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摘要: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在大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显得非常重要。这一时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以价值认同为抓手,通过认同积极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通过价值认同,引领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与奋斗目标、涵濡社会主流精神与主流意识、确立正确的行为标杆与价值准则。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认同;引领机制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方面仍然面临着较多的挑战和机遇,存在核心价值观认同层次较低、价值取向存在较大差异、非主流价值观对大学生诱惑力较强等突出问题〔1〕。进入高校后,大学生所处的成长环境(学习方式、人际关系、文化氛围)发生了明显变化,这必然使其思想活动、个体行为丰富而复杂,其要面对各种观念的碰撞、利益的诱惑与选择的迷茫。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非常激烈,、新自由主义、宪政主义、普世价值观等不良思潮对大学生进行渗透与侵蚀,消解着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认同。市场经济逐利性的负面效应会驱动一些学生出现功利化倾向,甚至形成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精致利己主义等错误价值观。新时代,大学生要适应新环境、应对新变化,抵制不良思潮、观念的浸染,使自身健康成长,迫切需要通过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领作用,引领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正确的价值判断,提高对多元思潮、观念的甄别能力、预判能力、选择能力,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坚守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一、价值认同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发挥的重要意义

(一)价值认同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必经阶段根据大学生价值观接受的一般规律,价值观认同往往会经历四个阶段———认知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以及行为认同,而且每个阶段是递进式的关系。其中价值认同居于重要的核心地位。通过认知认同,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丰富内涵、本质要求等等;通过情感认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肯定态度;通过价值认同,内化为稳定的信念准则和持久的意志力量;通过行为认同,大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使其成为自身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从而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这一过程也符合价值接受的“知、情、意、行”过程,作为价值认同的“意”是核心,而作为行为认同的“行”是最终的目标。由此可见,认同问题是教育的逻辑起点,价值认同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价值认同目标的实现与否。

(二)价值认同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抓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价值认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的基础作用,通过多种方式方法,借助新兴媒体加强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从而实现大学生的价值认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就是对个体价值结果的逐步完善,也是对价值观所倡导的价值规范的遵循,并获得归属感的过程〔2〕。价值认同过程一般包括两个阶段:价值意义的确认和价值信仰的确立。价值意义的确认需要对个体审视其利益需求和价值追求,只有通过审视确认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与大学生个体的利益需求相符合时,才会确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意义,从而形成价值观念。价值信仰的确立在价值认同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强调,要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3〕。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的发挥,就一定要坚定价值信仰,推进价值认同,从而提升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价值认同是摆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阐释困境的需要对于大学生而言,价值认同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处于重要的地位,离开了价值认同就会导致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事倍功半。而价值认同又离不开话语权的问题以及话语阐述问题。在面对意识形态斗争中的话语权争夺中,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等外来异质文化的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着被弱化、淡化、失语、失声等危险。尤其是“”“普世价值观”“新自由主义”等思潮的侵袭,以至于大学生面临各种社会思潮选择的困惑时,有的大学生会感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理论阐释不彻底的话语阐释困境,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认同。在话语权斗争中,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阐释困境主要表现在:第一,部分大学生受到文化多元化的影响,产生了非理性冲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阐述产生抵触、逆反等情绪,加之官媒言说方式的简单化降低了话语权的公信力。第二,新媒介的迅速发展并迅速赢得了大学生的喜爱,微信、抖音、今日头条等传播主体的“去中心化”、传播内容的多元化弱化了传统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话语控制力。第三,受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大学生社会政治认同教育虚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权,“碎片化”的话语泛滥成灾〔4〕。因此,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有助于摆脱话语阐述困境。

二、基于价值认同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机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体中国人的价值共识与价值追求,是聚力同心、育人铸魂的精神引领。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不能只满足于认知认同,还应转化为价值信仰,通过价值认同促进价值意义的确认和价值信仰的确立。

(一)通过价值认同,引领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与奋斗目标价值认同是现实价值目标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是从国家层面确立的全体人民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上的具体体现,是关于国家发展的崇高价值追求。一是通过价值认同升华人生价值。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大学生实现价值认同,引领大学生在规划个人理想时,突出国家意识与民族意识,坚持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将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树立远大目标,在为社会理想拼搏奋斗中,实现个人理想、升华人生价值。二是通过价值认同实现大学生的奋斗目标。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主张国强民富、人民民主、改善民生,内蕴了深厚的人民性,其价值主旨就是要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让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有更多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中,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突出人民性,引领大学生在规划个人理想时,将奋斗目标与人民利益紧紧相连、有机耦合,把自己的小我融入人民的大我之中,与人民共命运,把人民利益摆在首要位置,以人民利益为价值依归,使个人理想在为民奉献中熠熠生辉。

(二)通过价值认同,引领大学生涵濡社会主流精神与主流意识价值认同是价值导向发挥作用的基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导向教育,对于大学生社会主流精神和主流意识的养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是其毕业后很快融入社会必须具有的价值观念。一是通过价值认同,引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导向。在最基本生存、温饱需求得到满足和保障后,人们的发展需求、精神需求更加丰富、多元与高层次化,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有更高的期盼与向往。诸如追求自由发展的权利和机会,企盼政治、经济、文化权益等在社会成员之间平等而合理的分配;希望司法正义、社会公道;期待全民尊法、守法,打造法治中国;等等。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引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导向。例如,2020年抗击肺炎疫情斗争中,中国政府前所未有调集全国资源开展大规模救治,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位病患,不惜一切代价全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彰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让人民群众真切体会到了实实在在的平等。二是通过价值认同,引导学生认清西方“普世价值”的虚伪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导向,在本质上有别于西方话语体系中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具有鲜明的中国性。如“平等”首先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最基本的平等和实现其他平等的重要依托与保障,平等地位、平等参与、平等发展、平等享有是“平等”的主要内涵,这样的“平等”是真真正正的平等,与西方社会主张的“平等”有质的差异。2020年5月26日发生在美国的白人警察暴力执法事件暴露出的种族歧视问题,让人们认清了西方话语体系中“平等”“人权”的真相。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引领大学生深刻认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与西方主流价值的本质区别,清醒辨识西方社会宣扬的以资产阶级利益为中心的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普世价值”的“非普世性”、虚伪性,自觉涵濡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品格的主流意识与主流精神,培养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对于其走出校园后很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增加社会正能量至关重要。

(三)通过价值认同,引领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行为标杆与价值准则只有实现价值认同,才能为行为认同奠定基础,从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的行为标杆和价值准则。新时代大学生要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个体的价值判断必须符合社会主流价值准则。一是通过价值认同,树立正确的行为标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是社会成员高度认同的行为规范,反映了人们对待祖国、职业的基本态度和为人处世的价值共识,回答了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命题,内蕴着丰厚的民族性。思政教育工作者要通过大量的案例和学生的亲身体会,教导学生体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沉淀的民族品格与民族特质,践行“修齐治平”“业精于勤,荒于嬉”“人无信不立”“亲亲而仁民”等立身处世之道。要在实践中引领大学生深刻认知: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有责任崇道贵德,自觉赓续、传扬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并以之温润灵魂、陶冶情操、锤炼品格。二是通过价值认同,确立主流价值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如“爱国”要与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并涵养“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的天下情怀,这一准则充分体现了核心价值观的开放性和时代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栋梁.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成效评价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9):26-28.

〔2〕安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层次结构及培育路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1):75-78.

〔3〕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4〕胡纯华.能指和所指视域下话语阐释力困境和出路: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0,(6):137-144.

作者:樊爱霞 单位:山西警察学院思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