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业经济效益评价综合指数法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农业经济效益评价综合指数法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农业经济效益评价综合指数法分析

摘要:统计指标体系能够将农业经济效益全面展现出来,但指标较为繁杂,不利于进行对比分析。综合指数法通过对农业经济效益主要指标的利用,计算出综合指数值。将其作为衡量农业综合水平的一个量度,可以对农业经济效益开展综合性的分析。

关键词:农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指数

1研究背景

对农业经济效益进行评价,要求在产出和投入的数量对比时具有直观性及确定性,使定量对比和分析更加便捷。因为农业的投入和产出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单纯使用一种指标很难准确展现出农业的经济效益。这时就需要有一系列的指标,构建完善的指标体系,以此为基础算出综合指数,将其作为进行农业经济效益分析的综合性评价值[1]。

2农业经济效益的内涵

农业经济效益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劳动消耗量和产出的生产成果个数的对比关系。要想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就必须以最少的劳动占用和消耗,最大程度生产出同时满足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的农产品。产出和投入的对比结果,代表着农业经济活动现有的状态及程度。单位农业劳动占用与劳动消耗产出的有效产品数量越多,农业的经济效益就越大;反之,则农业的经济效益就越小[2]。按照农业经济效益的概念来讲,根据投入内涵的差别,可以将农业经济效益分为以下3类。(1)总产出和总消耗之比率,例如总成本收入率、总成本产值率和物耗生产率等。(2)总产出和资源占用之比率,例如资本产出率、总资产收入率等。(3)总产出和资源总投入比率,例如总投入产出率、全要素生产率等。

3综合指数法概念

综合指数法以层次分次法为基础,对农业系统中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展开综合性分析,在分析中得到综合评价指数,通过综合评价指数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综合性评价。应用这种评价方法得出的评价结果能够有效地展现出农业生态系统的现有状况,方便工作人员找出农业生态系统中存有的问题,然后进行合理调控[3]。

4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1建立原则

构建农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要以经济理论为基础,从实际需要入手,严格遵守如下原则。

4.1.1系统科学性农业经济效益评价系统中的指标应是科学准确的。按照该原则,对指标体系及指标的设计一定要符合经济效益的含义,在职业特征和实际可能性的基础上进行指标数量的规划。概念要具有科学性,意义必须准确,不可以存在多种解释。计算范围必须明确清晰,测量要简单、直观,可以对问题进行有效解释。

4.1.2实践指导性在构建指标体系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实践的指导性,只有来自于实践又可以指导实践的原则,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普及和推广。

4.1.3操作实用性操作实用性是指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及实用性,指标内容便于理解,具备现代化的操作程序。当指标的边界模糊时,工作人员将难以采集相关数据信息,甚至需要进行较为复杂的计算,这会降低指标的使用价值。

4.1.4时序动态性在构建指标系统时,要注重指标的动态原则。对农业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时,不仅要在一个时点开展分析,还要关注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向,研究结构的稳定性和缓冲性,并对此进行有效控制。

4.1.5可比性原则农业经济效益评价系统中指标所采用的数据信息应该具有可比性。指标体系的设计要在可比数据、时间、价格的条件下展开。操作者要注意把不可比因素转化为可比因素,便于纵向与横向比较,找出差别,发掘潜力,促进提高。

4.2建立方法

按照农业经济效益的基本理念,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选指标集。对预选指标集的数量特征展开研究,挑选出特性相对较高的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虽然应用统计指标体系对农业经济效益进行评价较为全面,但是各项指标同时使用可能会导致不同经济效益指标之间发生矛盾,使经济效益的评价很难得到准确地结果。

5指标体系结构

5.1投入指标

受农业生产特点、农业系统内部的组织结构方式、农业经营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农业投入量化具有较高的复杂性。遵守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按照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将农业投入共分成资金、土地、劳动力3个部分。用单位面积固定产值及单位面积生产费用代表农业的单位生产投资,归属于资金投入部分;用农业劳动力及劳动力比重代表系统投入的劳动力强度和数量;用耕地面积与复种指数代表土地投入与土地的利用率。

5.2产出指标

农业产出的产品种类较多,对于计量不仅要考虑总产量、净产量、商品产量等多种实物形式,还要参考总产值、净产值、增加值、商品产值等价值量。5.3效益指标农业生产的投入和产出具体的表现形式不同。两者之间的对比产生了不同的组合,这些组合是农业经济效益的数量化和具体化。按照建立指标体系的原则,农业物耗和产值的比代表资金产出率,单位面积产量与单位面积收入比代表土地的生产率,劳动值、劳动收入的比代表劳动生产率。

6综合指数

以建立指标体系为基础,应用德尔菲咨询,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数,以初值化消除量纲计算出农业经济效益的综合指数。计算公式为如下。单项指标指数=(单项指标实际值/该指标标准值)×100%农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单项指标指数×该指标权数)在具体计算中,若农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大于100%,则说明该区域的农业经济效益较好。计算出的农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越大,代表该地区的农业经济效益越好。

7结束语

农业经济效益是投入农业生产环节中各种生产要素配置、组合及作用的结果。农业经济效益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特征。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构建和逐渐完善,对农业经济效益进行评价的指标也在逐渐完善,综合评价农业经济效益的方法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新生,郑少锋,崔百胜.农业经济效益评价的综合指数法探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42-44.

[2]张华,吴超.农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探讨[J].商业时代,2007(22):88,96.

作者:李敏 王桂荣 张新仕 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