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在社会经济飞快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审美情趣也发生不同程度的转变,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我国汉语言文学审美研究工作的继续深化。汉语言文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记录中华民族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当前,掀起了学习中华文化的热潮,汉语言文学逐渐成为被社会关注的重要内容,因此,这也对新时期汉语言文学审美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文章主要探究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在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提出更具实用性的措施。
一、引言
汉语言文学涵盖范围较广,知识点多样、复杂,学习难度较大,呈现出较强的包容性特点。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民族文化的支持,在当前文化事业大力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在宣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此背景下,应进一步提高对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的认知和重视,推动汉语言文学向更高水平发展。研究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有助于提升人们文学素养和审美素养,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远意义。
二、汉语言文学的特性和审美
(一)汉语言文学的特性
汉语言文学记录着我国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是母语体系的重要内容,在我国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背景下,对汉语言文学的重视程度也应进一步提高,而如何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汉语言文学,则是新时期发展汉语言文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汉语言文学是一门人文学科,与其他人文学科之间联系密切,由于中华民族发展历史悠久,文字经过几千年传承成为一种特定学科,具有深厚、丰富的内涵。汉语言文学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同时,承载着传承和发展历史的重要责任,因此,加深对汉语言文学特性的认知和了解,有助于扩大汉语言文学的影响范围,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向高水平发展。[1]汉语言文学作品源于创作者的日常生活,在创作中通常融入创作者自身对文化、历史以及人生的感悟。所以,此种创作方式源于自然、社会以及人生感悟,在彰显人文内涵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创作者的文化气质和内在修养。目前,很多高等院校纷纷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言文学成为很多省市地区的重点研究项目。加强汉语言文学研究,有助于深层次挖掘其潜在的文化内涵,通过阅读和欣赏汉语言文学作品,有助于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二)汉语言文学的审美内涵
在关于汉语言文学的审美研究中,其审美包括思想性、人文性两方面,在审美中需要考量不同类型的汉语言文学作品的风格、思想,不同汉语言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和时代特征。因此,关于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的研究,不应局限于单一的语言美感,还要进一步延伸到汉语言的内在思想情感层面,使二者有机融合。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有助于夯实语言基础,促进人们审美能力的有效提升,满足精神文化需求。[2]优秀的汉语言文学作品多源于实际生活,对古代人民来说,其并没有先进科技和工具的支持,因此,其更多是从实际生活中取材,进行艺术创作的,因此,汉语言文学作品蕴含创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思想。而古汉语强调尽善尽美,基于古诗歌可以侧面烘托诗人心境,描绘更加生动的形象,表达情感思想的特点,此类作品更具文艺价值和美感。因此,在汉语言文学审美研究中,需要明确其审美特性以及先后序列问题。加强对汉语言审美问题的分析,有助于深层次把握汉语言文学内涵,充分展现汉语言文学之美。同时,在深入探索下,能够有效改善汉语言文学问题,力求站在世界舞台上推广和宣传汉语言文学。
三、汉语言文学审美研究的重要性
(一)提升人文素养
通过对汉语言文学内容进行分析,发现其尽管在表面上对个体生活、工作和学习起到的积极意义并不明显,但却是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基础所在。究其根本,是由于汉语言文学在解决社会矛盾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有助于促进个体人文素养的提升,推动文化发展。[3]同时,汉语言文学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凝练结果,加强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研究,有助于在人文素质和审美素质水平提升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二)养成优良道德品质
在我国的文化事业发展和建设中,发挥优秀传统文化优势,在培养人们优良品德方面有着积极作用。通过阅读和感悟汉语言文学作品,有助于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在主动学习和实践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进而实现个体素养的提升,养成优良道德品质。所以,提升素质水平,加强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研究很有必要,这便于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明确未来发展方向,不断提升、完善自我。
(三)充实精神世界
当前,人们物质需求基本得到保障,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展现了时代文化进步发展的要求。在汉语言文学学习实践中,接受优秀汉语言文学作品的熏陶和影响,能够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和感悟,丰富个体内涵。而汉语言文学和审美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应在充分了解个体精神文化需求基础上,渗透正确思想,以此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谋求个体良好发展。[4]
四、汉语言文学中美的表现
一方面,汉语言文学素材源于实际生活。汉语言文学是一门人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主要素材源于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生活中有很多事物或场景,均可以被艺术化加工处理,生动、形象化呈现,将其扩充到汉语言文学内容中。艺术源于生活,但却高于生活,因此,在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研究中,很多意象有着相对固化的含义,例如,看到月亮会思念家人,看到落叶就会感觉悲凉,而这些意象均是创作者通过对实际生活进行观察和感悟,经过艺术加工后形成的,带给读者别样的情感体验。艺术化处理的诗歌是汉语言文学的基础表现形式,在引导读者去感受古诗歌中潜藏的意境以外,还可以生动呈现诗人的情感思想,彰显汉语言文学别样的魅力。[5]另一方面,美的表现还在于绝妙的表达技巧,引起读者情感共鸣。汉语言文学涵盖多样化内容,深入生活,挖掘实际生活中的事物或人,并通过艺术化加工呈现,均在不同程度上映射出创作者内心丰富的情感思想。汉语言文学之美表现形式多样,除了选材方面,还有表现手法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方面,一个拟人或是比喻,都可以起到烘托意境、增强表现效果的作用,令广大读者身临其境,而这也是汉语言文学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汉语言文学作品中,古诗词作为一种代表性的作品类型,即便古代诗人和当代人生活年代不同,但通过绝妙、高超的表达技巧,都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情感思想。[6]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直接表达出作者身在异乡,在节日时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因此,这首诗仍然可以在当代引发人们深层次的情感共鸣,正是诗人对表达技巧的合理化运用,实现了情感思想的巧妙展示。
五、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分析
(一)古代文学审美
在汉语言文学审美研究持续深化下,应重点把握其中的思想性和人文性特点,结合不同类型汉语言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艺术形式和思想内涵,深化古代文学审美研究。古代文学审美,其评价标准应注重内在思想和语言美感两方面,实现二者和谐统一,这一点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均有所涉及。例如,南朝骈体文和宫体文,重点关注文字艺术美感,通过对文字进行修饰加工,以此增添文字美感,但实际上,更多是表面华丽,缺乏内涵,自然无法深层次挖掘其潜在价值。而古代法家和墨家的相关作品,尽管外观美感有所欠缺,但更加关注内容的实用性,因此,阅读时不可避免地缺乏趣味性。所以,如何实现汉语言文学内外和谐统一,是研究发展的主要方向。汉语言文学审美倾向于对意境的营造。古代诗歌的创作,其主要素材源于诗人自身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通过艺术加工将其生动呈现,令作品更有层次感和美感,作品的文学魅力也大大增强。人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也会获得良好的审美熏陶,感悟作品潜在内涵。古代文学审美侧重于对人们内心世界的挖掘和描绘,不同类型的汉语言文学可能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或多或少均会通过表现、烘托创作者心境,进而实现情感的展现和表达。[7]例如,李白抒发个人情感时极具美感,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手法运用得更是炉火纯青,其诗流传至今,仍然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李白的作品之所以备受推崇,正是由于作品中审美情绪的统一,通过情感思想的渲染,带给读者别样的情感体验,获得身临其境之感。同时,还可以在字里行间感受创作者要表达的内涵与思想。古代文学作品充分彰显了古汉语独特的审美价值,如何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增强语言审美价值是至关重要的。
(二)汉语言文学的时代特色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的文化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对汉语言文学审美产生深远的影响,传统的语言审美特性促使语言应用实践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汉语言文学相较于古代文学而言,有着迥异的表现形式,多是对实际生活中有特色的人或事进行生动诠释。不同时代背景,文学审美取向也会随之改变,如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作品,侧重于对历史、思想和人性的探讨,因此,呈现出鲜明的时代审美特点。在当时,文学有了新的发展,呈现出新形势,创作者将创作重点放在历史的回顾与反思中。在对历史深度反思的同时,也涵盖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很大程度上赋予了文学作品别样的深度和内涵。从审美角度来看,该时期文学作品立足于基层群众,贴近实际生活,追求呈现更加真实的情感表达,审美也呈现正反两个层次的表达方式,并基于文学作品来生动呈现。因此,在现代文学作品中,思想形态是核心,其一定程度上决定文学作品的发展方向。书面语审美具有浓重的历史色彩,例如,古诗歌审美表现为朗朗上口、对仗工整,情感思想流畅表达的同时,又不失语言的华丽,因此,情感或景物描述或正面,或侧面。也正是这种独特的审美特点,反映出古代诗歌最接近此种审美取向,基于描述不同的事物和人,营造出独特意境,用于抒发情感思想。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受到社会不同发展阶段影响,核心思想与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在演变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尤其是在新媒体融合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审美思想和表达手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于创作者而言,需要充分结合时代环境和文化背景,将自身的情感思想与主流情感整合在一起,以此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三)汉字之美
古代诗歌将文字美感展现得淋漓尽致,通常选择白描、拟人等写作手法,营造出一种美好的意境,留出足够的想象空间,丰富读者的情感体验。部分诗歌内含绝妙的修辞手法,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感受古诗歌中潜在的内涵与寓意,切实感受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情感思想和社会现实状况。另外,不同时代的文学有不同的特点,但是,通过对古代遗留文字进行研究,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汉语言独特魅力所在。
六、结语
总而言之,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在新时期,面对外来文化的影响,如何更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因此,要正确把握汉语言文学的时代审美,深层次挖掘其人文内涵,展现汉语言文学审美价值,进而促进汉语言文学的高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雁飞.汉语言文学专业核心素养的培养与策略[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8,24(03):47-49.
[2]马海霞.浅析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策略[J].汉字文化,2018(23):105-106.
[3]王雪琪.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01):44-46.
[4]彭春红.审美教育在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1):124-125.
[5]王萃.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4):70.
[6]卫东.浅论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有关审美教育的有效开展[J].内蒙古教育,2019(21):81-82.
[7]罗玲.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思考[J].参花(下),2020(10):73-74.
作者:王珊珊 单位: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