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体论浅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体论浅议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体论浅议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从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三个层面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其本质内涵能够深入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分别是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的主要内容,笔者基于此,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体内容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国家;社会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三个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简短,但内涵极其丰富,认识和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意蕴是至关重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体论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意蕴进行分析和阐述,笔者分别从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各个关键词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一)富强:国家的发展基础

“富强”一词最早出现在《管子·形势解》,所谓“主之所以为功者,富强也。故国富兵强,则诸侯服其政,邻敌畏其威”。由此可见,在古代,富强就有国富兵强之意;在新时代,富强的意思仍然未改变,尤其是放在国家层面来讲。一个国家富强的表现也有很多方面的体现:其一,国家经济总量的提升,人均收入明显提高;其二,科教文卫事业实力达到先进水平;其三,基础设施有明显的改善;其四,国家的军事实力强大,能够保护国家的安全,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宁;其五,人民生活水平有明显的提高,能够安居乐业、幸福生活,并且享受很好的政策保障;其六,法律健全,人民能够得到法律的保护,法律面前能够人人平等。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就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同时是一个国家政治、文化、民生等各方面发展的坚实基础,是一个国家总体水平不断提高的根本保障。只有国家富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才能够早日实现。

(二)民主:国家的政治制度

“民主”一词源自希腊语“demos”,意为人民,本没有民主一词,只是将“demos”引申为民主。在中国古代,《管子·君臣下》一书中写道:“上下设,民生体,而国都立矣。是故国之所以为国者,民体以为国。”这里所讲的是“民体”。希腊语和《管子》一书都没有明确提出“民主”这个概念,但都有“民主”之意,只是两种表述罢了。在今天的社会形态中,民主就是国家的政治制度。我国有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国家机构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制度的学说在中国的应用。其核心就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做主就是民主的最好体现,是对民主内涵的最好阐释,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

(三)文明:国家的重要特征

“文明”一词最早出自《易经》,曰:“见龙在天、天下文明。”在现代生活中,文明是一种社会进步的状态,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表现为人们物质生产的进步,是精神文明的物质基础。精神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取得的精神成果的总和,主要是科学文化方面和思想道德方面。文明也分为国家的文明和个人的文明,国家的文明是指国家发展的先进程度,而个人的文明是指行为上和思想上的文明,换句话说,就是个人的修养问题。总而言之,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四)和谐:国家的重要保证

“和谐”一词最早出自《管子·兵法》,曰:“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而能谐,谐故能辑。谐辑以悉,莫之能伤。”不难理解,和谐因道而生,“道”是指事物的本源和发展规律,也就是一切事物的根本。因此,和谐是对立事物的辩证统一,是万事万物存在方式的本质体现。

二、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一)自由:人类的社会价值目标

“自由”一词出现较早,但是还有争论,早在《逍遥游》中就有自由的思想,在《汉书·五行志》中就有“自由”一词,自由的含义很多,古今中外对于自由的阐释较多,现在常用的自由之意是古拉丁语“Liberta”解放的同义词,这个同义并非实际意思的同义,而是对解放的理解为自由,因为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自由的含义不尽相同。马克思认为:“自由确实是人固有的东西,连自由的反对者在反对实现自由的同时也实现着自由;他们想把曾被他们当作人类天性的装饰品而否定了的东西攫取过来,作为自己最珍贵的装饰品。”[2]63自由不仅是人的天性,而且弥足珍贵,“没有一个人反对自由,如果有的话,最多也只是反对别人的自由”。[2]63从现实意义上讲,“自由”有很多方面,身体自由、时间自由、财务自由、心灵自由等等。无论是哪一方面,自由都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

(二)平等:人人享有的权利

“平等”一词刚开始并不带有政治色彩,随着社会的进步,平等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马克思指出:“你们认为公道和公平的东西,与问题毫无关系。问题就在于:一定的生产制度所必需的和不可避免的东西是什么。”[3]76平等根源于物质生产方式。现代意义上的平等主要是指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人权应该得到保障和尊重,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再到中国共产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平等思想是继承与发展的。通过研究发现,都会有对经济平等的阐释,因为“只有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才能给人们提供更多数量齐全、品质有保障的生活资料以及更多个性化的消费资料”。[4]换言之,就是当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满足时,才会实现平等。

(三)公正:社会的根本价值理念

恩格斯说:“公正始终只是现存经济关系在保守方面或其革命方面的观念化、神圣化的表现。”[5]212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公正更加激化社会的矛盾,社会主义的公正就是要消灭剥削、推翻私有制,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的需求,将人民的利益最大化。邓小平同志说:“我们为社会主义奋斗,不但是因为社会主义有条件比资本主义更快地发展生产力,而且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和其他剥削制度所必然产生的种种贪婪、腐败和不公正现象。”[6]143现代社会意义上,公正就是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

(四)法治: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法律是最优良的统治者。”[7]171法治是依法而治,是利用法律的权威治理国家和社会,是依法治理的总原则和总理念,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可靠保障。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三、结语

总而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内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物质生产方式的变化,随着意识形态领域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含义上,而且体现在内容体系的不断创新上。不同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环境会对其基本内容产生一定影响,国家和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只有不断与时俱进才能体现出其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作者:吴鹏 单位: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