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浅探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进入了新的时代,当前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对于育人非常重要。在大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需要进行远大理想的树立,践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高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我们需要对教育过程进行优化,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渗透工作,将其渗透融入课堂教学、渗透融入校园文化、深入融入社会实践,这样也能够让大学生真正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一、新时代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紧迫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1]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是其内核,其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特征和性质很好地体现出来,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身的实践要求以及相关的内涵。高校必须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弘扬的重要性,对师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将其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传播者信仰者以及践行者[2]。这是新时代党中央对做好学生思想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推广的相关要求。当前而言,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高校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前沿,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多元价值观相互较量的考验。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国内外复杂环境影响,难免会出现思想上面的冲突,面对这种情况,必须做好核心价值观念方面的教育,保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能够得到巩固。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调查
问卷内容: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了解现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通俗易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需要加强法制建设,人生价值的实现等方面情况。研究对象:本次研究于2019年3月份发放和回收问卷,以南京某理工科高校大一至大四学生为调查对象。发出调查问卷200份,回收份调查问卷195份,有效问卷191份,无效问卷4份。主要调查了在校本科生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年级,理工类、文史类、艺术类和体育类不同专业,群众、团员、中共党员和其他政治面貌的在校大学生。统计工具:本次统计采用SPSS20.0版本。调查结果:年级对比:大一至大四学生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了解的程度上,大二学生与大三、大四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大一至大四全体学生都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比较通俗易懂;在加强法制建设方面,大一与大二、大三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人生价值的实现方面,四个年级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专业对比:理工类、文史类、艺术类和体育类不同专业大学生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了解的程度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俗易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需要加强法制建设”、在人生价值的实现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政治面貌对比:群众、团员、中共党员和其他政治面貌大学生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了解的程度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俗易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需要加强法制建设”、在人生价值的实现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
三、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途径
1.国家层面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种情况下,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便是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人才培养的时候,必须确保其维护我国的相关制度,确保其能够给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所以,党做好教育事业的领导是非常重要的原则,需要将立德树人放在首要的位置,根据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来办学,将人的发展放在中心的位置,不断的进行教育改革创新的深化,在教育的过程中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服务。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会直接给年轻人的成长造成极大的影响,也会影响到中华民族和中国的发展,这项工程本身便是需要长期坚持的。需要将质量作为导向,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培养的质量,不断的完善相关的体制,将体制的作用发挥出来。做好中国故事的讲述,将中国更加全面的展示出来,重视我国文化影响力的提高,这便要求对外也必须讲好我国的故事。需要采取措施来提高我国文化的影响力,做好大局的把握,认真地进行对象分析,保证政策的精准性,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传,需要主动积极地讲好中国人民奋斗、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让世界真正的认识到我国坚持和平发展,帮助世界各国更好地了解我国[3]。
2.社会层面
新时代,我国青年需要进行远大理想树立;新时代,我国青年必须热爱自己的祖国;新时代我国青年必须重视责任的担当;新时代,我国青年需要敢于奋斗;新时代,我国青年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新时代,我国青年必须重视品德修为的养成。在精神文化动力弘扬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建设时,需要将文化自信思想合理地运用进来。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本身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存在极其密切的联系,只有文化自信,价值观才可能自信,价值观自信则能推动文化自信的发展。同时传统文化的自信并不是文化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要推动中国价值、中国思想、中国方案走向世界,需要传统文化自信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确立历史根基,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类的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实践。
3.学校层面
第一,需要进行教育过程的优化。现在很多学生都是九五后和零零后,这些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发展机会比较多,渠道也比较畅通,其在多元化的环境中长大,其比较重视思想的开放和个性的发展,其成长的时候,受到的文化思潮类型影响比较多,其中也包含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但是大学生本身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其进行是非对错辨别的能力还比较差,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自觉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学生也更无法自觉地将其内化成自己的行为。高校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机制制定的时候,首先,必须全面的考虑到学生当前的思想特点以及教育发展的规律,确保建立的机制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才能够更加的形象、具体和日常,大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接受。其次,教师需要根据学生需要来进行教化模式的优化,进行话语体系的更新,切实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第二,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需要将课程思政改革的作用发挥出来,进行课程体系的建设,从而在各个学科中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将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社会公德以及家庭美德更好地融入进去,逐步的形成崇德向上和修身律己的良好校园氛围。在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将其和学科特点结合在一起,将课堂主渠道教学的作用发挥出来,做好课堂德育,不断地提高各个学科的育人能力,将其合力发挥出来。第三,将其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做好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将文化的熏陶作用发挥出来,不断地对校园文化设施进行完善,进行能够将新时代特征、社会主义特点和学校文化特色结合的校园文化建设。将讲座讲坛、经典诵读以及高雅艺术的载体作用发挥出来,进行中华优秀文化资源的整合,做好价值观的普及和教育活动,将节假日、开学季以及毕业季等一些教育意义比较明显的节点,开展特色明显,形式较多的主题教育活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培养,帮助学生提高其价值文化方面的自信,在潜移默化中做好学生培养。最后,需要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去。实践是认知的重要来源,也是进行真理检验的唯一标准。想要将观念转变成为学生内心的认知,必须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也是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本身便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我们也需要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的过程中检验。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教育的时候,必须全面的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主动积极地开展学生比较喜欢的主题活动。总之,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需要国家、社会和学校等共同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一种自发的生成过程,而是要主动地参与到实践中去,通过合理的教育方法手段,逐步的渗透,帮助大学生真正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进行中国声音的传递,达成共识,从而给世界更好的发展营造一个更出色的环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4]!
作者:辜垣尧 张志华 王欢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