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化学实验的价值充分体现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化学是九年级的起始科目,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教材中安排了很多实验内容,其中有演示实验也有探究实验,教师合理安排这些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实验过程,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活动与探究;学习兴趣;习惯;能力;科学态度
引言
化学实验至关重要,充分合理地利用实验进行教学,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学生“活动与探究”是为了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而设置的,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也是积极的学习方式,在当前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活动中,如何运用新课程理念,重视对实验的探索和认识也是摆在化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利用学生对实验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预习习惯化学是九年级的起始学科,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一开始就让学生先预习,然后带着问题听课,把书本知识和教师授课内容融合起来,把知识的传授作为一个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化学实验探究作为化学教学的一个过程,一种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观看演示实验的热情和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渴望。布置学生预习,培养学生有目的、手段、方法后,再动手操作,让初三化学中有限的实验探究充分发挥作用。例如:第一章中《走进化学实验室》要学生认识多种化学仪器和药品,我课前布置预习如下内容:1.把书上所有的仪器图和名称看一看。2.你对哪些仪器特别有兴趣,为什么?3.你能记住哪些仪器?根据以后我们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你能和老师一道画一些常见的仪器吗?画时你发现有规律可寻吗?上课时,我首先有序地安排学生参观化学实验室的药品、仪器盛列,并把课本中要求的仪器放在实验台上,请学生介绍他感兴趣的仪器并把仪器名称写在黑板上,以及他看一遍记住的仪器:哪些仪器不容易记住?为什么?上台介绍仪器的同学十分投入,台下的学生听得非常认真。那些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也会对照课本,指出台上同学的错误。画仪器图时学生更是全身心投入,互相指出毛病。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先预习,在听课时老师始终以教材为主线,充分发挥了教材的作用。课堂上教师是导演,学生都是主演,学生的预习和积极参与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让学生参与教师的演示实验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学习的主要目的不是要记住教师和教材所讲的内容,不是要学生成为科学知识的接受者,而应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这时教师的作用是要设定一种学生能独立探究的情景,引导学生获得知识,而不是为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充分相信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废除课一言堂,45分钟满堂灌的应试教育做法。课堂上大胆让学生动手做演示实验,学生在做好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课前在老师指导下练习,确保课堂实验成功。由于学生参与课堂演示实验,课堂气氛变得宽松、活跃,学生观察实验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同学们在仔细、认直观察实验的同时,也关心着同伴实验成功与否,上台演示的同学则可以享受到实验成功的喜悦,即使是失败的教训也可以使他终身受益。哪些学生能荣幸上台演示呢?根据实验类型与难度,挑选学生时可以作为对学习有明显进步学生的奖励,还可以作为学习成绩欠佳,而动手能力较强学生的奖励;更可以推荐优秀学生作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多数的课堂演示和课内实验探究都可以让学生参与,如《人呼出的气体与吸入气体的探究》中往澄清石灰水中吹入二氧化碳:用排水法收集人呼出的气体。在感叹这一实验现象的同时思考并解释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景象。另外在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实验以及酸碱盐的性质等实验中,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老师课前布置的预习中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操作要领和步骤,让他们动手,不怕学生做错,师生共同活动,共同参与设计实验报告,这样,学生既是课堂的主体,更是化学实验中的主角。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双手更加灵巧,思维更加成熟。
三、用化学实验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观察与思考是获取知识有效的基本方法之一,心理学家认为:感知和观察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阶段,亦是直接认识阶段,人在感知、观察的基础上才能主生表象、想象和思维等认识的高级阶段。九年级学生实验除了数量上有限外,在质量上存在按教材统一模式进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和发展的弊端。为填补此类不足,教师可以把学生学习中碰到的有代表性的问题,如:能拓宽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典型例子,经过精心的设计,安排成学生实验。由学生自己探究,自己探索,亲自动手、观察。在体验成功和失败中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例如:不溶性的碱不能由它所对应的碱性氧化物和水直接反应得到。必须用其碱性氧化物和酸先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盐,然后再加可溶性的碱生成不溶性的碱。有三位学生制取不溶性的氢氧化铜时,先在黑色的氧化铜中加稀硫酸、微热、待氧化铜全部溶解后再加氢氧化钠溶液。结果三位同学看到了不同的现象:一位看到蓝色絮状沉淀,另一位看到了黑色沉淀,一位没有看到沉淀。哪个实验的结果是成功的呢?其他实验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带着许多疑问走进实验室,在试验中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到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础。结束语实践表明,化学实验可以作为教学的抓手,教师要高度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实验,精心设计编排。利用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独有兴趣,将学生的主体活动融入整个教学过程,这不但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还致使学生的多种能力和多种素质在一次又一次的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和提高。
作者:卜俊波 单位:肥东县梁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