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校对工作者核心价值观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校对工作者核心价值观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校对工作者核心价值观分析

[摘要]质量是报纸的生命线,查错是校对工作最基本的职责。作为一名校对工作者,天天要面对报纸上的文字差错,面对记者编辑遗留下的问题,而决定其能否做出正确判断的是核心价值观。所以,地市级党报校对工作者在从事文字校对工作时,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价值观;责任;奉献;学习;合作

笔者认为,地市级党报校对工作者的核心价值观是责任、奉献、学习、合作。责任是精髓,奉献是品质,学习是追求,合作是关键,这四者互为联系,互为补充,有机结合,构成了新时代校对工作者核心价值体系。这八字也集中体现了校对工作“做报纸的忠诚卫士,当编辑的助手”的宗旨,反映校对工作者的价值追求。

责任担当是核心价值观的精髓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校对工作者要以梁启超先生的这句话警醒自己,勇敢承担起责任和义务。校对工作者核心价值观的精髓是责任,责任是校对工作者在工作中应当承担的职责,也是校对工作者的本职所在。校对与编辑虽然是两种不同的专业,但所肩负的责任是相同的,工作的目标是一致的。校对作为报纸文字质量保障的最后防线,其职责就是将一切差错消灭在报纸出版之前,这就要求校对人员既要忠实于原稿,又不能迷信原稿,要善于发现原稿中的隐性差错,敢于提出质疑。校对人员要始终树立“全域质量”的责任理念,不断强化个人的责任担当,当好报纸的“守门员”,把自身承担的职责不折不扣履行到位。责任意味着明确定责、强化问责。校对工作每天和文字打交道,找差错就是使命,防差错就是责任。校样是找差错的战场,职业精神是防止出错的利器。责任是防差错的保障,也是维护报纸声誉的坚实地基。

奉献精神是核心价值观的品质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陶行知先生这句话说的就是奉献。奉献是一种品质,是对事业作出贡献、不求回报和全身心的付出,是对作者、编辑、报纸负责的集中体现。校对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每天要从大量的文字信息中辨析出各种各样的疏误,这就需要校对人员必须具有敬业精神和严谨细致、心无旁骛的工作态度,必须具有耐得寂寞、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思想境界。校对工作是一项枯燥乏味的工作,其主要职责是查漏补缺、核对事实。上班就像在射击场上打靶,必须聚精会神、全神贯注,才能“百发百中”。如果稍有一点分心、思想不集中,差错就会从眼皮下掠过。作为幕后工作者,校对人员要有甘于淡泊、乐于寂寞、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如果没有这份坚持,就不可能安心校对工作,更谈不上从工作中获得查漏补缺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学习能力是核心价值观的追求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著名编校大家刘向就注意到学习的重要性。校对工作人员不仅要学习各方面的知识,还要掌握学习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当今时代是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新知识、新观念、新事物层出不穷,“啃老本”是做不好校对工作的。现在还有不少人对校对工作重视不够,认为不就是进行文字的比对吗,无须进一步深造和学习。其实并非如此,如今对于校对工作者的职业要求是多方面的,要有广泛的知识储备和创新精神,要把自己融入到校样中去,眼睛跟着文字走,思路随着内容转。校对工作者学习的目的,意在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大脑,用学识指导校对工作,要结合报纸校对的工作特点,善于把平时的学习积累转化到工作中,做到厚积薄发,有所创新。尤其是在当前文稿电子化的情况下,校对完全“凭借自身储备的知识或其他权威资料来判断校样中的是非,订正差错,提出质疑”。报纸校对是时效性极强、准确率要求极高的工作,由于时间紧、隐性错误多,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出校样中的差错,确保百分之百命中目标,就要依靠校对人员自身对语言文字环境的敏锐度及深厚的文字功底,以敏锐的速度察觉到校样中隐藏的错误。优秀的校对员对疑点和错误有着敏锐的“直觉”,这种“直觉”来源于校对人员平日里点滴积累的知识储备,来源于深厚文化底蕴,来源于知识结构生发的创新性思维。校对人员要在工作中做到应付自如、精准命中目标,就要精通出版专业知识,具备广博的学识。校对在专业岗位上成才的最佳途径是“边校边学”“校学相长”,丰富知识储备,树立质量意识,提高系统思维能力,彰显“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

合作意识是核心价值观的关键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汉代思想家王符说,大鹏冲天飞翔,不是靠一根羽毛的轻盈;骏马急速奔跑,不是靠一只脚的力量。在报纸质量保障体系中,编辑和校对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既分工又合作。编辑把守着第一道防线,校对守卫着最后一道防线,承担着补充和完善编辑工作的重任。他们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保证报纸出版质量。编校合作互补则相得益彰,相互推诿则两败俱伤。如2020年2月某报一篇文章中出现了时间表述混乱、前后矛盾、用字不规范、标点符号错用等多处低级错误。①“下午15时08分”。对于时间的表述,分为12时制和24时制,“15时”用的是24时制表述法,说的就是下午,前面再加上“下午”就显得多余。如果想用“下午”,后面的15时就应改为“3时”。②“2月8日晚上,钱明月在隔离病房上第二个夜班,……就在当天凌晨,钱明月接到消息,早上8点集合出征武汉。”时间表述前后矛盾,2月8日晚上还不知道去武汉,后面怎么说当天凌晨就知道呢?从文中表述来看,应是2月9日凌晨,那么“当天凌晨”应改为“次日凌晨”或“9日凌晨”。③“请愿书中有共产党员、有普通职工。”“书中”怎么有党员和职工呢?在这里“请愿书”应为“请愿者”才正确。④“戮力同心”应为“勠力同心”,“勠”原来作为“戮”的异体字是可以用的,但现在把这两个字区分开了,就不能通用了。⑤“拥有一整套严格的疫情防疫制度。”此句中“防疫”应为“防控”,“防疫”指防止控制疫情的传播,“防控”指有效地防范和控制,前面有了“疫情”二字,后面再加“防疫”,重复了。⑥“听闻近期在中国发生了新型肺炎疫情。”“新型肺炎”表述不正确,2月8日国家卫健委将“病毒肺炎简称为肺炎”,再用“新型肺炎”不妥。⑦“值守人员始终坚守岗位为过往人员量体温、劝导、登记,消毒。”此句中“体温”“劝导”“登记”“消毒”四者是并列关系,“登记”后面应是顿号。⑧“卡点志愿者说:‘天气这么冷,但是我们守在这里,阻止了疫情传播,是值得的。我坚信,我们会很快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这句中的错误是后引号放的位置不对,一句话说完,后引号应放在句号外面。以上所举,皆因校对人员没有尽到匡补编辑工作失误和不足造成的。可以说,校对工作关乎报纸的质量和报社的声誉,如果校对工作者没有责任担当,又缺乏学习能力和奉献意识,合作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在工作中校对人员不应只对原稿负责,而是要尽量发现校样中的问题并提出质疑,查找编辑工作中的“漏网之鱼”。校对人员在校对过程中,要和编辑搞好合作,真心实意地协助编辑补疏堵漏。遇有疑问时不要自作主张,要及时与编辑沟通,在最短时间内达成一致。编辑和校对相互配合、相互学习,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即编校相长。校对和编辑只有取长补短、通力合作、共同把关,才能保证报纸的质量,这也正是“两道防线”的意义所在。古人说:“论先后,知为先。”正确的价值观只有被普遍接受并转化为自我意识,方能成为校对工作者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这既是校对者对自身的要求,也是广大读者对校对工作者的期望。总之,防差错事关重大,引导校对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争做“四有”好校对,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广大校对工作者要珍视自己的职责,在差错防控中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在校对岗位上做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党报的“守门员”。

参考文献

[1]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校对研究委员会.校对的学问(四编)[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

[2]孙培镜.编校留踪[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尤建忠.现代校对实训教程[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6.

[4]杨晋华.做好新时期党报的检查工作[J],新闻采编,2006(02).

[5]陈海斌.校对人员职业化素养的提升[J].中国地市报人,2014(08).

[6]陈海斌.校对工作者的“五学一有”[J].传播与版权,2019(07).

作者:陈海斌 单位:连云港报业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