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然后分析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创新原则,最后提出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创新措施,包括强化理论教育工作、完善实践教学工作、构建优秀的校园文化、强化舆论引导四个方面。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舆论引导

在当前科技水平与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社会环境更加开放,信息的传递速度大大提升,多元文化的交叉,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培育。特别是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正处于价值观构建的关键时期,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其应对当前文化多元化带来的影响。所以说,在现阶段开展的高校思政工作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强化创新研究,可帮助大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念,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的支持,大学生作为重要的人才储备力量,其综合素质与思想风貌不仅影响着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关系着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因此在高等教育工作中深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很强的战略和现实意义[1]。首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改善高校思政教育效果方面的作用明显。从教学目的来看,思政教学工作的开展,最主要的目的是为学生价值观的构建进行指导,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其所包含的各方面内容能够丰富思政教育内容,为思政教育最终目标的完成提供保障[2]。其次,为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提供支撑。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大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从而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总之,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能够让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有正确的了解,而且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正确定位,激励、鞭策大学生紧跟社会主义时代步伐,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可靠保障[3]。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创新原则

从现阶段高等院校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来看,各项创新工作的开展必须遵循相应的原则,从而为各项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一)主体性原则高校所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既是培育的对象,同样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各项教学工作的开展都需要建立在大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之上,从而保证各项教学工作的效果,避免出现教育形式化及空洞化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想要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必须要坚持主体性原则,从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其身心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高校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与策略,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从而获得大学生的认可与支持。特别是在各项教学工作创新中,必须将学生自我培育的作用发挥出来,让学生主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并促使其以此作为自己生活与学习的指导思想,提升实践效果。

(二)实践性原则在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工作当中,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教授是大多数高校的通病,这就需要高校在进行教学工作创新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实践性原则,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内涵进行解读的同时,强化实践教学。高校只有重视实践性原则,才能将各项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将教学工作的效果发挥出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了更好地落实实践性原则,高校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实践教育的内容,增加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社会实践当中获得自我发展,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程度,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从而使其在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自觉践行相关要求。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创新措施

为了更好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推动大学生成长的作用发挥出来,高校必须对现有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创新完善,实现教学机制的改革,提升师生重视程度,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强化理论教育工作在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中,高校需要对理论教育进行强化,完善思政教育课程,从而加深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了解程度,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教学形式进行创新,从而将思政教育课程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核心,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学生正确的人生理想信念,使其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从而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4];在教学形式方面,教师需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课堂形式,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摆脱以往僵化死板的教学模式,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行为习惯,加快教学方式的创新[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遵循实践性原则,强化实践教学工作,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演讲比赛、辩论赛、报告会、舞台剧等活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做到寓教于乐,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加强学生的认同感。

(二)完善实践教学工作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三个维度完成教学目标,即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循序渐进地实现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实现学生个人素养的提升。在党的报告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进行了多次强调,因此对于当代高校来说,通过指导大学生参加各种志愿服务、见习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对于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作用尤为明显。首先,在实践教学中,高校可以组织大学生进行革命圣地的参观活动,使学生在缅怀先烈的同时,达到陶冶情操、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目标。其次,高校可开展学雷锋志愿活动,积极宣扬雷锋精神,组织大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学雷锋实践活动,如参与社会环境保护、关爱空巢老人等,在参与雷锋志愿活动过程中,学生可提升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最后,高校应重视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在一些重要场合开展礼节礼仪教学,开学、毕业时开展庄重简朴的典礼,从而加强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所以说,在现阶段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学校应该完善实践教学工作,将其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键措施,紧紧围绕相关内容,开展各项主题实践活动,发挥出实践教学的作用。

(三)构建优秀的校园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工作的创新过程中,高校应该重视校园文化的构建,通过融合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提供保障。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高校必须投入更多精力,营造健康向上、生动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包括书法比赛、绘画比赛、歌舞比赛、体育比赛及中华传统文化竞赛等相关活动,提升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首先,高校要发挥其思政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各个教学环节,同时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并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精神文明建设成果融入其中,丰富校园文化。其次,高校要积极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通过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将育人目标与校园文化相结合,营造具有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发挥出校园文化在提升学生价值观念方面的作用。最后,高校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校园文化的结合,包括结合中国国情、结合传统文化、结合生活实际,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树立崇高的理想。

(四)强化舆论引导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信息技术的进步,使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新媒体的作用下,思想文化传播的途径更为多样化,这也就使当代大学生容易受到更多外界因素的干扰。首先,高校在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的过程中,应该构建大学生舆论平台,强化舆论引导,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有一个正确的把握,针对其生活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及时加以解决和引导,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提升学生道德水平。其次,高校可通过建立校园微信公众号,定期分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知识,并举办相应的专题活动,让学生各抒己见,实现学生思想的碰撞,强化朋辈交流教育,引导其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念。最后,高校应整合互联网多媒体平台,利用网络媒体加强引导,创造一个适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舆论环境,为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构建提供保障。

四、结语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价值观的构建受到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而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高等教育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重视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教学,更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列入日常教学任务,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韦笑.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教育策略研究[J].时代报告,2019(16):24-25.

[2]王顺锋.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理工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J].改革与开放,2017(12):105-106.

[3]康先琼.试析大学思政教学中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策略[J].青春岁月,2019(8):177.

[4]冀德荣.“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教育研究[J].教师,2018(22):10-11.

[5]程锦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思路[J].宿州学院学报,2019,34(8):8-11.

作者:王鑫 单位: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