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文明建设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文明建设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文明建设浅析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引领”及“引领过程”探讨入手,致力于回答“如何引领”这一现实问题,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文明建设的机制和路径,即建立引领常态化机制,强化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建立引领长效机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引领联动机制,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建立引领渗透机制,引导民间舆论场域以及建立引领反馈机制,保证互动交流畅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文明建设的实效性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文明建设

这个新观点和重要论断为我国未来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开启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社会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志,一个国家是否全面实现现代化,不仅看其经济、科技、军事等发展实力,更表现为价值观领域、思想领域、文化领域等软实力。社会文明是一个价值概念,即人创造着社会文明,作为创造成果的社会文明反过来又重塑人的本质,从而起到促进人的生存和发展的肯定性作用[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文明提升,促进一个国家的公民素质提高和文化自信建立,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发展,是关系到第二个百年奋斗的目标能否实现的重大实践命题。

一、“引领”及“引领过程”的理论审视

“引领”,此处作为动词,有引导、带领之意,即一事物或一思想引导另一些事物或另一些思想向着某个确定的方向运动和发展。这一过程包含引领方即引领主体,被引领方即引领客体,以及作为二者间桥梁和中介即引领方式方法或路径,内含着谁来引领、往哪儿引领、引领什么、怎么引领等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社会历史发展告诉我们,要引领其他事物或思想朝着一定的方向运动和发展,作为引领方,自身必须有引领的资格和能力,必须具备超越其他事物或思想的先进性和科学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从国家、社会、个人等三个层面构建了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价值指引,具有毋庸置疑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要探寻一定的机制、采取一些方式方法,选择一系列路径,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带领整个社会文明朝着美风美俗、善德善行、和谐有序这一目标前进与发展。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文明建设的意义探寻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2]充分发挥其在社会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对于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以文化人,确保社会文明建设方

边疆经济与文化2022年第6期TheBorderEconomyAndCultureNo.6,2022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属性的体现,本质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出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诞生的土壤。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汲取了世界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成果,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它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繁荣富强、社会文明发展进步和个人生活幸福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这不仅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且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全体人民的一致愿景,为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明了价值方向,标注了时代刻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建设被置于这一大背景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价值导向一致,有利于确保社会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二)有利于民心向聚,凝聚社会共识

涂尔干说,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最起码的共识,必将分崩离析。十四亿多人栖居在这块土地上,如果没有最起码的共识,那将是件不可想象的事。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立党宗旨,心中时刻装着人民。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价值取向,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成果与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彰显了新时代我国社会治理的核心价值理念,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3]。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国家财富的创造、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实践,其根本目的在于改善和提升广大人民的生活品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正是这一以贯之的“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对于有效地凝聚社会共识,进而激发广大民众建设文明社会的活力和动力意义重大。

(三)有利于立德树人,提升公民道德水平

“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4]。一个国家公民素养高低直接影响到社会文明程度,继而影响到一国现代化程度。公民道德水平是公民素养的重要内容,提升社会文明程度首先就要提升公民思想道德水平,增强公民道德自觉践行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价值准则,不仅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而且将公民个人与国家、社会和他人有机结合起来,既彰显了民众个体在道德养成中的主体作用,又坚持了道德认知的提升与道德实践的开展互相促进,为进一步引导公民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供了价值准则。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有利于提升公民道德修养水平,有利于改善社会文明风尚,有利于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文明建设的机制及系统化路径建构

机制,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现泛指一个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及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文明建设的机制即社会各部门、各方面、各领域以一种什么样的运作方式方法相互联系起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文明建设中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协同共进。这一系列机制包括:

(一)建立引领常态化机制,强化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之“钙”,是共产党人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精神家园”[5]。所以要建立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常态化机制。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党的宗旨,赓续百年初心,加强“四史”学习,解决好“总开关”问题。“笃行信道,自强不息”,党员干部只有真正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才能在实际工作中转化为为党为民工作的热情和动力,才能在奋斗中体会奉献的快乐和幸福。要深入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自己的言行举止严格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自己成为群众学习的榜样,以人格力量感召群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群众,充分发挥“头雁效应”,行稳致远,进而有为。

(二)建立引领长效机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所谓传统是指历史上世世代代传下来的、具有鲜明族群特点的社会性因素,如习俗制度、道德品质、寻常惯习、行为方式、艺术风格等。传统彰显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继承性,“我们的本性表现在继承中,我们的历史表现在传统中。在继承中,人拥有一点实际的能力,那是不可摧毁的东西,在传统中,则拥有一点绝对的东西,那是不会遗失的”[6]。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的中国人在守望相助中创造出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它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是我们民族立足的根基。一切传统都活在当下,传统文化作为我们民族生活的底色而无处不在,其影响及于方方面面。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念都是该国家和该民族文化土壤中孕育而生的,有其固有的根本、传统和精神脉络。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社会文明发展和提升的重要支撑。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社会文明建设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所以,必须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长效机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生转进”,夯实文化底蕴,打造文化名片,展现新时代美好形象。

(三)建立引领联动机制,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为了群众,其建设成果要让群众切实受益。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公民道德建设要以“人”作为突破口,重视道德品牌建设,深化道德典型选树制度,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引导群众、依靠群众,大力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道德建设中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转化落实。这个过程的实现需要多方通力协作相互配合。所以必须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协调各行业、各领域、各方面协同合力一致行动,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发挥协同共振的效力。以文明创建工作为契机,积极开展文明城市、文明乡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法治化建设,让志愿者深入社区治理、交通管理、医院养老保障等基层单位服务,引导群众在活动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增强情感认同。

(四)建立引领渗透机制,引导民间舆论场域

民间社会生活的普通民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主体和目标。现实的社会中存在民间舆论场域虽然大多是自发形成的,但是它确实在某种程度上汇聚了民意,反映了民情,代表了民声,具有深厚的民众基础和强大的民意支撑,其影响力和凝聚力不容小觑。这个场域鱼龙混杂、雅俗共存、正误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文明建设中理应成为民间舆论场域的引领者。所以,必须建立有效的渗透机制,踏雪无痕、润物无声,发挥“磁场效应”,引领整合民间舆论场域各种社会思潮和多元价值观念,克服现实张力,凝聚社会共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引领民间舆论场域,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获得民众的政治认同,对提升民众思想素质大有裨益。

(五)建立引领反馈机制,保证互动交流畅通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保证引领过程信息传递的通畅性、信息收集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避免形式主义,切切实实解民忧、办实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广大民众日常生活中落地落实,成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信念,就必须关注群众的切身利益,群众的满意程度是一个重要的检验标准。比如各单位在文明创建工作过程中向社会公布“我为群众办实事”任务清单,目标清晰明确,同时也多了一个与群众交流反馈的渠道,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应。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不仅可以适时解决社会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善社会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不足,还能对涌现出来的新做法、新亮点及时进行经验总结、整合推广。这样不仅能使已经取得的成果得到巩固,还能使已经获得的经验得到进一步宣传推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殷成洁 范丽 单位: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