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基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难点及对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本文浅析了基层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大难点:宣传教育常态化难、见效果难、监督考核难。并就上述难点提出应对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监督考核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屹立于世界,必须要坚守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我国作为信仰共产主义的国家,在总结长期奋斗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价值观上逐渐形成了共识和统一取向,这就是已经固化为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内容。多年来,她已经成为党和国家制订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及确定政治改革方向时的一个重要依据,也是各级政府开展经济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需要善加考量的重要指标。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全国一盘棋、上下齐动员、人人来参与。这样的全民行动,离开部门、企业、机构、团体、社区等基层组织的发动和推进,其效果显然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一、难点之一:宣传教育常态化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是意识形态层面上的一种规范,需要各行各业、各阶层、各团体和全国各族人民去遵守和遵从;另一方面是一种追求,不论是对于各级国家机关、各类市场主体、社会机构还是团体和个人,都需要在观念、理念上向它靠扰和看齐,并作为有关行动的指南,持之以恒地为之努力奋斗。作为基层,首先是要狠抓普及性的宣传教育,利用标语、黑板报、LED视频和内部宣传工具如报刊、广播电视等进行日常化的宣传,尤其要利用方兴未艾的自媒体广造影响和声势。但从实际情况看,除街道偶见这类宣传标语外,到了企业、机关和机构内部,都很难找寻到它的踪影,更不用说其他宣传工具和宣传形式的日常利用了。究其原因,一是基层这方面的观念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落实措施不力。总的来说,基层的大多数干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口头上往往都是认可和赞成的,但实际上内心里却认为跟基层没多大关系,做这个事情费力不讨好,表现为平常大会小会基本不愿提及,即使提及也是蜻蜓点水、雨过地皮湿,不痛不痒、不深不透,总之认为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不必太当回事;二是在行动上缺乏压力和动力。基层的工作大都比较具体和实际,本单位的监督和考核,也大多注重实际工作,忽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成绩,所以即使有关当事人在这方面动了脑子、用了实招、使了实劲,也很难得到肯定和表扬,有的可能还被指责为多此一举,甚至被指责冲击了实际工作。如此一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到基层就沦落到无人负责、无人问津的地步;三是基层党组织在这方面缺乏明确计划和周密的安排,要求不严、得过且过。很多基层党组织在制订思想政治工作年度计划时,没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教育提出要求,更没有列入对下级党组织的考核范畴,致使“”这样很便捷的日常宣传平台,也没能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发挥应有的作用。解决这一难点,必须要上立规矩、中有考核、下有奖惩。立规矩,就要制度化,作为上级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列入年度工作计划,要有量化指标,要有组织上、人力物力、财力上的保证。作为基层,要制定相关落实计划,分解相关指标,并对具体执行者提出量化要求;有考核,就是不停留在计划上,不论是对基层还是对具体执行者都要有定期和不定期的督促、检查,并对结果进行通报和指导;有考核,要事先制定奖优罚劣的考核措施,并对一个阶段内的计划落实情况进行总结,及时兑现奖惩措施,对年度计划落实情况的总结考核,甚至要与单位评优、个人职级薪酬的升降挂起钩来。
二、难点之二:宣传教育见效果难
一些基层的同志反映,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偶尔的宣传教育对于受教育者来说,往往只能起到吹风的效果,不可能立马入心入脑,过后就忘是常有的事,让它成为思想和行动的指南更是无从谈起,所以做这方面工作的同志经常是白费口舌,没有丝毫成就感,时间长了便产生了厌倦情绪。如此,这项工作没人做、不常做就成了普遍现象。没有常态化的宣传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基层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的改善和对实际工作的促进,也就看不到什么实际效果。有研究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国家和民众两个层面来界定其内容的,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平等、公正、法治”更多地体现为宏观性,与国家意志和全民意识的相关连性更大,是国家和社会的追求目标,事关顶层的制度性设计和法律法规的完善。作为普通民众中的每一位个体,实际上只需对上述内容认可并产生向往的感情即可,与个人的日常行为没有太大的关连性。上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实践和实现,对于大多数个人来说是无能为力的,在教育的时候就会显得空洞、没有吸引力,不宜作为日常宣传教育的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与个体的关联性密切,即使文化程度不高也能听得懂、搞得明白,也正是需要针对每位个体大力提倡、培养、实践的内容,应该成为基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主攻方向,并要做到结合当前国内外实际、社会实际和工作生活实际,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鲜活的事例,寓教于理、寓教于情、寓教于乐、寓教于行,尤其是寓教于行非常重要。实践表明,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如果能根据当时不良社会思潮和社会需要来开展,就会显得接地气、有感染力、有力量。比如自媒体针对贸易战的妄自尊大倾向、对外国领导人的任意贬低攻击等现象,教育者应该及时分析指出这是狭爱的爱国主义,实际上于国不利,不是真正的爱国,还可能害国。另外,教育大家爱国,首先单位和教育者要作出表率,比如把捐款捐物支援抗疫防疫作为爱国的表现来宣传,并且身体力行、积极行动;又比如,教育员工讲诚信,首先单位要做讲诚信的模范,要对市场诚信、对社会诚信、对员工诚信等,这便是寓教于行的力量。
三、难点之三:监督考核难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和任务,概念升华为观念,观念演化为行为,行为养成为习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是行为养成,决非一日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个体来说,有的甚至需要用一生的努力来完成。这样就使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效果、实践效果难于实施短期的监督和考核。除此之外,监督考核难还表现在以下执行层出现的问题。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谁才是真正的责任单位问题。如果说培育的起点在宣传教育,那么对于个体来说,各级学校应该是第一责任人,但是从课程安排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属于思想道德教育范畴,在这个范畴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只占其中很小一部分内容,对于学生的考核仅限于概念掌握程度的考核,难以达到培育的目标。那么,学生走出校园,参加工作、走向社会,真正在这方面可以负起责任的应该是就业机构,并且大量的是各级各类企业。
(二)企业以生产经营为中心,职工思想道德建设难以跃上前台。上级难以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向企业下达硬性考核指标,具体到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职工教育,就更难以做到日常监督和考核。尤其是民营企业,没有主管部门,都是自我管理,负责人满脑子都是生产经营和市场竞争压力,绝大多数在职工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没有计划和规划,基本上不存在主动进行日常安排的可能。解决这个难题,首先要解决计划的下达问题,就是对于国有、集体企业负有管理责任的有关部门,要把对企业的思想道德建设纳入规划考核目标,其中要明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量化要求,并应该细致到对职工进行教育的次数、频率提出指标等。而对于企业党委则要在有关工作计划和规划中,明确下级党支部在这方面的责任,对支部书记和支部的月、季、年的考核都纳入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内容,尤其对教育在形式上的落实,要进行分类统计和考核,比如上党课、团课时要求植入这项内容;比如在宣传报道的考核方面,要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活动宣传、先进典型宣传等,在黑板、内部报纸、广播电视及自媒体上刊登的条数和频率提出要求等。企业的基层党组织要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搞好职工的敬业教育、诚信教育、友善教育等,并阶段性举办敬业典型、诚信典型、友善典型评选表彰,同时借助企业微信公众号、网站、APP、微信群等自媒体及企业内部其他宣传渠道和阵地,大力宣传他们的典型事迹、弘扬他们的精神,事迹特别突出的,要积极向公共媒体推荐发表。作为上级机关,要善于发现和发掘基层企业和单位在这方面的创新能力,宣传其中涌现出来的典型,并采取组织现场参观学习推广等办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方面的好形式和好做法在其他企业和单位得以推广和发扬。上级机关要总揽全局,纲举目张,总结提升下级那些受群众欢迎的好做法,必要时固化为自上而下的行动,比如每年举办诸如全行业、全系统、全地区的敬业典型、诚信典型、友善典型选拔,层层推荐宣传、表彰,广造声势,形成广泛的参与性。这样就很有可能为基层企业和单位营造起积极向上的职工精神风貌,从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变成践行落实的实际行动,并产生促进生产经营的溢出效应。如此,一定会赢得企业的欢迎和支持。对于民营企业和民营机构,有关部门要利用国家要求所有民营企业、机构和社会团体必须建立党组织的制度性要求,通过对其党组织的管理并促进其作用发挥等办法,参照上述国企、集体企业做法,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日常管理中。
四、结语
总之,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的教育和培养,要切合实际、围绕重点,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眼前的事、身边的事、身边的人,常说常新、常做常新,这样才能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乃至促成每位个体自觉自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行动。
作者:韩婕 单位:石家庄市排水管理处政工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