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建设路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期我国人民的价值信仰和行动指南。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人口众多,培育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农村地区发展的内在要求,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本文主要从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意义,以及目前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存在的困境和建设路径的思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
1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意义
我国幅员辽阔,农村人口众多。作为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农村的和谐稳定关系着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地区的大众化工作,完成中国农民的素质全面提高,维护中国农村的协调发展对于建设现代化强国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党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遇到的新问题、新矛盾提出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就是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接受、能够认同,并把它当作日常行为的准则。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人口众多,我党向来关心农村的发展,高度重视农村意识形态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源泉,更是农村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抓手。农民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健康发展。
2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存在的困境
“民以食为天”,国家要稳定,粮食就不能出问题,面对风云突变的市场经济环境,农民的思想观念、生活理念、思维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生活的逐渐富裕,农民求富、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难点在于大众化,农村尤为明显,这就要求我们找准方法,让农村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顺利推进。然而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建设推进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一是就现阶段而言,农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形式过于形式主义,说教意味太浓,没有真正地结合农民群众的真实需求,同时也没能够给农村群众带来有效的思想引导作用;二是农村地区的一部分领导干部都没能够很好地承担自己的责任,反而脱离群众,甚至贪污腐败,没能够给民众带来好的影响。尤其当前官僚主义盛行,领导干部行使了自己的权利,却没有做好自己的义务,且领导干部与农村群众之间缺乏良好的联系,没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思想传递给农村群众;三是农村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主要是单向传播,农民主动参与不足;四是不良网络文化产生消极影响,一些网络平台、用户账号不顾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一味追求眼球经济和自身利益,传播不健康网络文化信息。要缓和农村社会冲突,维持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就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通过倡导积极的、有益的,改造落后的、腐朽的思想观念,来实现社会大众思想的健康发展。大众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村群众也加深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并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准要求自己,对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而相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影响下,能够使农村群众在各种物质享受面前,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经受住各种诱惑,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腐朽生活方式;通过大众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真正地渗入人民群众中,使人民群众都能够得到正确三观的树立,并借此构建文明、和谐社会。
3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建设路径思考
90多年前,农民是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战争依靠的主要力量,90多年后,农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邦仍需依靠的重要力量。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因此,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尤为重要。
3.1“注资金”,扩大农村文化建设投入
各级政府之间都需要加强对城乡统筹规划的重视,并且也应该在农村发展的过程中渗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政策引导,增加财政补贴,动员社会各群团组织帮扶等多个渠道、多种方式,促进农村与市场的接轨,解决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努力破解新农村建设中资金短缺的难题。要重视农村的发展,确保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足量跟进财力、物力、人力的投入,多措并举为促进农村文化繁荣提供物质保障。
3.2“接地气”,采用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
要运用通俗易懂的宣传内容和方式,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社会主义价值观不是要求人人成为圣人,而是引导群众遵纪守法,所设定的道德标准是普通人都能达到的标准,它是面向全民的,而不是面向特定社会群体的;是普遍的价值取向要求,而不是对英雄模范的要求。基于这个特点,它就必须是一种“低门槛”的文化,应更具“世俗性”,换句话说,它必须是日常的,是大多数人乐于接受的。在宣传手段上,可以通过漫画、展览、秧歌、小品等农民喜闻乐见形式;宣传内容则需简短,借用日常语言和民间文化,以使不同文化程度的广大农民理解和领会,便于口口相传。
3.3“引人才”,积极培育乡土文化人才
农村是相对于城市相对落后的地区,造成落后的局面一部分来自天然的地域环境,一部分则是来自人才的短缺。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的作用愈显重要。一方面,社会各界要携手合作,通过挖掘出农村的特色文化,激励大批乡土文化人才脱颖而出;另一方面,政府须适时鼓励,引导优秀大学生及社会人才自愿扎根民间、深入农村、服务农民,为农村发展注入新鲜优质的血液。
4结语
总而言之,在推动农村发展的过程中也必须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作为主要的践行目标,
参考文献
[1]潘建红,王芳.价值主体生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7(8):74-77.
[2]卢岚.现代性视野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成与价值[J].理论与改革,2017(2):174-183.
[3]李大健,彭柏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2):142-144.
[4]刘成喆,孙成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共同体价值的关联度[J].重庆社会科学,2016(11):75-82.
作者:余丽路 单位: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