学生在实践研学中以更加直观的方式感受红色精神,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更好地落地生根。

(五)构建家、校、社会育人新局面加强高校与地方企事业单位、政府和家庭之间的联动,发挥联动效应,形成政府主导、高校推进、家庭配合的红色育人大格局。政府既要形成保护红色文化资源的相关机制,又要推进红色旅游开放,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效应,充分彰显红色文化资源价值。高校形成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局面,在校园文化、实践研学、课程设置等方面形成课程思政大局面。同时,要发挥好家庭教育功能,最终构建家、校、社会共同育人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

[2]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31.

[3]鸡西市人民政府.

[4]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5]宁晓菊,李静.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经验探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1).

作者:付云燕 韩敬瑜 单位:黑龙江工业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