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

摘要:引导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任务。文章通过对武汉市8所高校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和认同程度较高;但部分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上仍存在价值认知出现一定偏差、价值选择倾向个人化、价值理解流于形式等困境。基于价值认同理论,高校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大学教学、学生服务和校园活动中,在专业教学中植入课程思政的新内涵。从强化理论认知、增强情感认同和提高行为认同等三个方面引导大学生高度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

一般认为,价值认同是价值主体(个体主体或群体主体)对他人或团体组织所表现的理念、行为与规范等的认可和肯定的心理过程,并常常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形式表现。也可以说,价值认同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有用性满足自身需要的心理认同”[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的本质体现,引导当代大学生自觉认同并有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中心任务。

一、基于价值认同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现状调查

1.研究方法与样本概况。本文以武汉市为例,选取8所不同办学层次、不同办学类型、不同学科的高校(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江汉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湖北美术学院)为调研对象,针对每所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他们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程度、认同感、践行现状进行统计分析,据此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状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1897份,回收率为94.9%,其中有效问卷1832份,占实际回收问卷的96.6%。问卷采用SPSS20.0进行信度检验,得出克朗巴哈α系数为0.706,各个因素的Q系数均在0.83左右,说明本问卷的可信度较高。

2.调查结果与分析。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论述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这24个字的核心内容包含了三个层面的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2]问卷调查结果如下。第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程度较高。总体上看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掌握程度比较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次的内容都有所了解,但仍有少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缺乏深层了解。第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较高。践行的前提是认同,认同是增强凝聚力的基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越强,思想就越统一,形成的凝聚力就越大。调查显示,不同类型高校的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方面存在着差异。具体到“对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看法”,受访大学生中总体赞成人数超过了90%。但对于“是否有必要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一问题,不同高校的受访大学生都支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但却不希望对自己做过多要求。第三,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高。班级活动和团支部组织生活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载体和有力推手,对大学生个体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调查数据表明,77.9%的受访大学生参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首选班级、团支部等组织的相关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和研讨会。66.3%的受访大学生选择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蕴含着深刻的互助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存在着相似之处和共同价值追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志愿服务活动的种类和范围不断扩大,并逐渐成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二种主要方式。约55.3%的受访大学生把听专题讲座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三种方式。他们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通过参加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专题讲座,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认知,将其内化为自身的情感和意志、外化为自身的行为和习惯,以形成稳定的价值观。此外,还有一部分受访大学生选择其他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参加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礼节礼仪教育、重大事件和重要节日纪念活动等。

3.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困境。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文化多元化、社会思潮复杂化进一步加剧,我国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样受到了各种西方不良思潮和社会风气的冲击,导致部分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价值认知出现偏差,在理想信念上不够坚定。受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的影响,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发生了多层次的深刻变化,部分大学生在思想上也受到冲击,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等方面产生动摇。第二,价值选择倾向个人化,利己主义和功利化思想有所抬头。部分大学生认为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获得一份好工作或改善自己的家庭生活条件;选择就业时主要考量经济收入如何、能否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地位怎样等等,出现很多短视和功利化行为。第三,价值理解流于形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不够深入。通过数据分析,目前各类高校大学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理解不够深入的问题。学习理论、研究理论、实践理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部分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更多关注个人的专业素养成长,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少主动性和自觉性,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缺少深入钻研,因而难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价值认同视域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策略

1.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大学教学,强化理论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方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大学专业课教学之中,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深入挖掘各门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课程思政与“三融合”(跨学科交叉融合、教学与科研实践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同轴共转。首先,要强化共同理想信念教育。要帮助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转化为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追求。其次,要积极引导大学生知荣辱、明是非、辨美丑,教育大学生爱国守法、勤奋自强、勇于创新,在学习生活中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生服务,增强情感认同。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三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大学生管理服务的全过程。一方面,要重视对大学生的学习管理,引导大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树立远大理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中出现的学习方法错误、学习目标模糊或学习方向偏离等问题,用正确的方法对其进行正面引导。另一方面,要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引导大学生深入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四个自信”。

3.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校园活动,提高行为认同。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校园活动中,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心感悟。首先,要充分利用传统校园媒介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通过校报、校刊、电台、广播、各种学生自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日常宣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打造良好的校园舆论氛围。其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之中。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地渗入大学生日常生活之中,使他们在和谐、温馨的环境氛围中健康成长。再次,不断提高广大师生参与第二课堂的内驱力,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等载体作用,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学科竞赛等活动中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

参考文献:

[1]李东才,潘晔.价值认同视域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效性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9).

[2]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N].人民日报,2013-05-22(7).

作者:瞿祥华 陈彪 邓云涛 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党委书记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