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以高等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根据产业人才需求,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总体要求。对大学化学实验课程进行深度改革,创新教学改革模式,拓展课程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着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态度对待化学实验课程,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巩固理论知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并引导实现终身学习的理念。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人才;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无机化学课程在高校化学的课堂教学中第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对于理工科学科,尤其是食品酿造学科的本科应用技术型大学,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是一门必修基础课程[1]。对于公共基础课程存在着学生层次不同,内容设置单一和、专业特色不明显以及评价体系难以量化,不能充分发挥实验课程优势,难以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很好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结合[2]。结合专业特色,对本门课程进行改革,特别是在教学手段多元化、教学内容实践理论结合、考核方式进行创新,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以高校化学专业教学经验为基础,在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大背景下,研究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促进无机化学理论课程的建设,将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紧密相连,紧靠符合专业发展及要求的总体目标,为行业领域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应用技术型专业技术型人才[3]。

1深化教学内容专业化改革

传统高校本科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属于公共基础课程,设置原则是适合理工科学生教学要求,实验课程内容的选择与无机化学理论课程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并没有有机结合,理论课程内容很难与实验课程内容同步教学。在现代这个多学科交叉发展的大趋势下,实验课程的内容更新迭代速度慢,使得目前的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材的质量跟不上学科发展实际,教材体系已经不符合化学实验发展的特点[4-5]。(1)将课程与其他课程,如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等相关学科进行同步关联,适当交叉融合,有利于知识结构的完整性,连贯性。根据专业特色,合理安排实验课程,做到学有所用,为学生学好后面专业课程打好基础。(2)实验课程设置需具备科学性,连贯性。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开设对象为一年级学生,开设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课程的认知能力,训练学生基本实验操作,并逐步提升工科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在满足实验课程与专业特色紧密结合的同时兼顾实验的趣味性和与生活紧密联系。在操作难度设置上采取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化学实验教学体系既要注重规范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又要紧靠专业特色[6]。在实验内容方面按照以下逻辑:实验室安全教育,基础操作培训—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学生需要掌握课程中所学的基本操作,由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讲授、演示以及对实验内容与学生交流讨论。学生实际操作中指导学生操作,对学生操作出现的不规范动作及时纠正,例如粗盐提纯、醋酸离解度测定验证性试验;综合性实验是以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完成实验中提出的问题,对化学物质的合成,表征分析以及产品的性质研究做出规范性操作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分解实验过程,将实验关键问题、安全要求以及如何搭建装置等,指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结果分析与思考。积极引导课堂上师生交流,学生相互讨论,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互动式,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创新设计性实验是以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推理判断、研究创新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3]。设计性实验与传统式实验之间的区别在于,设计性实验突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自主性和主体性,需要学生主动进行文献阅读、设计试验路线、验证实验结果以及做出总结性报告,非常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待实验完成之后,老师再和学生一起探讨实验结果[7]。

2强化教学模式的改革

(1)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丰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多种信息集成一体,将抽象的概念更加形象化,直观表达出来,具有灵活的交互性功能。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趣味性。同时多媒体技术可以减轻一定量的教师课堂板书工作量,有助于教师更有效组织课堂教学。让多媒体技术与常规教学方法有机融合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2)实施“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开课对象一般来说都是大一新生,对于无机化学课程不管是理论知识还是实验操作都没有经过系统训练,对于课程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存在着一定的难度。通过提前预习并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利用书本或者网络进行学习,尤其是在通过相关网络“金课”视频等提前学习实验课程的操作,这可以提高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成功率和准确率,并能更全面的学习和掌握实验课程学习目标。在与老师课程教学时的讨论和学生小组间的交流,也能促进对实验内容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4]。通过学生参与到无机化学实验课程从准备实验到实验结束的全过程,这不仅能更有效掌握和理解实验内容,还能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习兴趣[3]。(3)实验难度设置由易到难,实验操作训练循序渐进训练。实验课程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基础较差的学生,还要为基础较好的学生设计能力提升的发展空间。达到为所有学生打好实验能力的基本功的前提下,还要促进全体学生化学实验技能质的提升。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及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做好实验课程的可操作性评估分析,将教学内容与相关理论课程进行有机融合,教学难度和实验内容达到由易到难,先打基础再提升综合能力的课程设计计划,使得不同基础的学生在化学实验操作和理论方面的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8]。(4)重视教学内容与科研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的高度结合。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其中一个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与促进学生在科研认知水平上的提升。教学内容应该与时俱进,将最新的先进技术、最新的科研成果以及最新的行业发展趋势增加到教学内容中。基础操作培训、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基本能力,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创化学实验课程的新维度,这就需要在设计性实验中得到体现。邀请优秀生学生加入教师科研课题组,在学生接触科研前沿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这样教学与科研不断高度融合,打开学生对于实验课程理解的局限性,两者相互促进,达到教学方法改革的目标。

3完善实验成绩评价体系

实验课成绩考核重点主要是两个部分: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报告质量。学生实验成绩评价与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操作熟练程度、对实验知识点的掌握、实验知识点延伸内容的学习、所学内容的举一反三能力以及课堂表现等等方面有关。所以构建评价主体多元化、考核内容多元化、考核方式多元化、科学、完善、公正的化学实验成绩评定体系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改变实验操作细节提高创新思维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4]。结合以上要求,制定以下评价参考。(1)开展课前预习抽查。实验课程准备工作其中一项就是完成预习报告,目的是检查学生实验课程前的准备情况,以及让学生对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有一定的准备。通过课堂随机提问的方式,考察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改进实验的教学过程。(2)基础实操考核。基础实操能力的考核包括的内容比较分散,比如:分析天平使用、玻璃仪器使用、加热装置的搭建使用、滴定管使用、玻璃仪器的清洗、移液管、容量瓶等基础操作以及无机化学实验中的简单装置的搭建均为操作考核的要点。对每一项操作进行量化分值考核,在实验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考核打分,并及时进行纠正。既量化完成考核的目的,又能及时纠正错误操作,规范学生实验基本操作,一举两得。(3)综合能力考核。综合能力考核主要是在学生完成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中进行。这里可以根据学生对实验完成程度,选择实验方法的准确性,实验结束得到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以及实验结论的完成这些方面做出考核。这些都体现出学生遇到问题时,对问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编写总结性报告的能力,同时也考察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9]。(4)教学质量的考核。教学质量的考核从两个方面进行:教学督导和学生不记名打分。教学督导制的引入可以更好的监督和规范教师的教学工作,定期抽查教师教学三大要件:教学大纲,教案和教学进度表;不定期进行课堂听课监督,及时了解教师的授课情况。这可以从制度上保证教学任务的正常进行和保证教学质量。采取网上评教和班级信息员制度,对任课老师的授课情况、授课水平、日常教学指导和实验教学等进行评定和上报,客观而又真实地反映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情况以及学生对于任课教师的主观评价,这也是评价一名教师的教学水平的一个考察指标。制度上的设计目的是既要任课教师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还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授课方式,授课进度,并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了解到自身不足,不断学习进步,促使教师由自身做起改变,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方式。

4结语

培养出符合现展需求的创新型应用技术型人才是我们一直为之努力的目标。扎实做好高校本科生实验基础操作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设计多层次教学模式、多维度教学逻辑、多保障教学制度的创新型大学本科化学实验课程体系是完成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由于其课程属性的特殊性,在通过教学内容紧靠专业特色化,教学模式多样化、教学考核去单一化的体系前提下,能优化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基本实操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同时也促进任课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随着我国新课标的改革,在理工科应用技术型的大学课程体系中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是人才培养方案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是化学类课程改革的基础也是重点,为全面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扎实基础。所以对于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崔培英.高等师范院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2):140-142.

[2]许晶,白靖文,徐宝荣,深化《分析化学实验》改革,培养农业拔尖人才[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3):56-58,61.

[3]何静.探讨应用技术型大学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10):67-68.

[4]张鑫,徐雅琴,王丽波,等.大学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6):109-110.

[5]孙爱民,袁亚维,刘英.PBL教学法与教师角色转变[J].南方医学教育,2008(01):8-9.

[6]徐雅琴,白靖文,徐宝荣.多元化化学实验考核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12(28):110-111.

[7]白靖文,徐雅琴,许晶,等.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高等农业院校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12(6):28-30.

[8]郑秀芬.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实践及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12):73-74.

[9]常艳香.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有效方法[J].科教导刊旬刊,2015(7):71-72.

作者:史天柱 单位:茅台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